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心情颇不平静。道路事故频发,本身已堪扼腕,然而领导解决问题方法之无济于事,态度之漫不经心,又让人深深叹息。
撇开温州之事不谈,就说地铁四号线之事,那天已经发生电梯事故,而这两天又发生车门打开事故。当真不知第一次事故发生之后,有关部门是如何解决的。不知道除了关闭电梯之外,他们还做了别的事情吗?关闭电梯容易,可是然后呢?电梯检修了吗?找到问题所在了吗?其他地方的保护措施考虑了吗?给了大众一个明确的答复了吗?是不是,如果没有温州之事,还会有更多的地铁事故?
而更可笑的是,苟市长居然说要“加强地铁车辆追尾防控等工作”。从这话看来,明显就是因为火车出了追尾事故,所以就要考虑地铁的追尾事故;而有客车超载而自燃(好像是河南那边的事情),就要考虑超载事故。其对实际情况了解之少,对事故的漫不经心推脱之意,文章言论之官样,实在令人寒心。不知我们的苟市长是不是想说,只要考虑超载和追尾就够了,其他一切都可以不考虑了?《京华时报》作者说“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引起了各地对公共安全的重视和反思”,虽然只是句不得不说的话,但我看实在是高看了各地官员的责任心了。
所谓“治本之策应该是大力增加公共交通供给”,说得不错,但是实际施行的时候,仍要讲求方法。《京华时报》作者说了要在各个方面做“加法”,从根本上缓解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这是很正确的,不过他们并没有具体说明问题所在。首先路上太堵,其次由于过度拆线导致直达率太差。我曾经亲自做过实验,从苹果园地铁到圆明园南门,做664路,与1号线换4号线,或者与1号线换2号线再换4号线,三者的时间是几乎一样的,而664路明显便宜许多。所以说,治本之策确实是从根本上缓解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但是要讲究供给的方法,要让百姓能够快捷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解决拥堵、发展穿城长线是王道,让直达率高起来,让长趟公交快起来!短而烂的线路,不应该救,而应该果断撤销。所有超长线路应该享受优先路权。城区主干道,只要有条件,就应该像清华西门--体育大学那样,设立一个公交专用道,专门让长线去走。早就说过多少次了,743不能撤而375可以撤,732不能撤而332可以撤,850不能拆而426可以拆,快速2、3都不需要建设,而只需把常规公交治理好就可以了,可惜就没有一个人去听。长趟公交不来车,不是线路本身的问题,而是调度的问题。像983,101,731虽然也长,但是人家间隔就很好,所以说因为保证间隔就去拆线的看法,是绝对站不住脚的。只有通过实地考察,让长趟公交达到(或者接近)地铁的间隔和速度,才能够合理地将乘客分流,减轻地铁的压力。当然,有人会说,这又给公交车增加压力的,可能会使他们超载,但是,撤掉的无用短线的车加到长线上,不也就能够适当分流每辆车的乘客了吗?
其实,治理长线间隔和治理超载一样,都需要监管者去实地考察。或者考察堵点,或者考察客流情况,而不是需要他们只在办公室里喝着茶的,等人家送上报告来大笔一挥签上名字,然后拿工资走人。有人会说,发展公交专用道会导致汽车行业萎缩,影响GDP发展什么的(确实,京通快速上画公交车道,就有私家车主在骂了),但那些都是借口,如果真的想让下层百姓生活好起来,想让大众上班时间缩短下去,这件事是一定能干成的。只可惜现在领导都想达到什么GDP的指标,为了这个甚至不惜造假,也不愿意真正想办法做些实事。于是我就感觉,或许这些指标在以前的日子里,还能给近似地反映领导能力(或者说为人民办事)的好坏,但是到了现在,由于领导都在想着怎么迎合这个指标而不是在想怎么真正提升能力,这个指标就连近似都近似不了了。
真的不知,究竟要再经过多少次流血事故,上面的领导才能有所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