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fog2008 于 2010-12-26 14:58 编辑
当时在撰写《调查北京5字头》的时候可所谓是费尽周折,但是还好,最终取得了一些成果,最难的地方就是缺少当时社会的文献和资料。2010年北京公交大地震,3和7相继被撤销,让包括公交迷在内的和公交行业有关的人士大跌眼镜,而且这次大地震是在10个月前小地震基础之上,而且更为可笑的是,大地震把小地震的成果全部覆盖了,如果说126是左了,那么1026就是右了,不说地震的变化,就这一左一右的差距,足以让人对地震的成本咋舌!为了记录这段历史,笔者先后询问了多方人士,本来《2010北京公交的地震》这篇文章早该出炉了,但是一直苦于没有时间认真的写,所以写的几稿都废了。不过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不免让我对2011年北京的公交产生不小遐想,在这里将我对2010年的认识和由此对2011年北京公交展望简单描述。
首先2010的北京公交大地震有着深刻的背景,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说的是,2010年北京公交的变革绝对不是来自于北京公交内部,而是北京公交的外部,外部的压力促使北京公交进行变革,而指望北京公交这一国有企业进行自身的变革是不可能的。外部的压力主要是:(1)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向各个国家的传导的速度远大于人们先前的预期,而且破坏力大的也大于预期,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流动性增大,流动性增大必然导致物价水平增高,要保经济并且控物价,削减政府开支是最为有效的办法,所以政府的钱紧传导给公交就是控亏;(2)后奥运时代,北京2008年后毕竟不能像是在奥运前那样获得全国办奥运的支持,人走茶凉,后奥运时代,北京如何消化掉奥运的资产和维护成本,这也是北京面临的一道难题,为开奥运会,北京提出公交低价政策,这确实在当时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提升了公交的运行效率,但是在后奥运时代,北京公交如何消化掉公交低价带来的亏损,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3)社会影响,在北京公交获得政府巨额补贴之后,社会上对北京公交系统的批评还是不绝于耳,小区没公交,车辆大间隔,乘车拥挤等等都是人们对公交的批评,市政府的政风热线批评公交的高于其他行业,这会让市政府十分恼火,没有经济效益,可为什么还没有社会效益?
三个原因是北京公交变革的外部原因,这三个原因尽管背景都不一样,但是核心问题一样,就是一个字“钱”,“钱”是困扰北京公交发展的一个巨大的问题。2010年11月CPI破五,GDP的增速回落,这为2011年的经济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中国现在可使用的经济手段已经不多,作为调控经济的三驾马车,汇率、利率和银行准备金率都已经没有了更大的空间,提高汇率热钱会更加的多,为冲兑热钱,我们必须再印钞票;利率也空间不大,提升利率会增大经营者的成本,降低GDP,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失业率增高;银行准备金率是三个中还有一定空间的,但是现在也接近20%,而有人认为明年中国将到25%,多么可怕的数字,看来明年中国经济要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了。
在金融领域手段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政府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减少政府开支,这和西方国家的做法一样,减少政府开支就会影响到公交领域,所以明年北京公交的减亏任务还会非常艰巨,一是油价继续上升,政府的补贴会计入在政府总支出的范围之内,而明年政府的支出也是被削减的;二是北京公交系统的基础建设速度还不能降下来,明年北京还要通地铁,远郊区县小区还要通公交车,北京还要继续更换公交车,这些固定成本是不能变的;三是社会压力,北京明年针对小轿车进行总量控制,而人们对交通的效率要求却与日俱增,这无疑将北京公交系统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北京公交2011年要完成这些指标,指望外部或像是2008年之前那样的支持已经没有了,只能是内部挖潜,我敢说北京公交有一半运营公司的老大没有经营的脑子,面对巨大的指标压力,如果不想被别人吃掉,只有自己尽快变革。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