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南京市70岁以上老人持卡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地铁、轮渡的优惠政策已正式实施。然而,南京市老龄办的统计数据显示, 市政公用部门事先准备的30万张“敬老卡”,截至目前仅发出去不到一半。
媒体年年呼吁、老人期盼许久的“出行优惠卡”,为何遭了冷遇?
南京市老龄办副主任程晓介绍,目前六城区和雨花台区办卡数刚过50%,郊县办理状况更不理想——高淳39张,溧水最少,才12张。南京现有70岁以上老年人44.6万,市政部门因此备好了30万张卡,却未能发出去。
“优惠的年龄段在70岁以上,这应该是最大原因。”程晓表示,目前全南京已办理的“敬老卡”有14.4万张,占全市7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32.3%,而持卡人基本是70至80岁的老人,“南京80岁以上老人现有12万人,他们普遍出行困难,而此次优惠规定‘70岁以上享受’,不是刚刚退休的60岁以上,相当数量的老人对这项政策‘不感冒’。这在我们预料之中。还有,离休干部已享受该项优待;郊区县目前还没有直通的刷卡公交车,老人进城乘车的几率小;办理敬老卡还需交纳一定的保险、工本费,生活比较困难的老人觉得不划算,干脆选择放弃……几项一剔除,真正享受到这个优惠政策的,人数自然很少。”
记者了解到,这次办理敬老卡,主要任务下放给了各个社区居委会,不少居委会主任叫苦不迭。“手续烦,老人经不起折腾也是重要原因。”天目路居委会主任张红英介绍,尽管在发卡前,媒体报了新闻、社区贴了告示、居委会挨家挨户打了电话,但社区1300多名符合条件的老人中,主动上门办理的只占少数。“我们不得不入户办理,如今,卡办好了,好多老人不来拿。第一批就有600多人,现在又得一家一家地送,这个过程太复杂。老人毕竟行动不方便,反复跑,吃不消;我们也理解,恨不得什么事都包办,但居委会就那么几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更何况,有的老人外出旅游了,有的老人属于空挂户,或者房子租出去了,还有的老人跟我们计较‘为什么要交保险’,有的认为‘交25元不值得’,等等。工作量之大,事先根本没有想到,也没有准备。”
“小巷总理”们纷纷呼吁,今后出台像“敬老卡”这样的优惠政策,有关部门最好事先制定细则,一次到位。例如,让老人当场办理、当场拿卡,或者像IC卡那样,在超市、银行的网点设置多个办理点,让老人少跑路。
“好事如何办好,让百姓享受了优惠又没有怨气,又不增加基层组织的工作负担?”采访最后,张红英把这个问题抛了出来,期待有关部门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