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斑马线”首日 表现不尽如人意 珠江路同仁街路口人行横道线前,公交车提前减速礼让行人,但这辆私家车却冲进了斑马线。 南京公交行业“礼让斑马线,文明我先行”活动昨天正式启动。但记者实地调查、体验后发现,公交车的礼让情况不尽如人意,而在交管部门对未让行斑马线机动车开展的集中整治中,1小时内,有12辆机动车因没有减速慢行被教育,一辆车因没有停车让行被罚款50元、记3分,社会车辆的礼让意识也有待提高。面对这一情况,不少市民表示,“礼让”习惯的形成有个过程,但希望磨合期能够短一些,尽快实现车辆礼让行人、行人恪守规则的文明交通氛围。 【观察】 有无交警,“礼让”执行大不一样 30辆公交车20辆与行人抢道,有的车见到交警才让 在公交车“礼让斑马线”活动开展的同时,交管部门也对未让行斑马线的机动车开展集中整治。记者采访发现,有交警的路口车辆大多能主动礼让斑马线,1个小时内仅一辆私家车被处罚。但没有交警时,仅有个别车能够做到“礼让”。 上午7点半,记者来到长乐路夫子庙大市场附近的一处无灯斑马线。正值早高峰,来往车辆非常密集,由于紧邻商圈和夫子庙景区,行人往来也非常频繁,都要通过这条斑马线过马路。记者观察了近半个小时,81路、44路等公交车在斑马线前都明显减速甚至停止避让行人,但一些社会车辆仍旧猛踩油门和行人争抢。“我抱着小孩过街,看两边都没车子,刚走到路中间,就有汽车驶过来按着喇叭叫我让他,这哪里是车让人,简直就是人让车。”一名正在过街的市民说。 同样,在中山东路御道街小区门前,当公交车在斑马线前停下后,其他私家车并没有让行的意识。不少行人走到一半时,被两边不断穿行的车辆“困”在马路中间,进退两难。 上午10点20分,南京交管局开始上路集中整治。记者跟随交警二大队民警来到位于常府街抄纸巷附近的一个居民区路口。一名中年妇女从小区出来,准备过马路,一辆公交车远远开过来,看到有人在斑马线上,公交车主动减慢速度,并停了下来,让行人先行。此时正是中午,路上车和行人都不多,加上交警部门在此集中整治,不少私家车抵达斑马线时,都能够减速让行。 不过,也有“横冲直撞”者。一名年轻女子站上斑马线,正准备到马路对面乘坐公交车,一辆挂私家车牌照的斯柯达轿车不仅没有减速,还绕到女子前面冲过马路。见此情景,交警立即拦下轿车,对司机进行教育,并处以罚款50元、记3分的处罚。据统计,在1个小时内,有12辆机动车因没有减速慢行被教育,一辆车因没有停车让行被罚款50元、记3分。 【执法】 地点:解放路和瑞虹巷交汇口 30辆公交车,20辆与行人抢道 根据要求,从昨天起公交驾驶员必须遵循“321”的礼让标准,即30米外松油门、20米外带刹车、10米内停车,在斑马线上将路权优先让给行人。礼让标准实施第一天,驾驶员有怎样的表现?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 上午8点,在解放路和瑞虹巷交汇口,一辆由北向南行驶的25路公交车,主动在斑马线前面停了下来,马路对面的另一辆公交车也同时停车,10秒钟后,所有的行人都通过马路,车才开走。 不过,记者在这个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边观察了半个小时,发现能像这两辆公交车遵循“321”礼让标准的驾驶员仍然是少数。半小时内,通过这个路口的公交车共有30辆,其中5辆主动停车礼让行人;5辆在斑马线前略有减速,但面对行人还是低速通过;其他20辆仍然在与行人抢道。 地点:集庆路来凤小区门前 有的礼让,有的则呼啸而过 集庆路的来凤小区门口,双向六车道的宽阔马路上,一条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正对着小区大门。上午9点45分,一辆62路公交车向斑马线开来,见有四五位行人正在斑马线上过马路,公交车开始减速,并停在了斑马线前的停车线外。而正当行人在斑马线上过街时,另一辆黄色301路公交车从62路车的左侧呼啸而过,过街行人吓了一跳,立即往后缩了缩,缓了一会儿,才匆匆地向马路对面走去。 在半个小时内驶过的20辆公交车中,有一半都能像62路车一样,在前方斑马线上有人时,停下来等几秒,等行人过去了再踩油门起步。但也有一些公交车,并没有做到“让得彻底”,车不停下,只是放慢了速度,和行人“擦身而过”。 地点:解放路瑞金北村 有行人称没有感觉到被“礼让” 下午2点25分,在瑞金北村路未设红绿灯斑马线处,据粗算估计,车流量为每分钟20辆。在记者观察的30分钟内,仅有3辆车辆减速为行人让行,其中两辆为社会车辆,一辆为55路公交车。在此处斑马线上,行人基本上要等上10多辆车、最多的等了21辆车通过后,才能过马路,其中也包括四五辆飞驰而过的公交车。由于众多车辆无视斑马线,行人必须在疾驰而过的车辆间穿梭,很是危险。在附近上班的周女士称,听说了“礼让斑马线”活动已经在全市推广,但她过街时并没有被礼让的感觉。 【表态】 有的礼让有的抢行,有的让得不彻底 公交车不“礼让”,举报有奖 昨天,记者将调查和暗访到的公交车“礼让斑马线”情况反馈给了公交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驾驶员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10月1日起,将对驾驶员的“礼让”情况实行严格考核,也欢迎市民有奖举报。 “‘礼让’首日,有的驾驶员执行到位,有的没有按照礼让标准行驶,我们在巡查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坦言,长期以来有些驾驶员养成“多拉快跑”的习惯,转变需要一个适应期。 推行礼让斑马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按照方案,从9月15日至9月底,是各个公交车队自查自纠阶段,每天巡查人员上路后,通过跟车、驻点等方式将没有“礼让”的车辆记录在案,通报给各车队,由车队进行教育;从10月1日起,将正式开始考核。驾驶员礼让斑马线的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如违规情节严重,将停止驾驶工作,参加专题学习班。 据悉,公交部门还建立了奖励机制,鼓励市民通过手机视频方式举报不文明礼让行为。在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对市民发现的公交驾驶员在路口不礼让行人的现象,一经举报并查实,所属公司给予举报者每次50元奖励。 同时,交管部门在各重点路段、路口对公交驾驶员在路口的违规情况进行抓拍取证,实施抄告,定期反馈。 【跟车】 礼让行人驾驶员有顾虑 道路本就拥堵,停车礼让怕乘客抱怨 公交车“礼让”斑马线为何不尽如人意?昨天,记者也进行了跟车暗访。 下午4点半,记者在大明路附近的“夹岗”站,登上一辆D8路公交车。5分钟后,行驶至春天家园小区附近,前方出现一个小路口,没有信号灯,地面上划有斑马线。此时,路口两边都站着等候过马路的行人,可公交车司机没有减速刹车,直接开了过去。 没两分钟,前方又出现一个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路口。与前次情况一样,公交车仍没有减速,相反,因为前面不远处有个信号灯路口,正好是绿灯,司机还加了脚油门,加速前行。 大明路上小路口较多,很快,记者乘坐的公交车来到后江沿路公交车站台附近。正好有行人站在斑马线上准备过马路,但没有一辆车让行,行人只能在来往车辆中穿行。同样,这辆D8公交车也像没见到行人一样,直接驶过路口。记者跟随这辆D8公交车走完了大明路,途**经过了3个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路口,这辆车没有一次减速慢行或停车让行。 当记者问及驾驶员为何没有礼让斑马线时?驾驶员说:“这条道本来就拥堵,花在路上时间较长,如果再停下来让行人,乘客不抱怨吗?” 停车礼让跑不完趟次,怕影响考核 下午5点左右,记者在瑞金北村站乘上一辆52路公交车,跟随驾驶员李师傅一直行驶到山西路底站,共耗时52分钟。据记者观察,其间公交车共经过28个斑马线路口,其中有6处是没有红绿灯的,但只在两个未设红绿灯的斑马线处停车礼让行人。而公交车前后的社会车辆也频频超车,在斑马线面前显得急不可耐。行人只能在各色车辆间走一步停一下,有时还被疾驰而过的车辆吓得连连后退。 当问及驾驶员为何没有“礼让斑马线”时,记者发现,长期起来,以营运、趟次为主要标准的老考核办法,在驾驶员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有行人我肯定会停车礼让,但遇到没有什么行人的斑马线,实在没时间减速,我每天至少要跑4个来回,怕影响到考核。”一位驾驶员有些无奈地说。 【观点】 公务车应做“礼让”表率 对于“礼让斑马线”实施首日情况,不少市民和交通专家也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看法一:有些驾驶员在行车中养成的不文明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改过来的。给一些时间,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但要尽量缩短这一磨合期。 看法二:今天的开车人,也许明天就是路上的行人。两者应该换位思考,彼此理解。如果明天不开车了,步行过斑马线时,肯定也希望机动车能够让行。而行人变成开车人后,自然也希望行人不要在斑马线上闯红灯,保障双方的安全。 看法三:机动车礼让行人体现了对交通弱势人群的关怀,体现了城市文明。公交礼让行人,应该。而且,公务车应该做出表率。如果公务车带头礼让行人,社会效果更好,也可带动更多的私家车加入“礼让”的行列。 看法四:在一些有条件的路口,不妨增设用按钮控制的红绿灯。市民需要过马路时,按下按钮,车与人通行都由红绿灯指挥,这样也可避免车辆与行人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