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chlachtschiff 于 2010-4-12 19:39 编辑
在ChinaBRT网站的《BRT规划设计指南》中提到:
一个“完全的BRT”系统定义具有下列最低特征:
●● 在城市中心的干线服务系统的绝大部分长度为完全隔离的专用道或者只允许公交行使的道路
●● 公交专用道的位置在道路的中央而不是两侧
●● 具有多条走廊和运营线路有效整合的系统
●● 改良的车站方便、舒适、安全和拥有遮风挡雨设施;站台的地板和公交车底板平齐,乘客水平快速上下车
●● 某些特殊车站及总站内干线和支线接驳服务实现物理整合,或者和其他集运系统整合(如果有的话)
●● 上车前车外提前售票和检票
●● 运营线路间、走廊间和支线接驳服务的票价和物理整合
●● 在改革的商业和管理体制下,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运营商可进入系统运营(“封闭式”系统)
●● 系统拥有鲜明的市场形象特征。
基于此严格的定义,截至2007年3月,目前世界上仅有两个真正意义上 “完全的BRT”系统
●● 波哥大(哥伦比亚)
●● 库里蒂巴(巴西)。
大家觉得济南能算不?常州呢?厦门呢?
反正觉得北京、杭州、郑州、广州距此有相当的差距
下面又提到:
普通“BRT”系统这一术语只是一个相当客观的概念,在于所选择的定义系统的特征。基于该目的,本指南中“BRT”专指具备以下特征的系统。
●● 在城市中心的干线服务系统的绝大部分长度为完全隔离的专用道或者只允许公交行使的道路。
此外,还应具备至少2个下述特征:
●● 具有多条走廊和运营线路有效整合的系统
●● 改良的车站方便、舒适、安全和拥有遮风挡雨设施
●● 站台内地板和公交车底板平齐
●● 公交专用道的位置在道路的中央而不是两侧;
●● 上车前车外提前售票和检票
●● 某些特殊车站及总站内干线和支线接驳服务实现物理整合,或者和其他集运系统整合(如果有的话)
●● 运营线路、走廊和支线接驳服务的票价和物理整合
●● 在改革的商业和管理体制下,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运营商可进入系统运营(“封闭式”系统)
●● 系统拥有鲜明的市场形象特征
●● 低排放车辆技术(满足欧III标准或更高标准)
●● 通过中央控制中心,利用智能交通系统设备如车辆自动定位系统对系统进行管理
●● 对弱势群体提供便利设施,如儿童、老人或残疾人
●● 在车站内或车辆上安装有清晰的线路图和/或实时信息显示系统。
广州、杭州、北京、郑州大概能算这一类?
这指南确实不错,补充理论知识,http://www.chinabrt.org/cn/documents/pg.asp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