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南延线两度遭雷击
昨天下午的一场暴雨中,南京地铁1号线南延线被雷两度击中,造成南延线几近瘫痪,很多下班乘地铁回家的市民滞留在途中,2000多人出行受影响。所幸地铁控制中心及时组织了中国药科大学至竹山路单线往返运营,竹山路至迈皋桥小交路运营。
现场:
下班路成了“等待路”
昨天下班时间,空中暴雨如注,在珠江路上班的陈先生挤在同事伞下奔向地铁站。走到珠江路站站厅层,他看到这里聚集了很多人,一个窗口前还排着长队。匆匆赶到进站闸机前刷卡进站,发现站台上的人更多。
好不容易在过去两趟往奥体中心方向的车后,往中国药科大学方向的车子进站了,挤上车后刚走了一站路陈先生就发现不对,行驶途中车辆速度明显比平时要慢,每次到站后都会比平时要多停留一两分钟,在双龙大道等站还停留了十多分钟。结果,平时三十分钟的路程,这次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
其实,说起来陈先生还算幸运了,同样乘坐南延线的何小姐家住龙眠大道附近,她冒雨赶到地铁站候车站广播正在播放提示,“由于线路故障,往中国药科大学方向列车终点改为竹山路站。”无奈,她只得到竹山路站后再打车回家。但雨下得太大了,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打到一辆车。
跟上面两位市民遭遇一样,昨天很多下班的南延线乘客回家路都比平时多用了一倍还多的时间。直到昨晚8点多,仍有一些乘客被困在南延线上,昨晚8点多记者赶到竹山路地铁站,在进站口有不少市民正拿着雨衣,等着坐地铁回来的家人。据一对夫妇介绍,儿子在汉中门附近上班,每天都要坐地铁上下班。“下午6点半下班,要是以前这个时间早就该到家了,可是碰上地铁故障了,只有慢慢等了。”
回应:
两次雷击造成接触网断电
据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介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昨天下午的暴雨中雷电击中地铁接触网,造成了线路断电。
昨天17:36,从天印大道开往龙眠大道的1122次列车因接触网断电,而突然停在距龙眠大道站100米处的线路上。地铁控制中心接到故障警报,按突发故障处理流程处理后,但无法恢复供电,随即启动故障应急预案。控制中心调度通知供电系统前往现场检查,经专业人员检查,位于经贸学院站下行出站口的一根避雷器因雷击而损坏,造成接触网短路。而当时设施处于露天,雷击避雷器上方雷电和暴雨交加,抢修人员无法作业。
据现场抢修人员介绍,当时雷击频繁,闪电2分钟一次。直到18:35,趁雷击减弱他们迅即下到轨行区抢修。18:39,损坏的避雷器经临时处理,此区间恢复供电。就在该故障点修复的前5分钟,控制中心又发现竹山路往龙眠大道方向的接触网出现断电故障,经判断为接触网故障。经过调运物资等,于20:07将断裂的接触网更换好,随即送电成功,南延线恢复正常运营。
为缓解沿途乘客在车站积压,控制中心及时组织了中国药科大学至竹山路单线往返运营,竹山路至迈皋桥小交路运营。沿线车站根据乘客需求,为660多名乘客办理退票,为210多名乘客IC卡加以更新。
回顾:
地铁被雷击不是第一次
从2005年建成通车以来,南京地铁这不是第一次被雷击了。南京地铁有的部分是以高架的形式通过,这些高架段正是雷击的目标。
2006年8月16日19时许,沙洲街道一段跨越地铁轨行区的10万千伏高压线被雷电击中,断落在地铁小行站至中胜站区间接触网上方,导致地铁一号线小行至奥体段被迫停运约1小时。但是接触网并没有完全破碎,只是有裂痕出现,事后地铁技术部门又重新更换了设施,并且加密了防护系统和防雷装置。
2007年7月8日8:32,一道极强雷电恰恰击中位于地铁小行附近地面段的供电设备,当场火花四溅、冒起白烟,造成了中胜至安德门区间接触网断电。这次故障造成1号线单向故障近2小时,500多名乘客退票。
疑问:
地铁有没有避雷设施?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如此重要的设施为何如此脆弱,频频被雷击的南京地铁难道没有避雷设施吗?
南京地铁运营部门介绍,按照地铁设施避雷设计规范,是500米一个避雷器。而吸取地铁1号线设施维护的经验,目前南京地铁1号线及新线避雷器是按照200米一个的标准安置的。一位防雷专家介绍,夏季雷击频繁的情况下,避雷器只能降低雷击的灾害,并不能完全避免直接雷的伤害。
据悉,为防止故障再次发生,南京地铁供电专业人员连夜更换临时处理好的设备,并将对地铁沿线的避雷、供电等设备进行排查,以消除隐患。同时,南京地铁运营部门对当天出行受阻的乘客,致以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