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部门找不到合适的场站,是限制公交开线的原因之一。目前济南市公交场站近80处,其中仅有23处为国家划拨用地,其余场站均为公交公司租借或临时借用,由于缺少稳定的“家”,不少公交成了城市的“流浪车”。
有些新小区场站被挪用
据了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交场站作为新建居住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一项内容,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在用地紧张的大城市,公共交通首末站、停车场、保养场的用地可按每辆标准车用地不小于200平方米。
“现在一些新建小区,建设时就把规划中的公交场站挪用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开发商在对小区规划时,为了吸引市民,都会规划建设一些公交场站,并一再强调小区建成后很快就会通上公交车。一旦房子卖得差不多了,开发商对建公交场站的热情也就不会那么高了。
省城公交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交车开线运行,必须具备场站服务等配套设施,公交场站不仅要停靠车辆,而且要提供车辆调度、驾驶员休息等场所。但是在这些小区的建设用地中,却找不到配套的公交场站用地的规划、建设,势必造成公交线路开设困难、开设后走向不合理,从而导致小区居民出行困难。
城市一改造线路就得改
省城公交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省城公交场站约有80处,其中仅有23处为国家划拨用地,其余均为公交公司租借或临时借用,用地缺口高达2/3以上。现在国家划拨用地的场站只有市立五院、重汽、解放桥等23处,其余线路的场站均是在开线时临时借用济南周边村庄空地,或是租用一些企业的场地。这些租借的地往往只能签订短期合同,无法长期使用,导致一些公交线路经常调线。
“只要城市改造,我们心里就战战兢兢的,总担心场站被挪用。”市民近期反映比较多的白马山小区出行难、公交线路不足的问题,公交部门早就注意到了。这里原本有13路、125路两条公交线路,但是自去年4月起突然改线,就是因为这两条线路开线时借用白马山啤酒厂的场地作为临时场站,当时签订的是短期合同,后来啤酒厂收回了该场地,将其转让给其它企业,13路、125路缺乏停靠场站,只能被迫改线到王官庄小区。
近千辆公交在街头“流浪”
“场站被占用,公交车想停车或者调头都难。”公交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济南市在城市建设,特别是城区改造和道路改造时,现有公交场站不断被征用,导致近千辆公交车“流浪”街头。像二环东路修路时,葛家庄公交场站就被挤占,11路、101路、102路等公交场站均在道路改造中被部分占用,K54路公交场站也已被征用,现在玉函小区南区、山东剧院路边都成为“流浪”公交的集中地。
公交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交车停放在路边,不仅发生过多次偷盗电瓶的事件,也对城市交通带来了影响。
“公交场站缺乏,说明城市发展规划与交通规划不衔接。”一业内人士表示,济南的公交分担率已达到了25%,但城市发展规划中,往往挤占了原本属于公交场站的位置,导致公交场站及首末站用地少、面积小、位置不合理,成为公交发展的一大难题。
不少市民认为,公交事关城市总体发展,不是靠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应结合省城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的做法,从根本上解决公交线路不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