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分析帝的分析
本帖最后由 F1中立者 于 2010-7-6 15:20 编辑
刚刚看了那么多帖子,实在沉不下气要讲几句了……
首先,这次茶几事件是在一条没有条件安装屏蔽门的车站发生的,至于原因,就是因为当年设计的时候车站是用来通风的!其他线路则不是这样,那如果把线路封闭了还如何通风?最后要闯大祸的!
然后,对于那位餐具,我只能以此告诫所有人,在列车已经开始蜂鸣的时候,切勿强行上下车!!即使再等一班,也比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要好吧!
同时,真多有些人说屏蔽门的问题,这里解释一下:即使安装了屏蔽门也不代表一定就能够保证安全!案例:上体馆屏蔽门事件
很多人说ST应该负全责,个人认为太多了,负责是一定的,原因如下:
1.中山公园站是一个弧度极大的车站,而且事故发生在下行广兰路方向站台,那个站台的弧度是远离司机的,于是司机根本无法看清车尾的情况
2.中山公园站兼备2、3、4三条线路(虽然有共线),客流自始至终都是很大的,在几千人中,司机根本无法看到后方情况。而四个屏幕上的信息,我只能说,也许的确是司机没看,但如果司机看了,可能也不会看出什么名堂,因为人太多了,当然也可能会有工作不认真的原因
3.站务员当时身处的位置个人不太清楚,但是即使站务员发现了,那他一定会先想办法打开车门,然后跑向司机处,但是,在一个186米长的弧形站台,再加上客流大,跑过去一定要30秒的,这点时间,司机在人民广场确认后方完毕后开车是足够了!
4.如果站务员位置在中间,由于弧度原因,再加上反光,很可能会看不到后方情况
5.即使站务员真的看到了,他也无法让司机不去动车,因为他手中最多只有一面绿色的小旗子(还可能根本什么都没有),甚至在1号线上体馆事件中,站务员已经发现问题了,一直在吹哨,司机仍然开车了
6.1、2号线的那些老车(包括DC-01海宝车、AC-01老八与伪八的控制拖车、AC-02所有列车)由于是气动门,而且制造年代很早,德国人当时调节门的灵敏度时也不太高,而车门的橡皮条很粗,导致在一个手腕夹在车门中的时候列车默认为已经完成关门了,于是电脑就无法因此而不动车
来自 轨道交通俱乐部 F1中立者 http://club.metrofans.sh.cn/thread-123830-1-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