高温下工人趴南京地铁轨道上“盯螺丝” 记者在露天站10分钟就感觉到皮肤隐隐作痛,路边行人纷纷打起遮阳伞开启“暴走”模式。在这样酷暑条件下,有一群地铁巡检员,顶着高温,走在五六十摄氏度的地铁轨道上仔细巡查。记者日前来到南京地铁运营公司小行车辆基地,体验了一下他们的工作。 高温天钢轨膨胀增大 南京地铁运营公司工务中心的轨道工程师宋幼正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越是高温天气,越是他们要格外仔细检查的时候。夏季连续高温,热胀冷缩的现象导致钢轨向外膨胀的可能性大增。轨道间距离超标或者高低不平,轻则影响乘车舒适度,严重会危及运行安全。 “-3,+2”,枕木上用白色的粉笔写着这样奇怪的数字,宋幼正解答了记者的疑惑,“这是用轨距尺量出的,轨距尺可以检查铁轨是否平整、是不是笔直,通过检查告诉我们轨距差了多少毫米。随后我们就要进行调整。”列车跑了一段时间之后,轨道的轨距会发生变化,巡检员必须每天要对它进行检查,及时矫正。 “我们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过扣件、螺栓断掉,或者枕木有问题,那时候我们就要马上把它们换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宋幼正介绍,除了排除隐患外,他们还要对轨道进行“保养”,比如对钢轨上的扣件涂油、整理一下碎石铺就的道床等。 钢轨温度50多℃烤糊眼镜 巡检员们拿着工具,用力将扣件拧开,涂上油,再拧上,汗水顺着手臂直流而下;低下头靠近钢轨,仔细观察扣件、螺丝、道床,汗水在鼻尖汇聚成小点最终滴在枕木上,一会儿便蒸发不见。没有干活的记者现场观摩也已经是浑身冒汗。 到底有多热?记者拿温度计现场测量了一下,“超过40℃了。”在记者惊讶时,宋幼正淡定地说:“其实钢轨表面温度达到50多℃,如果下午的话,可能要达到60℃。” 在护栏的一角记者发现了一副眼镜,正有人要询问失主时,巡检工却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来这里实习的巡检工王淼解释道,“因为温度高,如果戴着眼镜靠近轨道目测的话,不小心就可能把眼镜烤糊了,所以把它放在边上。” 30多公里轨道一天查一遍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地铁正线轨道巡检是在晚间列车停止运营后进行,而连接地铁车库和正线之间轨道,则是由巡检员白天利用行车间隙检测。小行车辆基地有两条线通往正线,全长30多公里,巡检员们检查一遍,走走停停,要花上一天时间。 来自南铁学院的22岁实习生杨中瑞是个很“潮”的男生,安全帽的底下是时髦的烫发,工作时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情,偶尔还“插科打诨”一下:“夏天工作是多点,但大家都是在高温下,流汗很正常啊。我来自农村,经过很多磨练,能适应这种生活,不过别的班组就有人不小心被钢轨烫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