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述:向香港学习 香港车辆在狭路上畅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16 2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香港的道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道路之一。在总长1900多公里的道路上,车辆数超过52万辆,平均每公里道路上约有276辆车。行走在港岛商业繁华的铜锣湾和湾仔,大部分街道宽不过5米,道路两旁楼宇林立、店铺密集,而大巴、出租车和私家车却来去自如,见不到排成长龙的车队。

    由于地域所限,连主管交通的政府工作人员也认为在建筑物林立的地区增辟道路已日益困难。然而,在先天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香港却取得了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率全球第一、交通事故死亡率全球最低、私家车年平均增长率低于2%的成绩。香港在城市交通管理上是如何做到这些的?日前,记者走进香港,探询其中的答案。

  九成港人使用公交工具

  香港每日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包括铁路、巴士、小巴、电车、的士及渡轮的乘客超过1100万人次,约占本港每日总乘客人次的90%。 “这个比例在世界上是最高的。”香港运输署新闻发言人JOHNATHAN对记者说。

  能做到这一点,离不开香港发达的公交系统。香港的地下铁路系统主要由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东涌线、将军澳线、机场快线、迪士尼线等7条线路组成,全程91公里,共有53个车站。现在,地铁(机场快线除外)各线合计每日平均载客量为240万人次。另外,还有近6000台专营巴士、4000多台公共小巴、18000多台的士和6900辆非专营巴士满足地面运输需求。

  目前,香港人口已超过690万。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及香港经济不断发展,运载乘客及货物来往香港各区成为香港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香港政府必须寻求方法,以尽量增进香港现有运输系统的容量,并提升其表现。

  近年来,由于汽车往来带来噪音和废气污染,以及市民不喜欢有道路在家门前经过,反对修建道路的呼声很高。因此,香港政府更多地投资于铁路建设。近十年来,其在铁路上的总投入达1000亿港币,相比之下,对道路的投资仅为300亿港币。JOHNATHAN说,“与过去相比,铁路使用率提高了一成。”目前,已在规划设计中的地铁项目有:沙田至中环、港岛西及港岛南的地铁。“落成后地铁使用率将提高一到四成。”

  交通事故率最低城市

  香港交通事故率与一些有统计数据的发达城市相比,属于全球交通事故意外死亡率最低的三个城市之一。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香港每百万人口中因交通事故意外死亡23人,与德国的柏林持平。交通事故意外死亡率略高于日本东京(21人),低于澳门和伦敦(37人)。

  “近几年,这个数字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据JOHNATHAN介绍,“香港运输署有专门的部门负责道路安全(即道路安全及标准研究部)。他们收集交通意外的数据并建立数据库,来找出哪些地方有比较多的交通意外发生。他们称这些事故多发路段为”交通黑点“。通过对交通黑点的研究,运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改善措施,通常两三个月就可以改善路面情况,将交通意外次数和严重程度降低。

  “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香港的交通安全教育从幼稚园开始。运输署在沙田和北角各有一个道路安全教育城,供幼稚园与小学生学习。孩子们在里面可以学会如何看交通灯,如何过马路等。“电台、电视台有很多宣传短片提醒市民注意交通安全。”JOHNATHAN说。

  为了确保行人安全,运输署在交通设施的设计上动足了脑筋。为了使人车分离,香港在商业繁华路段大量使用人行隧道和天桥。例如沙田区就有天桥连接每一个商场。而另一些地区则在街道两旁安装栏杆以引导行人。有人一旦违反交通法规,将受到严厉处罚。

  私家车年均增长率低于2%

  初到香港的人会发现好车满街跑。香港现有35万多辆领有牌照的私家车,按照香港现有人口计算,每100人拥有5.2辆私家车,这个比例并不算高。在香港,买车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近十年来香港私家车的年平均增长率却控制在2%以下,这在全球也是很低的水平。

  如今在香港,养一辆车的费用平均每月需5000元港币。如果居住和工作地点不提供免费停车,每月费用则在7000元港币左右。在媒体工作的卢先生以前自己开车,但两年前他卖掉了自己的车,改乘公交上下班。

  私家车首期登记税很高,再加上每年的汽车牌照费、汽车保养费和不断高企的油费,日常使用私家车的人并不多。JOHNATHAN解释,“香港的道路系统本身是一个限制,再加上用车成本较高,使私家车增长维持在很低水平。”

  香港运输署:提供最优良运输系统

  香港运输署负责管理道路交通、监管公共交通机构、签发驾驶执照及车辆牌照、提高道路安全,以及制订长远规划以配合交通设施和服务上的需求增长。运输署与路政署及香港警务处密切联系,保障香港交通的畅通和安全。

  在运输署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名片背面,都印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们会提供世界上最优良的运输系统,以安全、可靠、高效率、环保及令使用者与营办商同感满意为尚。”运输署的办公地点位于香港湾仔告士打道7号入境事务大楼,我们对运输署策划部总工程师应芬芳的采访就安排在这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管理交通方面有三大原则。”应芬芳说,一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道路及铁路两个基建项目;二是完善公共运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巴士、出租车方面的统筹;三是完善涉及道路及交通的法律。运输署的各项工作便围绕这三大原则展开。

  首先是主要干道的规划。在香港,主要干道的规划与设计时间长达十几年,这几乎成了一个传统。例如围绕兴建中区湾仔绕道、地下铁路北港岛线及机场铁路越位隧道而计划的中环填海工程的辩论,时间就长达十几年。如今建设连接屯门和香港机场赤?角的道路,香港市民也已经辩论了5年时间。如果规划上有不妥的地方,立法会会要求运输署重新研究,直至满意才会同意给予财政拨款。

  近几年来,运输署在规划时更加注重环保和文物保护。比如最近处于重新规划中的九龙干线(从西九龙至启德机场原址)。“旧的规划很可能要拆掉一座很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油麻地警署。那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文物,所以我们要重新研究走线,避免对它造成影响。主要干线的前期规划一般来说都要十多年时间,但一旦规划方案通过,建设的时间会很短。”应芬芳解释。

  其次是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香港公交线路多而复杂,仅专营巴士线路就达680余条。由于这些营运线路分属于不同巴士公司,又要考虑巴士与地铁的接驳,如何合理编排巴士路线便成为运输署一项繁重的工作。运输署会及时了解专线运营状况并适时作出调整。此外,运输署还会督促巴士公司使用更加环保的车辆。

  最后,香港有完备的法律保障交通安全。针对道路交通的规管、车辆与道路(包括私家路)的使用、以及为其他相关的目的而制订,包含在《道路交通条例》中,因其在香港现行的中文条例和附属法例中排在第374章,人们简称它为“374号令”。374号令又分为A至V,一共22章,每章下面又有十几至一百多条法律条文。“这可是很厚的一本书呢。”应芬芳笑着用手比划。

  交通方面的法律在不断完善,运输署的道路安全及标准研究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以安全带的使用为例:1983年开始有法律规定私家车司机要佩戴安全带。然后范围慢慢扩大,从私家车前排乘客到后排乘客,再延伸到货车司机、小巴司机。最近一两年,如果是新的小巴,乘客座位上有安全带的,乘客也要佩戴安全带。

  通过网络挑选出行路线

  香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智能运输系统,是东南亚第一个将电脑化区域交通控制系统投入使用的城市。

  区域交通控制系统令道路交界处的交通灯号可以相互协调,帮助驾驶人士和行人安全、有效率地驶过路口和横过马路。目前,本港有1315个交通灯号控制路口由区域交通控制系统控制及操作,并装设有168个闭路电视摄影机监察这些路口的交通情况。

  深港通关应更便捷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香港的交通也曾面临与深圳同样的问题。”叶嘉安介绍,从1983年开始,香港的年人均GDP开始起飞,从人均500美元上升到5000至6000美元。富裕起来之后,香港市民纷纷购车,私家车数量大量增加,一度造成交通拥堵。“这与深圳近几年的状况非常相似。”

  后来,香港政府通过两项政策来改善交通拥堵状况,一是通过提高汽车首次登记税和牌照费对私家车的数量进行控制;二是提供优良的公交服务方便市民出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又将高效、环保的轨道交通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在公共交通方面力争使轨道交通提高到70%,巴士等地面交通控制在30%。叶嘉安认为,香港的做法可以为深圳提供借鉴,但他同时也指出了两个城市的差异——香港当年人口为300万,而深圳人口目前已经超过1000万,“我在罗湖的时候看到交警对交通的管理和执法也是很好的,可能深圳在控制私家车数量方面可以做得更多。”

  深圳与香港在交通方面如何合作?叶嘉安认为首先应该使通关更省时、便捷。他身边一些朋友是经常往返深港的商务人士,每次谈到通关,朋友们时不时会发发牢骚。“主要还是觉得时间长了点。”叶嘉安解释,“如果能考虑像伦敦等城市那样,为商务客开辟专门的入境通道来缩短时间就更好了。”

  目前,开私家车过关到深圳,费时很少,而坐火车走口岸过深圳则须花40分钟。叶嘉安认为,深港两地通关还有可改进的空间。“完全开放香港与深圳两地的车辆来往会给两地交通造成很大压力,也不实际。”叶嘉安建议,两地政府可以在过境口岸开辟更多停车场,让私家车到达口岸时有足够的场地停车,而通关则多使用铁路、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

  从1999年开始,运输署把闭路电视在43个重点路段拍摄的交通情况影像,透过互联网向市民广播。市民可透过运输署的网页(http//traffic.td.gov.hk/SwitchCenter.do)可查看每两分钟更新一次的交通情况快拍或网上直播,掌握本港各主要道路的即时交通情况。

  行车时间显示系统于2003年年底开始运行,目的是让驾驶人士得知由港岛经3条过海隧道(指东隧、红隧和西隧)前往九龙的估计行车时间。行车时间显示系统利用安装在通往3条过海隧道的接驳通路的侦测摄影机,以及安装在巴士车内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搜集数据以计算行车时间。在前往3条过海隧道接驳通路上的主要交通改道点前,装有电子显示屏,驾驶人士可根据最新的交通情况选择行车路线。

  为了给驾驶人士和行人更多的出行参考,运输署正在计划开发“运输资讯系统”。这是一个中央数据库,收集、处理及发放全面的运输资讯。它将提供两种主要服务:智能道路网及公共运输资讯服务。智能道路网会提供最新的行车方向、路口的转向限制、路边停车限制等资讯。

  相关链接

  关于深圳交通的五点建议

  深圳市公安交警局今年年初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市共有机动车113万余辆,长期在深圳行驶的外地机动车约12万辆。路面交通一直承受着巨大压力,交通拥堵情况虽经多方疏导仍没得到全面解决。对此,熟知香港交通的资深人士提出了疏导深圳交通的五点建议:

  一、建设更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务和设施,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容量及效率。

  二、融合运输与城市规划,于铁路(地铁)站的周边地方发展高密度建筑。

  三、更充分运用铁路(地铁),以铁路运输作为骨干。

  四、更广泛地使用新科技,提高道路的容量及效率、减少意外及其影响。

  五、通过教育、宣传和完善立法提高市民安全意识和形成良好驾驶习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4-4-25 22: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