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过午饭,继续上路,目的地是209公里外的都兰。旺季,过路班车几乎是指望不上的,接着搭车。在路口等了二十分钟左右,一辆香日德农场的杂牌皮卡主动停下,司机要价¥50,我觉得¥40更合适,但没砍下来,咱是刚需,只要人家要价不太离谱就上车,在路边等着太晒还吃土。驶出黑马河不久,就与橡皮山相遇了。橡皮山虽然也是云雾弥漫青草遍野,但景色逊于拉脊山。翻过橡皮山,便进入了茶卡所在的小盆地。茶卡因盐湖而出名,青海的盐湖最富盛名的就是察尔汗和茶卡,茶卡主要产食盐,察尔汗产工业用盐。我坐的是后排座右侧,在茶卡这段路靠北,盐湖在路南,穷尽视力也只能看见一片铜绿色。进入茶卡盆地,地表植被明显变稀疏了,已是荒漠草原和半荒漠景观。在这一段,原先S207和G109应该是共用道路,现在S207单修出一条路,与109并行,路面已经铺好但还未通车。我们车司机猛啊,嫌109车多,直接开上新路去了,最高跑到每小时110多公里(听声音估计这车再往上提速没戏了),到了两路分开的地方,直接开下路面以60多公里的速度压在戈壁乱石上回到G109. 这破皮卡还挺禁造。我发现在青海好像汉族、蒙族司机猛驾最多,回族稍好些,藏族司机基本中规中矩。茶卡盆地与狭义上的柴达木盆地还隔着哈利哈德山与阿尔茨托山,进入哈利哈德山区,天气骤然变差,头顶上乌云密布,山石土壤皆裸露,虽是夏季土表还有冰渣可见,有点昆仑山到唐古拉山那段青藏路的感觉。待我们接近阿尔茨托山时,不断的雷鸣终于引出夹杂着小冰雹的大雨来,虽然背包还在后面斗里挨淋,但在高原的瓢泼大雨中疾行,只有兴奋,每个有车瘾的人都能理解的。穿过阿尔茨托山,便进入了柴达木盆地,离都兰县城也不远了,出了山区也告别了积雨云区,天气转晴。都兰县城地区因为有察汗乌苏河与夏日哈河流经,俨然是荒漠中的绿洲,路旁地中也种着大片油菜,还有青稞、小麦等粮食作物。到达都兰县城察汗乌苏镇,后斗里的背包居然干了,半个小时左右的日晒和风干的效果很强。
都兰县城给我的第一感觉就不像个县城而像个大镇。一般来说,位于交通要道上的县城,只要不是太偏僻或位于高海拔地区,都还算热闹。但109国道过境的海西古镇都兰是另类的。都兰县城街头活动的人不少,但虽然人不少,却无法给这座小城带来些人气,感觉人与城似乎是脱节的。这正是奇怪的地方。貌似都兰藏族人更多一些,大街上、饭馆里,甚至宾馆的服务员,都是藏民。我晚饭要了个面片,服务员问我要羊肉的还是大肉的,才发现这里的饭馆没多少是清真的,跟海东、海南、海北和西宁不一样。都兰正在整修街道,到处暴土扬沙,在这里待着不太舒服。风起时,沙漫天,这样的都兰,更像漠北的小镇。都兰荒凉吗?都兰不荒,但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