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5路公交将撤销市民建议9路改5路 回顾5路前世今生
昨天,本报发布了客管处第二批公交调整方案,其中,涉及到撤销5路车。报道见报后,引发强烈反响。昨天,记者再次来到位于宁工新寓的5路车队,听说5路要撤,驾驶员当场就哭了。不过大家也都对5路的撤销,表示理解:与地铁二号线重合度太高,没有保留价值。但也有不少网友呼吁,能否保留5路的番号,毕竟“历史悠久”、“有感情”。 司机回忆 “喇叭一响,黄金万两” 当年5路是营收最高的车队之一 昨天,记者来到5路车队,跟开了20多年5路车的李传喜聊起撤销的事,她说着说着就哭了。“舍不得啊,开了这么久,肯定是有感情。”李传喜刚到车队时是1986年,那时,她还只有二十岁。“那个时候早上一来,乌压压五十米一大片全是等车的乘客。”“售票员推门,没上来的人在外头推上来的人,才能把门关起来。”而为了让乘客能尽早坐上车,5路车两三分钟就要发一班车,导致李传喜他们每次吃饭都只能吃两口:“一顿饭分四五次吃,吃到最后都冰凉。” 最痛苦的还不是这个。由于那时候还没有空调车,夏天三十七八度的高温,一旦出了中山门,驾驶员都是顶着毛巾开车。“有时候衣服上干了湿,湿了干,结的全是汗斑。”开了21年5路车的金玲说,最痛苦的是当时车子质量不行,驾驶员出门都得自带维修工具,一旦车坏了,随时拎着包跳下去检修。特别是卫岗附近有个大坡,也是由于车动力不行,常常爬不上去。“这时候就得喊乘客都下来推。”大热天,乘客、驾驶员全都灰头土脸,“现在想想也蛮搞笑的。” 此外,5路还曾经是当时少数几个通宵营运的线路,虽然夜里每隔一个小时才一班,但是在当时没有出租车、私家车的年代,通宵车还是方便了许多早出晚归的人。 “喇叭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用在5路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每天“黑压压”的客流量,让5路车成为南京城营收最高的车队之一。收入高,驾驶员的心情也好。“每天看着路上风景不停地变。”公交二公司5路车队书记徐家江说,变化最大的是新街口-卫桥。80年代,这条路上全是灰色的围墙,而近二十年光景,金鹰、新百、金陵饭店……一座比一座高的楼宇拔地而起。“从汉中门到中山门,80年代15分钟的路,现在要跑1小时。”李传喜说,新街口堵、中山门更堵,“从中山门到解放路,3公里要开二三十分钟。”而更大的打击是2010年12月,地铁二号线的开通。徐书记形容5路这次是“被地铁撞了一下腰”。5路的客流第二天就猛降2/3,营收也少了2/3。“后来5路的客流都渐渐以上下地铁不方便的老年乘客为主,一辆车上只有十几个人。”徐书记说,现在“挺”5路的都是老客、“熟脸”。金玲说,还有熟悉的乘客,会拿着自家包的饺子来给他们吃:“关系都处得很好。” 谈到撤销,大家的神色都有些变化。“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总有感情,但5路这么下去,也的确不是办法。”5路与地铁二号线几乎完全重合,为了客流,也曾作延伸,但效果却并不理想。或许,5路真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了。 市民建议 保留5路番号 可以将9路改为5路 昨天,本报记者的scykdq@tom.com邮箱收到了来自市民的三百多个帖子,邮箱数度“瘫痪”。而乘客委员会的52337927热线也从早响到晚。一位委员会委员的QQ状态果断改成了“一上午接了600个电话,接电话接到手软”。 而大部分市民的意见,是围绕5路、34路、D9线提出的。有不少市民认为,5路车一直是南京东西方向主要的公交线,80年代曾经是汉中门-卫岗,之后向西延伸到莫愁新寓,向东从孝陵卫延伸到柳营。如今城东公交的鼻祖5路即将撤销,不免让人伤感。曾有人提议在城市扩建时保留老地名,那我们为什么在新辟公交线路的时候不能用已撤销的老线路命名呢?网友们建议5路可以撤销,但最好能保留番号,可以将9路改为5路,34路改为9路,而34路则可以改名为“中山线”。也有网友建议,由钟灵街开往花岗的187路,是不是也可以命名为5路? ■其他意见 1、D9线开得没有太大必要。因为其一,在城西干道还没有修好前,D9线(大站快车9线)根本快不起来。既然是和地铁对接,不如将线路开到奥体、元通等站,10分钟就能从板桥新城到奥体,比花1个小时到莫愁新寓要实际得多。即便奥体没有停车场,作为过路站也可以。 2、34路调整后,剩下的线路还不足以完全覆盖当地居民出行方向,给瑞金路,御道街,石门坎附近的居民带来不便。相关部门可否对此区域的公交线路进行进一步完善。 5路的前世今生 5路,是南京唯一一条横贯东西的公交车。“笔直笔直地横贯东西。”去年8月份,记者来到宁工新寓总站,公交二公司书记徐家江不太相信5路车会被撤掉,“我们5路历史很悠久的。”不过,随着地铁二号线的开通,5路车的客流急转直下。走过70个年头,它也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了。 最初的5路是“奔驰”牌的 尽管记者查询了很多资料,也翻阅了档案馆的记录,还是没有找到5路车是何时开通的确凿证据。但记者从江南公交公司档案室拍到的这张照片显示,50年代,5路车就开始停靠新街口东站了。据介绍,图片上的这辆车,应该就是当时从国外进口的“奔驰”公交车。而提到这辆车,就不得不提到吴琢之。1931年5月,吴琢之创办的江南汽车公司“横空出世”,这个出生在江苏省太仓县的企业家,凭借着精明的经商头脑,仅用5年时间,就独占了旧中国首都的客运市场。 据介绍,初期,南京街头跑的公交车全是奔驰、雪佛兰、福特等进口大牌车,在当时马车、骡车“行天下”的新街口,车可是相当惹眼。但那时国内汽油很紧缺,很多车都改成了木炭车,每天都背着个大炉子上路。“这种汽车靠烧木炭当原动力,车主开车前还要到车尾手摇,把火生着了才能发动。”直到1958年10月,10辆“解放”牌客车投运,成为南京使用国产公交车之始。“60年代只有上班族才坐得起5路车。5分钱坐一次车,很奢侈呢。” 80年代,5路是常州长江牌大客车 “9米长。”5路车队的老驾驶员们个个都对这个车印象深刻。“乘客多得不得了!”“每次关门的时候乘务员拽两声铃铛,就表示门关好了。” 90年代,5路车又换成了15台9米3烧汽油的“小豪巴”,说它是小豪巴,因为它里面有空调。2005年后,逐步又将汽油车换成了烧柴油的空调车。徐家江说,95年之前,5路车一直是从汉中门到孝陵卫的。96年,为解决莫愁新寓居民出行,线路就延伸到莫愁新寓。 2010年,政府出资配了10台“豪巴” 2010年,南京政府出资,为公交购买了10台真正的“豪巴”。这种车像私家车一样有自动挡,这让驾驶员在开车时省了不少力。更舒服的是,车内自带的装置,还可以让车开得很平稳,即便路遇小坑,车上的乘客也感觉不到颠簸。不过,这批车现在已经调到其他车队了。 去年,5路换新车了,但也即将“崭新”地“退休”了 去年,5路又换了新车。车身上图案是以宁字为核心设计元素,用草体书法形成一体化的平面视觉。这批公交车十分环保,采用的是国五标准的油。不过,刚换了新车的5路,即将“崭新”地“退休”了。这些车辆将用于增加9路、D9线等线路的车辆。 昨天,本报发布了客管处第二批公交调整方案,其中,涉及到撤销5路车。报道见报后,引发强烈反响。昨天,记者再次来到位于宁工新寓的5路车队,听说5路要撤,驾驶员当场就哭了。不过大家也都对5路的撤销,表示理解:与地铁二号线重合度太高,没有保留价值。但也有不少网友呼吁,能否保留5路的番号,毕竟“历史悠久”、“有感情”。 司机回忆 “喇叭一响,黄金万两” 当年5路是营收最高的车队之一 昨天,记者来到5路车队,跟开了20多年5路车的李传喜聊起撤销的事,她说着说着就哭了。“舍不得啊,开了这么久,肯定是有感情。”李传喜刚到车队时是1986年,那时,她还只有二十岁。“那个时候早上一来,乌压压五十米一大片全是等车的乘客。”“售票员推门,没上来的人在外头推上来的人,才能把门关起来。”而为了让乘客能尽早坐上车,5路车两三分钟就要发一班车,导致李传喜他们每次吃饭都只能吃两口:“一顿饭分四五次吃,吃到最后都冰凉。” 最痛苦的还不是这个。由于那时候还没有空调车,夏天三十七八度的高温,一旦出了中山门,驾驶员都是顶着毛巾开车。“有时候衣服上干了湿,湿了干,结的全是汗斑。”开了21年5路车的金玲说,最痛苦的是当时车子质量不行,驾驶员出门都得自带维修工具,一旦车坏了,随时拎着包跳下去检修。特别是卫岗附近有个大坡,也是由于车动力不行,常常爬不上去。“这时候就得喊乘客都下来推。”大热天,乘客、驾驶员全都灰头土脸,“现在想想也蛮搞笑的。” 此外,5路还曾经是当时少数几个通宵营运的线路,虽然夜里每隔一个小时才一班,但是在当时没有出租车、私家车的年代,通宵车还是方便了许多早出晚归的人。 “喇叭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用在5路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每天“黑压压”的客流量,让5路车成为南京城营收最高的车队之一。收入高,驾驶员的心情也好。“每天看着路上风景不停地变。”公交二公司5路车队书记徐家江说,变化最大的是新街口-卫桥。80年代,这条路上全是灰色的围墙,而近二十年光景,金鹰、新百、金陵饭店……一座比一座高的楼宇拔地而起。“从汉中门到中山门,80年代15分钟的路,现在要跑1小时。”李传喜说,新街口堵、中山门更堵,“从中山门到解放路,3公里要开二三十分钟。”而更大的打击是2010年12月,地铁二号线的开通。徐书记形容5路这次是“被地铁撞了一下腰”。5路的客流第二天就猛降2/3,营收也少了2/3。“后来5路的客流都渐渐以上下地铁不方便的老年乘客为主,一辆车上只有十几个人。”徐书记说,现在“挺”5路的都是老客、“熟脸”。金玲说,还有熟悉的乘客,会拿着自家包的饺子来给他们吃:“关系都处得很好。” 谈到撤销,大家的神色都有些变化。“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总有感情,但5路这么下去,也的确不是办法。”5路与地铁二号线几乎完全重合,为了客流,也曾作延伸,但效果却并不理想。或许,5路真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了。 市民建议 保留5路番号 可以将9路改为5路 昨天,本报记者的scykdq@tom.com邮箱收到了来自市民的三百多个帖子,邮箱数度“瘫痪”。而乘客委员会的52337927热线也从早响到晚。一位委员会委员的QQ状态果断改成了“一上午接了600个电话,接电话接到手软”。 而大部分市民的意见,是围绕5路、34路、D9线提出的。有不少市民认为,5路车一直是南京东西方向主要的公交线,80年代曾经是汉中门-卫岗,之后向西延伸到莫愁新寓,向东从孝陵卫延伸到柳营。如今城东公交的鼻祖5路即将撤销,不免让人伤感。曾有人提议在城市扩建时保留老地名,那我们为什么在新辟公交线路的时候不能用已撤销的老线路命名呢?网友们建议5路可以撤销,但最好能保留番号,可以将9路改为5路,34路改为9路,而34路则可以改名为“中山线”。也有网友建议,由钟灵街开往花岗的187路,是不是也可以命名为5路? ■其他意见 1、D9线开得没有太大必要。因为其一,在城西干道还没有修好前,D9线(大站快车9线)根本快不起来。既然是和地铁对接,不如将线路开到奥体、元通等站,10分钟就能从板桥新城到奥体,比花1个小时到莫愁新寓要实际得多。即便奥体没有停车场,作为过路站也可以。 2、34路调整后,剩下的线路还不足以完全覆盖当地居民出行方向,给瑞金路,御道街,石门坎附近的居民带来不便。相关部门可否对此区域的公交线路进行进一步完善。 5路的前世今生 5路,是南京唯一一条横贯东西的公交车。“笔直笔直地横贯东西。”去年8月份,记者来到宁工新寓总站,公交二公司书记徐家江不太相信5路车会被撤掉,“我们5路历史很悠久的。”不过,随着地铁二号线的开通,5路车的客流急转直下。走过70个年头,它也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了。 最初的5路是“奔驰”牌的 尽管记者查询了很多资料,也翻阅了档案馆的记录,还是没有找到5路车是何时开通的确凿证据。但记者从江南公交公司档案室拍到的这张照片显示,50年代,5路车就开始停靠新街口东站了。据介绍,图片上的这辆车,应该就是当时从国外进口的“奔驰”公交车。而提到这辆车,就不得不提到吴琢之。1931年5月,吴琢之创办的江南汽车公司“横空出世”,这个出生在江苏省太仓县的企业家,凭借着精明的经商头脑,仅用5年时间,就独占了旧中国首都的客运市场。 据介绍,初期,南京街头跑的公交车全是奔驰、雪佛兰、福特等进口大牌车,在当时马车、骡车“行天下”的新街口,车可是相当惹眼。但那时国内汽油很紧缺,很多车都改成了木炭车,每天都背着个大炉子上路。“这种汽车靠烧木炭当原动力,车主开车前还要到车尾手摇,把火生着了才能发动。”直到1958年10月,10辆“解放”牌客车投运,成为南京使用国产公交车之始。“60年代只有上班族才坐得起5路车。5分钱坐一次车,很奢侈呢。” 80年代,5路是常州长江牌大客车 “9米长。”5路车队的老驾驶员们个个都对这个车印象深刻。“乘客多得不得了!”“每次关门的时候乘务员拽两声铃铛,就表示门关好了。” 90年代,5路车又换成了15台9米3烧汽油的“小豪巴”,说它是小豪巴,因为它里面有空调。2005年后,逐步又将汽油车换成了烧柴油的空调车。徐家江说,95年之前,5路车一直是从汉中门到孝陵卫的。96年,为解决莫愁新寓居民出行,线路就延伸到莫愁新寓。 2010年,政府出资配了10台“豪巴” 2010年,南京政府出资,为公交购买了10台真正的“豪巴”。这种车像私家车一样有自动挡,这让驾驶员在开车时省了不少力。更舒服的是,车内自带的装置,还可以让车开得很平稳,即便路遇小坑,车上的乘客也感觉不到颠簸。不过,这批车现在已经调到其他车队了。 去年,5路换新车了,但也即将“崭新”地“退休”了 去年,5路又换了新车。车身上图案是以宁字为核心设计元素,用草体书法形成一体化的平面视觉。这批公交车十分环保,采用的是国五标准的油。不过,刚换了新车的5路,即将“崭新”地“退休”了。这些车辆将用于增加9路、D9线等线路的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