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实行机动车限行后,地铁的客流量增加了三成,特别在早晚高峰时段客流激增。公交警方首次联手心理学家对乘客进行公共交通安全的心理疏导,并以公共交通安全播报的形式发布有针对性的安全提示。
据公交总队介绍:机动车限制单双号以后,本市地铁和公交车的客流明显增多,地铁的客流量增加了三成,在总体平稳的基础上,早晚高峰时段出现暂时大客流的现象。公交总队相关民警表示,大客流背后存在的潜在危险不容忽视,比如在瞬间大客流爆满的情况下,有人故意大声喊叫或突然蹲下系鞋带,都有可能造成高密度人群的心理恐慌,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以致造成混乱场面。
为此,公交警方首次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联系,让心理学家对乘客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使乘客遇到大客流等紧急情况时能保持平稳的心态。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霞介绍,当人面临突发事件或危机时会出现惊慌失措、孤独恐慌等心理反应,而平时没有经过挫折和危险的人,此时反应会更严重。如果此时有人故意捣乱,则很容易引起一部分头脑不清人的骚乱。杨霞说,当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出现短暂的惊慌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不要长时间的慌张,要注意寻找和发现安全标志,要相信警方和工作人员有能力保证大家的安全。
此外,民警和工作人员会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给群众提供详尽的疏导信息,如简单明了的路线指示牌、指示语,安全地带标志,用喇叭进行疏导等,以帮助群众脱离心理危机。遇到紧急情况,还可以拨打64011327热线电话求助。
记者同时了解到,随着限行后打车人群的增加,上周在出租车上遗忘物品的人员明显增多,是限行前的三倍。公交民警介绍,这些人员主要是平时的开车族。民警在此特别提示:打车的时候一定要记清自己携带的物品,下车时别忘索要发票,即便在出租车上遗失了物品也能以发票为线索进行查找。
相关链接 警方针对易受伤人群的提示
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尤其是轨道交通的时候,在人员高度密集情况下,一些老年人和孩子尤其容易受伤。
老年人:腿脚不灵便,行动迟缓,多有慢性疾病,易在拥挤时摔倒、挤伤、失踪。
易受伤程度:★★★★★
民警提示:在公共交通场所设有老弱人员专座,建议遇到大客流的时候可以先坐下休息等待高峰过去。民警希望年轻人帮助周围的老人,协助他们离开危险区,同时建议老年人尽量避免去人多热闹的场所。
小孩:没有经验,没有能力处理危机,需要得到特别照顾。
易受伤程度:★★★★
民警提示:建议人多时把一米二以下的孩子抱起来或背起来,或举过头顶,不要放在地上走。成人家长要注意保护好孩子的头部避免受到挤压,必要时用自己的身体先保护好孩子,并大声疾呼以得到别人的帮助。
孕妇:需要得到特别照顾。
易受伤程度:★★★★
民警提示:孕妇最好不要去人多的场合,包括商场、地铁,可以去人少的公园或家门口的小区散步。
潜在的患者:高血压、心脏病、中风患者,在人多拥挤时容易出现头晕、胸闷、心慌、四肢发麻,甚至猝死。
易出现危险程度:★★★
民警提示:这类人群往往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不足,建议外出前带好相应的应急药品,最好有家人陪同外出。
胆小紧张者:容易出现恐慌而晕倒、虚脱。
易受伤程度:★★
民警提示:随着人流走,不要突然逆行,过度紧张时可以深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