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交线改造乘客不买账 多辆公交被强行拦停
南京“大站快车”部分站点撤消4天又恢复—— 便民,还须平衡多元利益 旨在提高运行速度的“大站快车”改造,却遭遇乘客强烈不满,这是南京公交运行的尴尬一幕—— 4月1日,南京将鼓扬线、盐葛线等5条公交线改造为D2、D3等“大站快车”,放弃了部分客流小的站点。然而,部分不满的乘客强行拦停多辆D2公交车。迫于压力,公交部门从5日起恢复了D2、D3线原先取消的江北站点。
为何要搞“大站快车” “大站快车”是什么意思?南京为何要搞“大站快车”呢? 因城市道路拥堵,对跨区域的长线路公交停止一部分重要站点,不像普通公交那样300米-500米就设一站,以期提升运行速度——这是“大站快车”的内涵。 “‘大站快车’主要是从速度上考虑的。”南京交运局公交处长朱明明解释说,南京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不少片区远离主城区,大量居住在那儿的人群要到市区上班,这种潮汐式的客流需求呼唤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在地铁还没有布设到的地方,我们就考虑了用‘大站快车’方式解决问题。” 事实上,南京对江北“大站快车”的谋划已有两年,之前也在其它区域3条线路先行实施。南京市客管处副处长刘正直介绍,“大站快车”目前共有8条,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新辟跨区域长线路的大站快车,建立新区和主城之间的公交骨干线路;另一种,是对现有长距离公交线路进行优化,改造为“大站快车”。 缘何乘客“就不买账” 然而,这一次在江北几条线路上的“改造”,却遭到不少乘客的激烈抵制。在河西星雨华府做钟点工的周阿姨向记者投诉说,她家住浦口,每天早上坐浦集线到集庆门大街下车,“现在集庆门大街站取消了,必须要到数公里外的站点下了车再往回走,非常不便。还有很多人,本来是在集庆门下车后转换地铁站,现在都没办法了。” 对此,刘正直表示,“与新辟线相比,‘旧线改造’改变了市民原来的乘坐习惯,因此反应会大一些。当然,撤销站点对原有这部分市民的利益也确实造成了一些影响。运行一段时间,我们会对相应矛盾点,或者市民反映强烈的站点,做一些调整,尽量满足更多人出行需要。” 除了被撤销站点附近居民深感出行不便外,“大站快车”没有带来预料中的“快速”,也是此次公交撤点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以D2线为例,在撤销了开发区管委会、高新医院等12个站点后,4月2-4日这三天的全线运行时间仍然在65-75分钟之间,与“改造”前可谓相差无几。 而在朱明明看来,公交车的运行速度取决于诸多方面,受道路的情况,停站的情况,自身线路的长度,经过交叉路口的信号配置等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眼下积极运作的事情,第一个就是更多地开辟公交专用道,第二个是与公安交管部门联手研发路口的信号优先,同时我们还在考虑对部分站点进行优化调整,要让‘大站快车’真正快起来。” 如何办好“一件好事” “‘大站快车’对于南京这样受山水分隔的组团型大都市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一种公交线路运行组织模式。”南京城市与交通规划研究院院长杨涛告诉记者,根据南京客流调查,主城至江北、东山、仙林、板桥、龙潭等外围新城的公交客流,都呈现出“两端很大、中间很小”的特征,公交线路的长度大多超过10公里。“这样的公交线路,很适合组织‘大站快车’,而如果按常规‘站站停’运行模式,乘客耗时过大,出行时间都得在一小时以上。” 不过,杨涛认为,公交“大站快车”设置需要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而不是凭经验、拍脑袋,随意开辟或轻易取消。 对此,南京交通部门颇感委屈。据刘正直介绍,每一条“大站快车”线路的改造,都经过了专业人员与企业一起驻点、进社区、网络征集的多方式调研,“对某一个站的调整,应该讲是比较慎重的”。 杨涛建议,在开辟“大站快车”的同时,也应该保留必要的“站站停”普通公交线路。对此,朱明明认为这不太可行,“公共交通的资源是共有资源,如果一条线同时用两种方式并行,就这条线的客流来讲,需要不需要那样的运量配套,有没有浪费?如果为了开‘大站快车’特地去增加很多运力,投入更多资源,我感觉我们目前的财力和企业的承受能力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应该说,记者在采访中并没有获得各方有关破解难题的“灵丹妙药”。不过,这样的争鸣,本身不也是一种说明吗——要注重平衡多元利益,为民生的好事才能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