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QU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月新闻贴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10-1-7 18:30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济南从起点站到终点站拐弯最少的应该是4、BRT-1
伊布 发表于 2010-1-6 22:58

还有35路................
17
发表于 2010-1-7 18: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笛韵 于 2010-1-9 18:07 编辑

             后视镜被刮落要追讨说法,女司机竟不顾乘客安危
                          公交车“斗气”别大货,撞了

     路上开车要以和为贵,手里握的是方向盘,更关系着他人的生命安全!昨天上午,在省城二环北路,一辆货车刮掉了一辆114路公交车的后视镜,见对方没有停车的意思,此时的公交车女驾驶员首先载着乘客加速超越大货,之后又猛别大货车,大货司机紧急制动,刹车超过10米仍撞上公交车尾部,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受伤。

  1月6号上午9点40分左右,在二环北路药山公园北门附近的事故现场,虽然当时事故车辆已经被拖走,但大货车紧急刹车时留下的10多米长刹车痕迹仍然非常清晰。通过天桥交警大队民警拍摄的事故现场照片看到,在超车道上114路公交车别在了大货车前部,公交车左后部受损,大货车车厢右侧的绳子上则别着公交车的后视镜。

  天桥交警大队民警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调查发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主观情绪所致,也就是属于明显的“斗气车”。当时大货车在左侧车道行驶,公交车在右侧车道行驶,大货车超车时刮掉了公交车的后视镜,但是没有停车。此后,驾驶公交车的女司机加速,超过大货车之后猛地往左打方向盘,企图在超车道把大货车拦截下来。大货车驾驶员紧急刹车,采取了制动措施,但在刹车距离超过10多米的情况下,还是撞到了公交车的后部。

  由于二环北路车流量非常大,大货车比较多,交警部门对北外环的限速是时速50公里。“根据刹车痕迹目测,大货车当时车速较快,应该在时速50公里上下,这样看,公交车当时的速度更快。”民警说道。

  目前,这起事故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8
发表于 2010-1-7 18: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笛韵 于 2010-1-8 19:25 编辑

-13℃,穿越城市的黎明4路公交车司机王伟的早班素描
   5日清晨4点20分,走出家门。寒风像从四面八方吹来,身体不由自主地打哆嗦。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家住七里山的公交车驾驶员王伟骑着电动车向重汽技术中心赶去,那里是公交二公司三队的队部所在地。4点半到达,对车进行检查、预热、发动。5点整,王伟将长长的4路车驶上公路。这时的省城还未醒来,4路车内被灯光点亮。在-13℃的低温和浓浓的黑暗中,移动的车体染上了路灯橘黄的色调,看上去宁静而温暖。
  寒夜中移动着温暖的橘黄色
   清晨的省城,寒气钻满了每一个角落,前方的红绿灯闪烁,看着看着,它会变成光晕,让人生出靠近触摸、暖一暖手的念头。
   5分钟后,灯火通明的4路车到站。一登上车,记者跟驾驶员王伟打个了招呼,刚从冰窖里解脱出来的急切和兴奋使头脑变得有些恍惚,只记得王伟笑了一笑。在被橘黄色路灯灯光笼罩的车里坐定,听着车载电视里放出的歌曲《相亲相爱》。不能和驾驶员谈话,记者只能从背后打量王伟,他的外套帽子塞在工装制服外,笔直端坐,戴着白手套的双手平稳地转动方向盘,车向前行,把一排一排路灯甩到身后。
   长18米的4路车里已经坐了6名乘客,大多用帽子、围巾和口罩把面容遮盖起来,默不作声,有的把目光投向电视,有的头倚着车窗盯着窗外。他们不久前的经历应该很相似:从睡梦中挣扎醒来,在寒风中等待,再到亮堂堂的4路车里坐定,这时的静默再正常不过了。
   到天桥南站,发动机水温升高到80℃,王伟打开了暖风,车里的暖意慢慢增加。在制革街站,刘峰下车。早班车的乘客一般固定,在某个站点打开车门,出现在王伟眼前的是熟悉的面孔:去英雄山晨练的老人、身穿工装的公交车同行、上早班的职工。从1993年进入4路车队,4路车从手动挡的大通道车、大济客、安凯、京华,变成现在18米新车,1971年出生的王伟也从售票员变成老司机,和很多“常客”都有默契,“有时到了一个站,会习惯性地看看他们在不在等车,上车打招呼,很亲切。”
  两个来回见证了城市的醒来
   记不得是在哪一个路口,车停下来等红灯,记者走到投币箱的位置,王伟还是手扶方向盘,眼看前方。“王老师,您转一下头。”早班要值一周,连续7天在清晨4点之前起床,王伟说已经习惯了,但拍进照片里的他,脸上还是有一些倦容。
   虽然早晨5点多的路上还少有行人,但驾驶员还是要绷紧神经。仪表盘上的仪表亮着光,水温、机油,无声地显示出机件的工作状况,而王伟的忙碌也是快速、 条理和无声的:拨右转向灯车进站,停稳,按键开门,等待乘客上车,按宣传键,按键关门,拨左转向灯出站。天冷,很多乘客穿着臃肿行动不便。“得仔细看着后面的乘客,慢慢起步,尤其要照顾老年人。”
   过了终点站泺口,4路车开始掉头往回行驶。在八一立交桥南附近等信号灯时,王伟跺了跺脚,“车皮薄,戴着护膝还是冷。”寒冷和固定的姿势,让王伟的左腿有点发麻,“右腿得活动,这样踩刹车灵活些。”
   6点20分,车回到队部,这时天依然一片漆黑,场地上一片隆隆的汽车发动声。上了个厕所,急匆匆地打卡,4分钟后,王伟又回到4路车上。在跑第二圈时,晨曦慢慢挣脱黑暗的束缚,天色渐白,路上的车流和人流也多起来,王伟见证了省城的醒来。
   8点多,王伟的第二圈结束,他一溜儿小跑到队部食堂吃饭。“睡不醒的三点半,吃不完的半碗饭”,这句流传在公交车队里的老话,正好用来形容王伟这几天的状态。食堂的甜沫里加了姜,热气腾腾。但也不敢多喝,天冷,去厕所的频率也高,而白天转一个来回得1个半小时,要是堵车了就更麻烦。
   热饭压住寒气,王伟把帽子套到头上,走向他的4路车,他的第三个车程要开始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
发表于 2010-1-7 19:10 | 只看该作者
很彪悍啊嘛
20
发表于 2010-1-7 21:03 | 只看该作者
4路见证城市的黎明和午夜
21
发表于 2010-1-7 21:19 | 只看该作者
4路是最辛苦的线路...我是说从时间上
22
发表于 2010-1-7 21:2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114出名了
23
发表于 2010-1-7 21:2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114出名了
24
发表于 2010-1-8 10:33 | 只看该作者

-13℃,穿越城市的黎明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0-1-8 10:34 编辑

昨天看了齐鲁晚报的这篇报道,觉得写得不错,偶个人喜欢这个调调,转过来大家都看看哈!

[fly]-13℃,穿越城市的黎明[/fly]

                    4路公交车司机王伟的早班素描

文/片 本报记者 赵丽
   5日清晨4点20分,走出家门。寒风像从四面八方吹来,身体不由自主地打哆嗦。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家住七里山的公交车驾驶员王伟骑着电动车向重汽技术中心赶去,那里是公交二公司三队的队部所在地。4点半到达,对车进行检查、预热、发动。5点整,王伟将长长的4路车驶上公路。这时的省城还未醒来,4路车内被灯光点亮。在-13℃的低温和浓浓的黑暗中,移动的车体染上了路灯橘黄的色调,看上去宁静而温暖。
  寒夜中移动着温暖的橘黄色
   清晨的省城,寒气钻满了每一个角落,前方的红绿灯闪烁,看着看着,它会变成光晕,让人生出靠近触摸、暖一暖手的念头。
   5分钟后,灯火通明的4路车到站。一登上车,记者跟驾驶员王伟打个了招呼,刚从冰窖里解脱出来的急切和兴奋使头脑变得有些恍惚,只记得王伟笑了一笑。在被橘黄色路灯灯光笼罩的车里坐定,听着车载电视里放出的歌曲《相亲相爱》。不能和驾驶员谈话,记者只能从背后打量王伟,他的外套帽子塞在工装制服外,笔直端坐,戴着白手套的双手平稳地转动方向盘,车向前行,把一排一排路灯甩到身后。
   长18米的4路车里已经坐了6名乘客,大多用帽子、围巾和口罩把面容遮盖起来,默不作声,有的把目光投向电视,有的头倚着车窗盯着窗外。他们不久前的经历应该很相似:从睡梦中挣扎醒来,在寒风中等待,再到亮堂堂的4路车里坐定,这时的静默再正常不过了。
   到天桥南站,发动机水温升高到80℃,王伟打开了暖风,车里的暖意慢慢增加。在制革街站,刘峰下车。早班车的乘客一般固定,在某个站点打开车门,出现在王伟眼前的是熟悉的面孔:去英雄山晨练的老人、身穿工装的公交车同行、上早班的职工。从1993年进入4路车队,4路车从手动挡的大通道车、大济客、安凯、京华,变成现在18米新车,1971年出生的王伟也从售票员变成老司机,和很多“常客”都有默契,“有时到了一个站,会习惯性地看看他们在不在等车,上车打招呼,很亲切。”
  两个来回见证了城市的醒来
   记不得是在哪一个路口,车停下来等红灯,记者走到投币箱的位置,王伟还是手扶方向盘,眼看前方。“王老师,您转一下头。”早班要值一周,连续7天在清晨4点之前起床,王伟说已经习惯了,但拍进照片里的他,脸上还是有一些倦容。
   虽然早晨5点多的路上还少有行人,但驾驶员还是要绷紧神经。仪表盘上的仪表亮着光,水温、机油,无声地显示出机件的工作状况,而王伟的忙碌也是快速、 条理和无声的:拨右转向灯车进站,停稳,按键开门,等待乘客上车,按宣传键,按键关门,拨左转向灯出站。天冷,很多乘客穿着臃肿行动不便。“得仔细看着后面的乘客,慢慢起步,尤其要照顾老年人。”
   过了终点站泺口,4路车开始掉头往回行驶。在八一立交桥南附近等信号灯时,王伟跺了跺脚,“车皮薄,戴着护膝还是冷。”寒冷和固定的姿势,让王伟的左腿有点发麻,“右腿得活动,这样踩刹车灵活些。”
   6点20分,车回到队部,这时天依然一片漆黑,场地上一片隆隆的汽车发动声。上了个厕所,急匆匆地打卡,4分钟后,王伟又回到4路车上。在跑第二圈时,晨曦慢慢挣脱黑暗的束缚,天色渐白,路上的车流和人流也多起来,王伟见证了省城的醒来。
   8点多,王伟的第二圈结束,他一溜儿小跑到队部食堂吃饭。“睡不醒的三点半,吃不完的半碗饭”,这句流传在公交车队里的老话,正好用来形容王伟这几天的状态。食堂的甜沫里加了姜,热气腾腾。但也不敢多喝,天冷,去厕所的频率也高,而白天转一个来回得1个半小时,要是堵车了就更麻烦。
   热饭压住寒气,王伟把帽子套到头上,走向他的4路车,他的第三个车程要开始了。
25
发表于 2010-1-8 10:34 | 只看该作者
1# 辰辰


没说几句话的采访对象
□赵丽
   6日下午1点多,记者联系到王伟,他刚刚将7岁的女儿送到学校,这是他一个月两天休班中的一天,5日的早班车采访中,记者几乎没有和他说话——他在工作,而且来去匆匆。
   记者告诉他,在寒冷、橘黄色调和“今夜万家灯火时,或许隔窗望,梦中佳境在”的《相亲相爱》中,坐车的人恍惚间会有过年的憧憬。但这样的“诗意”可能只是旁观者置身事外的偶然体验,王伟说,天太黑,他要观察路面,只有到等信号灯时才可以左右看一看。他觉得最漂亮的时候,是上晚班,10点之后,人少车也少,那时可以留心打量一下这个灯光璀璨的城市。
   从22岁到现在,王伟已经经历了16个冬运。他说下雪了要撒煤渣,降温了要“帮车”,天寒地冻的自然会受些罪。但干公交是“人留人”,在三队干了这么长时间,领导、同事人都挺好,老乘客上来,笑呵呵地打招呼,说你好,又见面了,那时心里真是舒坦。
   把大清早出门的老百姓送到目的地的王伟新年愿望简简单单:孩子学习好一些,自己多挣点。他不理解为什么要采访他,“太平常啦,要说辛苦,车队的领导很早就得来盯着、修理工整夜都得不停地发动车……”
   我没有说出口,是啊,细究起来,在忙忙碌碌生活中交错而过的人们,谁不是像歌词里唱的“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但生活,好像就同王伟对自己工作的评价“挺枯燥,但有人情味,得从里面自己找乐趣啊”。
来源:齐鲁晚报
26
发表于 2010-1-8 17:39 | 只看该作者
那天坐的114小济客一路上光放炮,挺吓人
27
发表于 2010-1-8 19:30 | 只看该作者
昨天看了齐鲁晚报的这篇报道,觉得写得不错,偶个人喜欢这个调调,转过来大家都看看哈!

-13℃,穿越城市的黎明

                    4路公交车司机王伟的早班素描

文/片 本报记者 赵丽
   5日清晨4点20 ...
辰辰 发表于 2010-1-8 10:33

发重啦......
28
发表于 2010-1-8 20:14 | 只看该作者
那天坐的114小济客一路上光放炮,挺吓人
木马巴士 发表于 2010-1-8 17:39

放炮是怎么回事?
29
发表于 2010-1-8 22:38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说那破发动机...原来82 6803也这样
30
发表于 2010-1-9 21:52 | 只看该作者
放炮是怎么回事?
蓝色的思念 发表于 2010-1-8 20:14

气体燃烧不充分,出现空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9-8 06: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