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北京日报 日期: 2011-02-24
芍药居小区居民出行难题被“119-125联运”解决了。这条全市最短的袖珍公交线就两部车,全程3.7公里,中途要拐四次右转弯,跑一圈7站地,每天早晚高峰就20趟,每趟耗时13分钟,附近居民出行时间节省至少10分钟。
“司机师傅,这线可一定要开下去,一定要保留住。”2月23日早上8时20分,119-125联运试运行第三天,乘客王先生一上车就叮嘱司机师傅。司机周云乐呵呵地说:“您放心吧,我们会坚持开下去的。”
类似的话周云一早晨说了不下20遍。“开了三四年公交车,第一次碰到这么受欢迎的新线,才通三天,搭乘的人几乎翻一番,日客流逼近千人次。”
“上下班节省了10多分钟。”王先生是芍药居的老住户,一直自封为“瓮里人”。他解释,小区路不少,但公交进不来,只有西边一个口,芍药居就是一个“瓮”,每天从“瓮”里出来,全靠两条腿。现在有了环形线,确实方便了不少。
不仅小区居民方便了,从城铁去东四环换乘的乘客也得了实惠,出了城铁就是119-125联运,5分钟直达。
“新线相当于环着芍药居小区的东部绕了个圈,最北接着四环路,最南邻着城铁站。为了方便在小区里调头,两部车都是小巧的单机车。”周云说,这趟线每周一至周五运营,时间为每天上午6时30分至9时,每天下午16时30分至19时30分。
据了解,为打通更多小区微循环,“联运式”袖珍公交将成为首选。“目前,我们正在北苑地区、清河附近调研,争取近期把袖珍公交开进去,方便更多人选择绿色出行。”公交运一分公司运营部部长王虹说,“这条新线的运营时间也将根据客流情况随时调整。”
为一个“圈”走了20多圈
为了圈定“119-125联运”的环,公交运一分公司运营部的工作人员用步丈量了整个芍药居小区,摸清小区的每个出入口位置,调查途经大小路口的客流人数。
“为了这个圈,我们至少走了20多个圈。”运一分公司运营部部长王虹透露,“一条公交线的开通并非竖个站牌那么简单,工作人员要了解社区居民的出行习惯,这样才能最终确定站牌设立在何处,才能方便更多人。”
为了找准圈的半径,已经50多岁的公交人冯玉良自愿成了“侦察员”。每天早晨6时至9时,他站在东四环望和桥附近南望,这条千米长路的另一端就是城铁芍药居站。“只有亲自数清楚到底有多少人从这里步行去换乘地铁,才能判断出开行这条线路的意义有多大。”王虹介绍说,“老冯这样一数就是7天,每天数完回来冻得手都不会打弯了。”(刘冕)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