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原改革开放三十年 “大一路”见证公交版图扩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4 1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83年迎泽大街迎来了大一路

1983年,值得纪念的一年。当年,公交公司组建。一路公共汽车也是在那个时候接替了七路汽车线路,开始了下元到火车站的行驶路线历程。
    “与此同时,之前途经迎泽大街的7路进行了缩线,终点站在下元终止。一路车,最终成为唯一一条穿梭在迎泽大街上的公交线路。”当年,太原公共汽车公司一车队仅有包括一路车在内的3条线路,全公司的公交线路加起来也就是23条。
    公交公司的状况是那样,迎泽大街沿途也并不好。沿途以小平房居多,仅有的几座楼,包括当时的迎泽宾馆、湖滨饭店、粮食局,也就是六七层高。一过迎泽桥,更是没法看,到处是荒草、菜地、水稻地。而且迎泽桥也非常窄,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宽。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太原市公共交通公司在一路线路上投放了38辆崭新的大通道车。全长7.5公里的线路,配有38台黄河牌大型铰接车。一天跑360趟,高峰车距2分钟,平峰车距3分钟,近乎于首尾衔接,风驰电掣般的穿梭于迎泽大街,日客运量8万人次,也就是说,承担着全市十分之一的客运任务。

1986年试行一角一票制

一路公交车划票时代在1986年6月16日这一天结束了。那一天,太原市公共交通公司汽车一场在公共汽车一路线路上试行壹角一票制。
    兰春香和另外两名乘务员,不用穿梭在乘客中间售票了,也不用再盯着乘客投机多坐几站地了。乘客上车,给他撕一张白底黑字,竖版形式的车票。票价一角。不管是坐一站还是从始发站坐到终点站,都是购买一角钱的车票。
    “一票制的实行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工作量。”乘务员兰春香说。
    实行一票制不久,一路公交车又推出了前后门上车,中门下车的措施。乘客乘车的秩序开始好转,售票更加方便了。 一路车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得到了推广,并一直沿用至今。

1987年推广一票制

1987年4月1日,一角一票制得到了肯定。经太原市物价局批准,太原市公共交通公司汽车二场在公共汽车3路、4路都实行了一角一票制。竖版的一票制有了较大的改变,汽车票上取消了站点编号。
    自此,一票制开始不断推广变化。太原市公共交通总公司2007年编制的《太原公交票证史话》中这样记载:1990年,经国务院和省市人民ZF批准,太原市公共交通调整了票价,市区3.2分/公里,市郊线路3.5分/公里,郊区线路3.8分/公里,对当时的5分起价,5分累进和一票制统一改为一角起价,一角累进。
    1991年11月1日,太原市公共交通进行了部分线路调价。1路、3路、4路、10路、21路实行两角一票制。车票为竖版式,版面中间印有“专用”字样。汽车一路专用票为深灰色。
    1994年,公交票价实行3角一票制。
    1995年,三角一票制发展成为5角一票制。

下元公交枢纽站竣工

1982年开工建设的下元公交枢纽站,1987年竣工了。翟晨光介绍说:占地面积47067平方米的下元公交枢纽站,停车坪面积为14736平方米,可停放150余台车。它就是现在的汽车一场的所在地,当时成为太原市最大的停车调度站和中转站。
    下元停车调度站是连接市区和西山矿区、河西化工区的公交枢纽站,当年共有8条线路,分别通往火车站、化肥厂、万柏林、九院、柴村、斜坡、杜儿坪和石渣厂,日均运输35.6万人次。1990年,太原公共交通成立七周年时,张有宽编著的《前进中的太原公共交通》(1983年-1990年)也这样表述。

1993年双层巴士提升公交档次

上世界90年代后期,公交系统有了一个大突破,引进了双层巴士,提高了公交档次,也提升了太原市的城市形象。” “确切地说,是在1993年6月30日,首批10辆公交双层巴?**?ā!钡猿抗獾壤瞎?蝗私樯芩怠?BR>    这批双层巴士是从香港新关景工程有限公司引进的“利兰牌”双层公共汽车,系英国利兰公司制造,该车型主要运营于火车站至下元,全程7.2公里,设站点11个,票价一元。
双层巴士于2003年1月28日进行了更新,首批更新的是601路,共有10台车辆,该线路与汽车1路相同,用来补充1路车运力不足的问题。
下元到火车站运力增加后,1路车仍继续使用之前的大通道车。“原因是客流量仍然太大,大通道车能承载更多的乘客。”翟晨光说。

1995年无人售票时代

太原市公共交通无人售票汽车始于5角一票制实行之际。当年9月20日,首批运营的是27路17辆无人售票车和8路13辆无人售票车。乘客自备零钞,不设找兑。
    在兰春香等老公交人的记忆中,1路车无人售票开始于2001年。在那个时候,售额只需坐在车中门旁边的椅子上,监督乘客将钱投入投币机。
    截止到2005年11月10日,太原无人售票公共交通线路累计开通101条,运营的无人售票车1480台。
    5角一票制持续到了2000年,公交票价上涨到一元制,特殊超长线路为两元。

IC卡、数字电视、公交专用车道时代:
          1999年IC卡登上历史舞台
    无人售票车开通以后,以快捷、舒适的乘车条件、文明的乘车风气、井然的车辆秩序受到乘客的欢迎。但是,零钞短缺、投入残币废币和假造月票的现象难以杜绝。
    一系列问题给无人售票方式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为了巩固无人售票方式的成果,推广无人售票的形式,太原公交人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从90年代末开始,逐步推出了一种全新的非现金收费系统IC卡,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买票乘车方式。
    IC卡的使用,让乘客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乘坐公交的便利,不再为急着坐车找不到零钱发愁了。
2006年数字电视取代了针线包
在此之前,公交车内有针线包、医药箱、爱心伞、报纸、杂志。
    据说,那个年代的乘客携带的多是大包小包的编织袋之类的东西,破了就可以使用公交车提供的针线缝缝补补。上车晕车了,公交车的医药箱里备着各种晕车药,坐车坐的无聊了,可以翻阅车内的报纸杂志。
    从2005年开始,公交车内的设置基本上用不着了。编织袋换成了皮包,拿手机的人多了。医药箱里的药基本没有人用了,还得频频更换。报纸、杂志更是没有人看。
    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公交车内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6年,公交车内增加了移动数字电视。乘客坐在座位上,可以通过电视看新闻等节目,报纸、杂志自然也就被淘汰出了公交车。
         2007年公交车有了专用道
    最初迎泽大街路况没有现在好,但是公交车行使畅通。因为与之相伴的就是些牛车、拖拉机,还有很少的ZF机关车。现在道路越来越宽敞了,但道路上的车辆也越来越多。
    “2000年开始,尤其是2002年到2003年,太原的私家车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公交车不再高高在上,堵车现象也频频出现。”翟晨光说。
    “最初,一路车从下元到火车站一个来回,需要45分钟,后来发展到了需要55分钟,甚至是60分钟。”一路公交司机在行驶中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了。
    随之,公交优先开始提上日程,太原市在一些道路上开始设置公交专用道。2007年,经过道路改造后的迎泽大街,也设置了公交专用道。
    “但公交车还是跑不起来。车实在是太多了。”太原公交人都有这样的感慨。
    “从当年的车少路窄到今天的车多路堵,从太原公交的发展回望太原改革开放三十年,尽管太原公交依然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和难题,但是不争的事实是三十年来太原人民分享着开放的成果,分享了太原公交人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创造的卓越成就,相信未来一切的困惑和难题将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迎刃而解。”一位老公交人这样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8-12 21:0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