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路公交站太窄乘客无法站 安装雨棚被疑只为做广告
玉兰路站台宽度仅92厘米,乘客几无立锥之地。
近日,有不少市民向记者抱怨:作为南京市重点工程、直通高铁南京南站北广场的玉兰路拓宽改造工程花了1.2亿元,但公交站台实在不能令人满意,站台本来就很窄,近日安装了广告牌就更拥挤了,不少乘客被逼走上快车道,着实让人为乘客们的安全捏把汗。
■ 记者探访
玉兰路站台太“瘦”了
玉兰路站台宽度仅92厘米,本来也就三四块砖的宽度,安装上广告牌后,乘客只能一字排开站着,身前身后则不时有车辆往来。乘客告诉记者,不熟悉路线的乘客只能趁车流稀疏时冲到快车道上查看路牌,高峰时段,很多人只能站在快车道上候车,很不安全。
“已经很窄了,就不该装广告牌,这距离也太近了吧!人多的时候会有人被挤下站台,要赶上公交车正好进站,司机就得急刹车,很不安全。”一位市民说。
站台竟然有两根石柱子
“你看,站台本来就很窄,装了广告牌后落脚的地方就更小了,更搞笑的是居然有两根石柱子,又占去了两三个人的空间,有时我们只好站到快车道上。”昨天上午,记者在玉兰路西侧的花神湖站台遇到了正在等车的市民张女士,“石柱子应该是修路时安装的,当时就没有考虑这是站台么?”她摇摇头说。
记者测量发现,花神湖公交站台很短仅4米长,宽度为3.5米。这个仅仅15平方米的站台容纳了长度约为3.8米的广告牌,两端的空隙不足0.2米,身形稍胖的乘客从非机动车道走向站台路牌下须侧身才能通过。一位男士很聪明地选择从中间的座椅横跨,来了个潇洒的跨栏动作。“这么小的站台最多站五六个人吧,高峰期很多人都被迫站上了快车道。”张女士抱怨道。
3个“花神湖站”让人头晕
“咦,花神湖站怎么有三处站台呢?到底公交车停靠哪个?”一个等84路的女孩向记者问路。玉兰路上一共有三个花神湖公交站台,被绿化带隔离着,而且都叫“花神湖站”,记者也迷糊了。不一会,来了一辆84路停在中间站台,定睛一看,只有中间站台竖着一根柱子挂着两块公交站牌,等候在其他两个站台的乘客见状赶紧小跑着过来。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市民对公交站台的设计表示不满,“设计者根本不用坐公交,哪管你实用否”,而不少网友都笑话“这个雨棚的根本作用其实是为了投放广告,建设方是钻到钱眼里了。” 市民呼吁相关部门能拆除广告牌,腾出空间给候车人。
■ 各方回应
道路建设方
雨棚和广告牌会立即整改
就玉兰路公交站台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记者昨天采访了南京市南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唐主任回应说,首先,市民所说的石柱子是“挡车石”,在公交站台安装之前,为了防止车子从站台上拐进来开到非机动车道上而设置的。非机动车道是透水路面,经不起车子碾压,而且机动车开进人行道很不安全,“我们从昨天起就派人开始拆除了,会全部拆掉的。”
“还有,市民反映的人不太好站的问题,我们也派人去现场看了,雨棚和广告牌我们会尽量调整。”唐主任说。至于整改细节,唐主任表示他也不清楚,他邀请记者今天去现场看。
公交部门
站台宽度须大于1.75米
玉兰路的站台普遍都存在“太瘦”、“狭小”的问题,这符合规定吗?记者采访了南京市客管处。“玉兰路上建公交站台、广告牌都没有通过我们,是南部新城指挥部通过招标请一家叫‘路灯广告公司’搞的。”客管处新闻发言人邓智勇说。然而,唐主任却表示,公交站台的建设与南部新城无关,自然广告收益也不归南部新城。
记者从客管处了解到,市区的公交站台在选址时一般选择在道路分隔带宽度大于1.75米或人行道宽度大于2.5米的路段上建设。玉兰路公交站台已初步建设到位,为了保证站台公示信息准确,客运交通部门已经与站牌维护企业取得联系,保证提供准确线路信息。客管处无权对不合理的站台拆除。至于站台分三段,不能说不合理,将来可能考虑增加线路,有利于分散乘客,不过目前应该做好提醒。
设计专家
成全了绿化牺牲了站台
记者从参与玉兰路改造设计的一位专家口中得知,玉兰路公交站台之所以会如此局促狭窄跟保留绿化有关,当初拓宽改造时经历了“移树风波”,如果要移动树,要做绿评等,正处于风口浪尖的南部新城指挥部在当时的条件下选择了不动绿化,导致了道路狭窄。
“作为老路改造,道路地下有水电煤气等管网交织,能优化成这样的方案已经很不错了,包括绿化带里有高压电管线,根本就不能动,道路红线又有限定,所以路口的站台就只能留不足1米的空间。”设计人士补充说,“我个人觉得如果有整改的可能呢,就是将广告牌移到遮阳棚外,它们不怕淋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