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年前,西安市民出行(主要指短距离),如上班上街、走亲访友等,使用的交通工具除自行车外,主要还是公共汽车和电车。那个时期的西安公交运营可谓是国企一统天下,绝无竞争对手。其突出的特点是:线路少、里程短、车况差、收车早、服务实在不咋样。公交车的线路覆盖范围一般就是东到纺织城,西到三桥镇,南到三爻村,北到龙首村。通常情况晚上七点半就收车了,最晚也就延迟到九点半。谁若去趟长安县或临潼县,就得到位于大南门外东北侧的西安长途客运公司搭长途班车。傍晚回城,一旦错过了末班车,恐怕就得寻个旅馆过夜了。市内公交车的票价一般为三分、五分、一角、一角五、两角等。如徐家庄到钟楼五分钱,未央路到火车站八分钱。市民感叹,这几十年里,公交车票价的涨幅恐怕是最小的,平均涨幅也就十几倍。由于是国企垄断独家经营,所以,整体的服务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司机生猛、售票员冷蹭是普遍现象。
说起当年乘坐市内公交车,老西安人喜欢用顺口溜这样形容:“起步先是后仰翻,刹车直接冲前面。油门不松过大坑,乘客满眼冒金星。人没下完急关门,夹住脑袋气死人。车况太差爱失塌(关中方言,坏的意思),撵人下车推又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