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凌晨3点半,40岁的公交车司机黄文闯都会从梦乡中醒来。4年来,他的生物钟已经变得如闹钟一般精确。作为南京市公交总公司江北客运部盐葛线的首班车司机,他每天都必须在这时爬起身来,开始一天的工作。
一起开始忙碌的还有黄文闯的妻子姜晓梅,她是黄文闯车上的乘务员,每天和丈夫同出同归。
稍事整理之后,黄文闯就骑上摩托车,带着妻子,驶向离家7公里外的泰山新村停车场。
凌晨5点,是盐葛线首班车发车的时刻。首班车是公交线路上一个特殊的班次,每天必须正点出发。黄文闯夫妇营运的4年中,从来没有晚点过。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也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成绩——为了保证每天的正点,黄文闯夫妇可吃了不少苦头。
去年冬天的一个早上,雪天路面结冰。黄文闯特意早走了45分钟。走出家门不到1公里,摩托车便摔在了地上。虽然摔得不重,但妻子姜晓梅却被车压到了腿。当黄文闯想上前扶她起来时,她连忙摆手:“别动,疼得厉害。”
“去医院看看吧。”黄文闯有些心疼地说。“我坐一会就好,现在请假,肯定要耽误首班车。”姜晓梅就这样在冰冷的地上躺了10分钟左右,才慢慢爬了起来。当天,车没有晚点,但姜晓梅那次伤了的胳膊,直到现在还不能完全抬起来。
要保证按时起床,就要保证按时休息。每天晚上7点半,正是多数家庭的晚饭时间,黄文闯夫妇就必须睡觉了。”自从他开起首班车,晚上叫他出来聚餐,他多拒绝。”黄文闯的朋友经常这样抱怨。
黄文闯夫妇能保证首班车正点四年如一日,却不能保证一顿正点的早餐。
由于早餐时间正值早高峰,大桥堵车是家常便饭,所以在终点站的休息时间就经常被压缩,往往到了站就要出发。有时,一顿早饭需要分三四次,才能吃完。
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规律,黄文闯去年因胃病住进了医院。医生特别强调他要按时进餐,但他只能苦笑。
头班车乘客并不多,人群相对固定,或是上完夜班回家休息的人,或是起个大早出门办事的人。乘客坐上公交车之后,多数都会沉沉睡去。细心的姜晓梅售票时,都会记住每个人下车的站点。当车行至乘客目的地的前一站,她都会跑过去叫醒乘客。
姜晓梅的贴心服务在盐葛线人所共知。有一次,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在西厂门上车,因为人多,老人挤不上车很着急。姜晓梅见状赶紧下车,将老人搀扶上车,并动员乘客让座。下车的时候,姜晓梅提醒他:“老伯伯年纪大了,慢慢走。”老人激动之余,专程给公交公司送去了感谢信。
还有一次,一位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站上车的女学生因为没吃早餐血糖过低晕倒在了车上。姜晓梅赶紧将她扶到座位上,拿自己的杯子给她喝水,把自己带的小食品给她吃。旁人见状,记在了心里,后来在网上专门发帖表扬不知名的乘务员。
公交车每天搭载各色各样的乘客,难免会遇上一些故意刁难的人。在遇到这样的麻烦时,姜晓梅都会耐心解释,或是选择沉默。有时候车里的乘客看不下去时,也会站出来批评不讲理的人,这时,默默忍受委屈的姜晓梅会倍感温暖。
但在乘客责骂姜晓梅时,丈夫黄文闯向来都一言不发。他有他的理由:“我手里的方向盘关系着一车人的安危。”在黄文闯看来,安全是最大的事。他运营的4年里,从来没有发生过责任事故。因为遵章守纪和良好的安全行车纪录,他的车被选为车队的“安全监督车”。
4年来,这对忙碌的公交夫妻,就这样“夫唱妇随”,每天都像不知疲倦的公交车一样,在固定的线路上来来往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