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臻
有一次出门想坐公交车回姚家庄。适时驶来一辆“63一路”的公交车。我很是疑惑,怎么“63路”变成了“63一路”呢?难道“63路”车又有一路、二路之区分了吗?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了车,害怕坐错车,赶紧向司机师傅打听:这个车到姚家庄吗?司机回答:到姚家庄。为啥写成“63一路”呢?回答:不知道。
无独有偶,还真有不少公交车喜欢这么写。比如“47一路”、“36一路”、“16一路”等等。还有的喜欢把“一”写在数字前面,如“BRT一1、BRT一2、BRT一3”等。
这些混乱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又发现了不少有趣的现象,比如:在公交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上,有的标上“始发站”,有的标上“终点站”,有的什么也不标,有的写“xxx路”,有的只写“xxx”几个阿拉伯数字;在公交车前门的上下玻璃上,有的写“xx路”,有的只写几个阿拉伯数字,有的不写,有的写在上面的玻璃上,有的写在下面的玻璃上,有的在标识旁边还挂上一至五个不等的红星,当然,凡是标明几个星的公交车,还是真的好。有的公交车上数字之间,数字与文字之间的距离宽窄不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众所周知,公交车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名片,它是住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文明、礼貌、温馨、和谐、修养的载体,它能全面地反映出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作为省会城市,济南的公交车理应成为齐鲁文化的典范。
我建议有关部门一定要下大力气,高标准严要求地加大监管力度,把咱们的文明窗口擦亮、扮靓,把省城创建成一座高品位的文明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