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14671467 于 2013-7-21 14:31 编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市行政区划也在不断调整,逐步取县设区,合并崇文宣武扩大东城西城,最终由远郊10县升格为8区2县,内城由4个合并为2个。随着房地产价格的快速拉升,一些刚性需求的购房者选择在北京市郊或北京周边购房,这就使我们的城市范围显性不变,隐形扩张。人走远了,但工作地点还在市区或周边,这就导致这些外迁人群对交通运输工具的迫切希望。而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把希望寄托于北京市内公交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作用是“最后一站”,起“接力棒”的最后一棒。而真正能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北京公交集团旗下的八方达客运公司。
凭借八方达进军河北的成功经验,下一步将开拓河北周边市场,最终形成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性运输网络的分散接替式格局。那八方达的成功经验在哪呢?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点:
一、票价方面的优势。
北京2折/4折,界外8折,这是经济方面的优势,也是决定性的优势。
二、间隔合理
平峰基本保持20分钟至60分钟的间隔,遇到节日高峰支援大军涌涌而至。目前目测到的最小间隔为1分钟3趟。
三、设置合理
3+2大沙发座,空调+窗帘+低窗,解决人的舒适性、适用性和视觉性需求。
四、服务周到
统一服装、统一票价,统一运营,起点站有水喝,还能有厕所上。
五、运营规范
到站停车,无站不停,出站到站,自动报站,上车刷卡购票,下车刷卡验票,不争抢客源,不违规驾驶。
六、卫生干净
到站打扫卫生,清洗车体,坐八方达的车最显著特征是上车后一股清新空气迎面而来。
基于上述几点,八方达已经占具着北京周边的河北市县,开一条火一条,火一条再开一条,呈正态分布。而竞争对手如何呢?
一、铁路方面。
铁老大,老大的作法自使没有改变,只有你找我,我从不找你。找来找去,还不错沙城把S2找过去一班。从海子得知,虽然现在和戚墅堰车辆厂订购几台专用于京包铁路类似于S2的车体,以解决现在S2运力有限的局面,最终实现京张铁路城际化目标。但一算,车还要造一段时间,事还要酝酿一段时间,钱还要准备一段时间,人还要培养一段时间,最后都差不多了,各种请示、报告还要再托一段时间,大体一算,没个几年时间实现不了。还有一个方面,北京郊区公路运力本身就紧长,铁路部门作为兄弟应该扶持一把,比如在车辆段白天睡觉的车体,检修前后完全可以利用一下,开通北京(西、北)到燕郊、蓟县、房山、木城涧、通州、昌平、百子湾、大红门、南口的通勤短途车,不要外放,其实只需要一台机车和一名乘务员即可,其他17节车厢拉着跑就可以了。比如,K1364到北京后,完全可以套跑一趟北京至房山的通勤车,在房山检修整备,现在房山站刚刚扩建完毕。Z20到北京西后套跑到木城涧的小票车(限为节假日和天气不好的时间段,山里人出行不便的时候)。
二、河北现有公交车
由于种种原因,现在都不跑北京线了。
三、黑车
不用说,费用太高是主要原因
四、拼车
客源稳定是一个问题。
上述仅为个人观点,由八方面拟开通沙城专线而来的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