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州地铁发展规划,急缺人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7 1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按照地铁规划,郑州市的地铁网将由6条线组成,总长约202.53公里,设站135个,其中换乘站22个。设车辆综合基地两处,车辆段4处,停车场4处,总体规划用地201公顷。

  按照建设时序,2015年前建成贯穿城市东西向和南北轴向的1、2号线的主要路段,形成“十”字形核心线路。2020年前建成1号线二期和3号线、4号线在中心城区的主要路段,与先期建成的1、2号线一期工程一起形成“井”字形骨干网络。2020年后形成“三横两纵一环”的网络系统。

  专家组认为,郑州市分区域、分层次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功能定位、发展模式基本正确,线网布局形态与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吻合,密度适当,线路走向基本合理,分期建设的时序基本可行。

  同时,专家建议,城市轨道交通的模式需进一步研究,以合理选择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等模式的组合。地铁与城际轨道交通的衔接还有待研究和深化。

  专家组认为,规划提出的近期建设强度为每年6公里左右,与城市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线路敷设方式以地下为主,有条件的区段采用高架线敷设是合理可行的。项目选择国内技术成熟的B型车辆、6辆编组等是合理的,但应进一步研究确定列车受电方式。

  郑州地铁的近期人才需求

  到2015年至少2700人

  上海轨道交通的开通里程145公里的时候,共配置了7000名左右的工作人员。这7000人包括了技术储备人员,但不包括各类劳务人员。目前国内国际的轨道交通,成熟精简的人员编制是每公里轨道平均配置60人(不包括劳务人员,下同)——香港地铁,每公里轨道配备人数是60人;深圳地铁,每公里轨道配备人数是62人;上海轨道交通到2010年将增加到400公里,每公里轨道配备人数将控制在59人左右。郑州轨道交通的人员定编现在还无法确定,但其主要包括实际运营人员、技术储备人员。2013年年底建成通车的郑州轨道交通,到2015年总长将达到45.39公里,以每公里配备60人算,将需要至少2700名工作人员。到2020年总长95.61公里,将需要至少5700名工作人员。2020年以后,郑州的轨道交通总长度将达到202.53公里,需要的工作人员总数至少达到12000名。

  孩子就业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就是天大的事情,希望家长根据郑州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选择相关专业,以期能赶上“头班地铁”。

  轨道交通是大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方面。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钱永昌18日说,目前全国已有10座城市建设了20多条地铁和轻轨线路,运营里程超过500公里。

  在两岸四地城市轨道交通/捷运发展论坛开幕式上,钱永昌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还处在发展阶段,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如根据不同城市、不同等级运量选择何种制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政策制定,如何确定科学、合理、经济的资源共享方案以实现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方便换乘,城市交通与铁路、公路、民航等对外交通的有效衔接等。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中机动车高速增长,带来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我国大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根本方针。

  有关专家认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要与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对经济条件较好,交通拥堵比较严重的大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应以优先支持。数字显示,目前全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超过50个,轨道交通发展前景可观。

  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地铁建设,规划了北京地铁网络。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当时地铁建设的指导思想更注重人防功能。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于城市规模限制及道路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的交通问题非常突出。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21km)、北京地铁复八线(13.6km)和地铁一期工程改造、广州地铁1号线(18.5km)等建设项目为标志,我国内地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台湾省台北市也于1997年3月开通了第一条地铁线路。

  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已经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深圳、武汉、南京等9个城市。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重庆、武汉、深圳、南京10城市23条线投入运营,线路总长581公里,2006年全年运送旅客18亿人次。根据最新统计,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共有轨道交通运营及试运营线路达602.3公里。同时,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还逐步进入了网络化运营的新阶段。我国的建设速度与规模世界罕有。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中国各大城市对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需求强劲,正在积极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国内部分大城市纷纷建设了自己的轨道交通网,这大大提高了市民出行的效率,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是轨道交通监控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于实时监控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把握轨道交通各站点的物流、人流情况,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以及事后取证,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将进入黄金期。“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我国将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拥有或已上报轨道交通能够项目或规划的16个城市中,上海、广州、深圳和北京4个城市的建设规划立项审批权下放给了国家发改委,其余11个城市经过了国务院的审批。到2010年,我国将有15个城市,超过1500公里的轨道交通投入运营,总投资将达6000多亿元人民币。2010-2015年间,中国规划建设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总长度达1700公里。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超过4500公里,轨道交通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市场现状近几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已达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将超过8000亿元。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作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也在快速发展。中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拥有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全国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则已有25个。2008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市场发展……

  我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和建设热潮。不仅越来越多城市争先恐后地进入“地铁时代”,已有地铁的城市也在不断延伸着其轨道交通的长度。特别是北京,更是在奥运的契机下,进入了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期。

  一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势必要有合适充足的人才作为后盾,“地铁人才”这个还有些陌生的字眼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据业内人士表示,单是北京,未来几年的地铁从业人员需求就达1万人左右。

  “地铁时代”到来,人才短缺成为产业短板。在寻求校企合作的同时,地铁也向“铁路人”抛出了橄榄枝。

  地铁人才:供不应求

  “从开通线路的公里数、运营速度、客流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预计从现在起到2012年,北京对地铁以及与地铁相关的行业的新增人员需求将超过1万人。”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下称“京港地铁”)负责人力资源的副总经理顾群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实际上,这个数字与目前北京所有从事地铁及其相关行业的人员数量相当。顾群还认为,新增人员需求中最为短缺将是那些有运营经验、技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缺口约为3000人,而目前这类人才在市场上的供给已经略显不足了。

  作为2008年AY会的举办城市,北京迎来了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到2008年,北京将有4条地铁新线陆续开通运营,即2007年开通的5号线(27.6公里)和2008年AY会前夕开通的10号线(24.59公里)、奥运支线(5.91公里)、机场线(27.76公里)。更大规模的建设也在进行和筹备当中。根据《北京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4-2015)》,到2010年底,北京城市轨道交通预计运营线路将再增加3条,即5号线、4号线一期工程和9号线,运营线路长度增至201.12公里。

  而到2012年,北京轨道交通建设总里程达到420公里;到201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将达到19条,运营里程数将达到561公里,实现三环内平均步行1公里即可到达地铁站。“随着新线的陆续开通,目前对于人才的需求压力现在已经有一些感受,但还不是最强烈的时候;到2010-2012年,这个压力将会变得相当的大,因为这一时期是新增里程比较集中的时间段。”顾群说。

  实际上,拥有奥运契机的北京并不是特例。

  来自建设部的最新统计显示,内地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陆续修建地铁及轻轨线路并已投入运营,建成投入运营试运营的线路共有22条,运营及试运营里程超过600公里。而目前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有12个城市的36条线路。此外,重庆、深圳、南京、杭州、武汉、成都、哈尔滨、长春、沈阳、西安、苏州等15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复。这些项目总长约1700公里,总投资达到62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左右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虽然具体数据很难估计,但可以肯定全国在这个行业上的人才需求会是相当巨大的。”顾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成潮流

  与巨大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可怜的供给,特别是轨道交通的高级人才。据记者了解,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全国拥有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对应专业的高等院校不到十所,相关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很多也处在“半死不活”的境地当中。而地铁时代到来,或可让很多相关培训学校借此“起死回生”。

  “随着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地铁人才短缺的情况不仅企业意识到了,ZF也开始意识到了。”顾群说,“我们与北京市交通学校合作的达成就是北京市交通委推荐的,这也能看出ZF和企业已经开始做一些未雨绸缪的事情了。”2006年10月,香港地铁公司、京港地铁公司与北京市交通学校签下“人才订单”,首批300名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将按照香港地铁经验和公司的要求在北京市交通学校进行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将被择优进入京港地铁工作。

  顾群认为,地铁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依靠职业教育和企业内部的培训。ZF指导支持下的校企合作是解决人才短缺的一个主要方向。

  实际上不仅是北京,很多地方都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如上海地铁公司和上海轨道交通学院的合作、南京地铁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等等。另外,双方还可以在研发和企业内部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

  地铁建得快人才缺口大

  北京的“地下城”越织越密,地铁人才招聘广告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随着新线的陆续开通,目前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最缺乏的主要是有运营经验和技术的中级和基层各专业人才,缺口大约有3000人。

  专家预测,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大约需要各类人才1300人,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内,地铁行业的新增人才需求将超过万人。保守统计,到2015年,北京轨道交通人才缺口近3万人。

  为此,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北京市交通学校和香港铁路公司近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设立北京市交通学校,开办3年全日制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目前这种“人才培训中心”的培训所针对的主要对象是列车司机、值班站长、维修人员等基层的骨干人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8-30 18: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