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惠交通枢纽项目及周边配套道路工程公众参与公告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 1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项目名称及概要
项目名称:四惠交通枢纽项目及周边配套道路工程。

项目概要:四惠公交枢纽站位于北京市东部区域,朝阳区东四环路与京通快速路相交(四惠桥)东南侧。建设场址西起东四环四惠立交桥,东至规划仓储西路北延,南邻通惠河,北接京通快速路,整个地块四周道路相隔、相对独立。

本项目总规划用地17.41公顷,其中枢纽站建设用地约9.78公顷,代征及配套道路用地约7.63公顷。枢纽站建设总用地面积约9.78公顷,其中西侧为交通枢纽用地,面积约为6.51公顷,东侧为大型公交停车场用地,面积约为3.27公顷。

本项目建设内容共有以下两部分组成:

(1)四惠交通枢纽建设工程:

四惠交通枢纽总建筑面积39010m2(其中西侧交通枢纽用地部分37293m2,东侧大型公交停车场用地部分1717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25537m2(其中西侧交通枢纽用地部分23820m2,东侧大型公交停车场用地部分1717m2),地下总建筑面积13473m2(全部为西侧交通枢纽用地部分)。

整个枢纽平面成东西走向,近似长方形。西侧用地的主要功能为公交、长途、地铁交通换乘、维修保养及公交、长途驻车,包括公交长途到发车站台、换乘大厅、业务用房、公交驻车场、加油加气站及保养维修用房用地。东侧用地为大型公交停车场用地,包括公交及长途驻车、加油站、附属用房及维修车间用地。

(2)四惠交通枢纽周边配套道路工程:

① 新建通惠河北侧路

通惠河北侧路位于四惠枢纽南侧,为东西向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30 km/h。起点为枢纽西侧路,向东连接枢纽南侧进出口,向东与枢纽南北通道相交,终点与规划仓储西路北延相交,道路全长约850m。规划红线宽度为45m,路面宽12m,为一路是枢纽南侧进出枢纽的重要通道。

② 新建通惠河北侧路与京通快速北侧主路连接解决枢纽向西方向的专用转向匝道,并结合匝道设置对京通北侧辅路进行局部调线

为快速分流枢纽枢纽向西方向的交通,本次新建连接通惠河北侧路与京通快速北侧主路的解决枢纽向西方向的专用转向匝道。匝道起点与通惠河北侧路相接,位于通惠河北侧路南侧,距离枢纽南部进出口约240m。线路沿通惠河北侧路向东与仓储西路北延相交后折向北先后跨越京通南辅路及主路后沿京通主路折向西,终点与京通北辅路相接,匝道全长844m,设计车速30km/。并结合匝道设置对京通北侧辅路进行局部调线,调线长度约466m,设计速度为50km/h。

③ 加宽京通快速路和东四环路在枢纽地段的辅路

为满足枢纽车辆快速进出枢纽的要求,并结合枢纽外围的交通组织方案,本次对四惠立交东南象限辅路及部分非机动车道向东南进行展宽,展宽范围全长约350m。同时对枢纽范围京通南、北辅路进行展宽及路口渠化,北辅路展宽至15.5m,展宽范围长度约216m;南辅路展宽至15.5m,展宽范围长度约1338m。

本项目总投资约13.8亿元,自2008年12月开始项目前期申请立项开始,到2011年3月工程竣工,预计历时28个月。在主体建筑实施时同步实施配套道路工程。

•二、项目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名称:北京市公联公路联络线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电话: 010-63825099

•三、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评价机构名称:中铁道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

联系电话:(010)51166300
电子邮箱: bjdkyhj@vip.163.com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为:在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结合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对项目进行分析,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提出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并提出跟踪监测措施。

项目环评主要工作内容:

(1) 认真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把握项目主要环保问题,深入分析、论证环保治理措施,确保环境敏感点满足环境质量要求。

(2) 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和环境制约因素,评价项目建设的环境合理性。

(3) 突出工程特点,力求评价结果实用性强,为项目的决策、设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对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提出预防或者减轻的对策和措施,以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您认为该项目是否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交通状况的改善;您认为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哪些不利影响较大;您有无建议采取何种措施来减缓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您是否赞同该项目的建设;您有无其它意见和建议。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形式
自信息发布之日起至 2009年11月10日,公众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信函或者面谈等方式向项目建设单位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发表关于该项目及环评工作的意见和看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5-11 04: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