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之体验公交驾驶员生活
出车前,张梦尧向徐维玉老师请教电车驾驶的基本常识
下雨天车窗雾气太重,张梦尧在帮老师擦玻璃
我曾发过一条题为“梦想成真”的微博:“小时候喜欢摆一排小椅子,在纸上写上站名,学着售票员的样子问小伙伴‘你到哪一站?’也喜欢在墙上用粉笔写字,给小伙伴们上‘语文课’,第一篇得奖的作文是《我当了一回新闻通讯员》,过了一把小记者瘾。然后长大以后的我就成了一名跑公交新闻的记者,常和通讯员们交流如何找线索和成稿。”昨天,记者又来到济南公交电车103路车队“拜师学艺”。
作为一名“公交迷”,虽然也经常去各个车队、站房和驾驶员们交流,但总感觉“隔靴搔痒”,不那么“过瘾”。在自己工作两年、跑公交口满一年之际,恰逢本报年轻记者到基层拜师,我也有幸成为第一个“学徒”,去济南公交电车103路车队,向一线驾驶员徐维玉师傅拜师学艺。
我的师傅徐维玉是济南公交电车公司103路车的一名女驾驶员。1990年8月,徐维玉师傅成为一名公交员工,1992年,徐师傅开始从事驾驶员工作。20多年来,她坚持不辍地学习,努力钻研业务,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业务能手。英语、哑语、普通话,她样样精通,济南的大街小巷、厂矿企业、旅游景点,她如数家珍,被乘客和同事们誉为“活地图”;她认真研究乘客的心理需求,总结出了“耐心、诚心、真心、爱心、热心”五心服务法,在公交车上首推出了礼仪服务、便民条服务……
由于表现突出,徐维玉先后获济南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等荣誉,并连续55个月保持了“五星级驾驶员”的称号。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形容公交驾驶员的生活,“起不完的三点半,吃不完的半截饭”。公交首班车发车早,而驾驶员们在发车前还要从家里赶往车队、进行出车前的常规检修等,所以对于早班驾驶员来讲,凌晨三四点钟起床是常事。而遇到高峰时段路上堵车,为了减少乘客们的等车时间,驾驶员常常是这一圈刚开完回到车队,匆匆签字打卡后又投入到下一圈的运行,即使是赶到饭点,也常常是吃几口烧饼甚至还没咽下去就又上路了。
“课前”:检查车辆
虽是无级变速,开电车也不简单
想要不“跑偏”技巧真不少
控制集电杆并非简单事
徐维玉师傅是上“两头班”,“早班”是从首班车开到中午,“晚班”是从中午开到末班车,每一周轮换一种班制。我拜师的这天,徐师傅上晚班。中午12点,我到了位于姚家庄的车队,开始了“求学生涯”。“来,我们一起检查检查车辆吧!”作为出车前的例行检查,第一项是检查轮胎。“前轮可以用目测,轮胎和地面接触的‘小花’压住四个以内就算正常。”随后,我又在徐师傅的引导下检查后胎,“用扳子敲一敲轮胎中间,如果听到‘咚咚’的声音就是正常的,如果‘噗噗’的声音,就是胎压过低,得打气儿了!”
电车车顶的两条“辫子”学名叫集电杆,是用来连接电线给车辆传输电能的。每次出车前,要把落在车顶的两根集电杆搭到空中的电线上。不过,想要控制住这集电杆还真不是一日之功,要把各重达8公斤以上的集电杆快速、准确地搭到电线上,一般人是做不来的。拽住线杆下的麻绳,我顿时觉得胳膊不受控制了,最终在师傅的帮助下,才终于完成了任务。
“上课”:细心热心
路上电线纵横交错 可不能“跑偏”
中午12:52,徐师傅在出车安全保证书上签了字,103路缓缓驶出车队大门。公交驾驶员在开车时不能闲谈,我也决定一路“自学”,静静地跟着师傅跑车。不过细心的徐师傅提早就写好了“教材”,“103路在解放桥路口和101路分线,103路左转,需要在分线器前1米处加电,102路直行,不能加电,只能滑行通过。”“广智院街站前很短的路段有四处弯线,过弯线时一定要慢,稍微一快就掉线。在趵突泉东门和104路分线。”……满满的一张纸上,徐师傅为我这个“菜鸟”级的学生详细讲解了许多注意事项,也让我这一路跟车收获不小。
“课间”:赶时间
两圈间隔短 休息就像“打仗”
因为下雨耽误了点时间,原本1小时20分钟的路程多用了13分钟。14:25,徐师傅将车停在了车队的院子里。我们快去上厕所吧!一路小跑,解决完“个人问题”,师徒二人又简单打扫了车内卫生。“还有时间,去站房坐坐吧!”跟着徐师傅到了站房,却不见她喝水。“因为上厕所不方便,我上班时都很少喝水。”徐师傅告诉我,她有“饮水秘诀”:如果下午上班,就在早上8点前使劲喝水,“最晚到9点,之后就不喝了。我会自己调节。”
站房内的茶几上,摆着几个饭盒,还有一个塑料袋里放了几块小点心。“这都是同事带来的饭,这样节省时间,收车回来后放在微波炉里热一下接着就能吃。”徐师傅说,塑料袋里的半块点心应该是同事没吃完的“半截饭”,“这中午饭估计下一圈回来还得继续吃。”
“小结”:传授经验
微笑服务明星拥有众多“粉丝”
在徐师傅的手机里,以“乘客”开头的联系人有长长一大串。“乘客张阿姨”“乘客李叔叔”……这些人可都是徐师傅的“粉丝”。“我车上的这个太阳镜就是一个阿姨非要给我的。”每当说到自己的乘客,徐师傅脸上总是挂着幸福的笑容。徐师傅说,最让她感动的是前几天一位阿姨专程来到车队想要和她谈谈,可因为堵车她中间没休息又继续运行了,“天晚了阿姨回家了,不过给我留了两张纸条,每次看到我都很感动。”(记者 张梦尧 图/记者 王晓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