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4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昌:163,一条充满传奇的公交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6-13 2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昌有一条163路公交线,从李家庄出发,全长47公里,沿赣江大堤一直深入到鄱阳湖腹地的五星垦殖场。坐上163路公交车,你可以领略赣江下游沿岸风光,体会城市与乡村在不知不觉中的融合,感受中国滁槎古镇的历史变迁,还可以走进鄱阳湖边鲤鱼洲,感受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化。


坐过163路公交车的你一定会爱上公交、爱上沿途的风景。


163路在东一环立交桥下李家庄发车。沿着赣江下游南岸的富大有堤一直往东,不出5分钟的车程,赣江边的原始风貌被新兴的城市高楼所代替,即便生活在南昌很多年的你,也一定会感叹,这还是南昌吗!




进入昌东镇,来到了163路途中最重要的一站——滁槎古镇。滁槎作为赣江南支注入鄱阳湖的最后一个重要小镇,过去的繁荣,造就了滁槎日日当集的传统,七百米的古街不算长,从渔具到农具,从铁匠铺到金器店,从农资到小吃,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不是现代商贸的繁荣和兴旺。傍水的滁槎仿佛卖家的吆喝声也能挤出水来,古镇内外浓郁的乡镇气息,让难得离开城市的你,在离南昌不到10公里的地方就能领略到完全不一样的风情。










沿赣江大堤行驶,163路经过的是建设中的南昌航空城,这是未来江西经济的一个增长极。洪都集团是我国大飞机项目的首批9家国内供应商之一,获得了约占机体份额的25%的前机身和中后机身的研制与生产任务。163路往返于此,每天都在见证着历史,当你与繁忙的施工车擦肩而过时,其实就在享受着一次见证南昌从今天走向未来的旅程。










漫漫163路公交旅途,经过一个个村庄和一片片农田,不知不觉就把你带进了鄱阳湖畔的鲤鱼洲。


鲤鱼洲原是鄱阳湖畔一块天然的滩凃,后来各单位在这里开办农场,1965年4万劳力修筑圩堤,将鲤鱼洲与鄱阳湖隔开,完成了鲤鱼洲的的初步改造。


赣江大堤一直从滁槎延伸而来,赣江和鄱阳湖实现着无缝的交融,163路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鄱阳湖的水域。向窗外极目远望,你看到的是水天一色的景象,不时还有候鸟在水中戏嬉,从水面吹来的风声夹杂着神奇的鸟叫声,感觉天堂也不过如此,这时的你千万不要怀疑,这不是幻觉,你们只是坐了趟163路公交车,离开南昌不到40公里,来到了鲤鱼洲而已!








当年,很多南昌家庭的命运因为知青下放而与鲤鱼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69年,农场改编成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福州军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团,先后接纳了6000名上海知青和4000名南昌知青,这里曾经是江西省内接收下放知青最多的农场。知青在这里修堤坝、建水利、开荒种田,完成了鲤鱼洲的第一次大建设。“如果还有比鲤鱼洲更苦的地方?那一定是地狱吧!”这是知青们对鲤鱼洲忘不了的记忆。






穿越10公里的樟树林隧道,163路带你来到用岁月打造的五星知青公园,在这里可以感受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历史的一次让许许多多家庭刻骨铭心的脉动,知青、干校,特殊年代的特有的名词,让你体会那一代人的青春人生!


梅池村和红井村,是曾经的北大、清华两所五七干校所在地,1969年,两校分别在这里创办试验农场。汤一介、冯友兰、彭佩云、厉以宁、季羡林……两所中国顶尖大学的近4000名教育工作者轮流在这里接受改造,仅清华大学试验农场开垦的耕地面积就有7000亩,还建有清华排灌站、清华桥等基础设施。在鲤鱼洲的土地上,还造就过独一无二的中国“草棚大学”,迎来的是中国第一批工农兵学员。1970年,国家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那一年,北大江西分校面向全国招收了13个专业共434名工农兵学员,他们就在鲤鱼洲的草棚里接受着干校“老九”们的教育。


















前几年开始,大堤旁边300亩的藕塘吸引了上千只白鹤到这里过冬。白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的到来让鲤鱼洲又重新回到了南昌人的视野里,2019年江西省举办世界观鸟周,这片藕塘就是十三个观鸟点之一,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通过观赏候鸟享受生活,感受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


如今鄱阳湖开发如火如荼,为了更好的保护白鹤栖息地,占地55平方公里的鲤鱼洲白鹤小镇规划已经列入南昌市的重点计划,目前方案正在全球招标中,不久的将来鲤鱼洲一定会成为江西省的生态景观新名片。








163路从李家庄到五星垦殖场,每天4班按时发车,全程47公里,只要5块钱,驾驶163的司机,都是南昌公交最优秀的驾驶员。张艳平今年53岁,开163路已经10多年了,他是个很健谈的人,碰上合意的人,他总会与人谈起公交班线在鲤鱼洲的起起落落。原来,这是一条充满传奇的公交线。




鲤鱼洲开发之初,对外交通主要依靠水路,鄱阳湖对岸余干县的瑞洪镇到南昌的水路客运会转道鲤鱼洲,成为当地人的主要出行方式。还有第二种方式就是步行,当年的知青和北大清华的老师很多人都是直接从南昌或从滁槎步行至农场的。1967年5月1日,南昌公交第23条公交线即23路开通,从老福山始发至塘山(江纺),后来逐步延伸至尤口,再后来延伸到了兑米埠(五星垦殖场的前场部所在地)。1971年8月5日,23路由从老福山发车改由青山路发车,1979年才延伸至现在的五星垦殖场场部所在地。至此,该线开辟了至尤口,至滁槎,至兑米埠,至五星垦殖场的4条长短班线。1993年因一起特大交通事故的影响,南昌公交停开了五星垦殖场班线。




70年代初,上万名知青聚集到鲤鱼洲,完成了鲤鱼洲的第一次大建设。1972年江西长运开通了到五星垦殖场的长途客运班线。在计划经济时代,南昌公交和江西长运各司其职,各送各的客。有一位叫晨光荣的老知青回忆:他是最早的享受者,71年春节回上海探亲(他记忆的时间和五星农场的场次记录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别),去时走到老鲤鱼洲(一营)上车,回来班车就到团部了。




上世纪80年代末一直到本世纪的10年代,中国经济大发展,民营资本异常活跃,国家为鼓励竞争决定开放客运市场。随着城市区域的扩张,城区和郊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因此在城郊结合地带,客运市场竞争就异常激烈,南昌至滁槎的客运市场与全国其他城市的郊区客运市场一样,形成了三种客运模式,一种是国营南昌公交,第二种是以挂靠江西长运为主的合法经营的长途班线,还有一种是违法经营的黑车。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可能还有印象,除了各种客运车辆的选择让人头痛外,即便坐上了公交车,也很有可能会目睹一场公交司机与车匪或路霸的生死较量。违法经营的黑车追逐的就是一个“利”字,乱涨价、随意停班等等都是老一辈南昌人对那个时代郊区客运班车最深的记忆,当时南昌公交国有的远郊线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艰难的生存。




乱久必治。这种现象终于消失在了南昌到滁槎的公交客运班线上。原来,无序的竞争影响了当地的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同时为落实国务院要求积极扶持城乡之间的公共交通发展,引导城市公共交通向农村延伸服务,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的要求,最终昌东镇政府选择了安全准点,高效廉价的南昌公交,在政府的主导和南昌公交市场化的运作下,2006年9月30日,青山路口至滁槎的客运全由南昌公交营运,其他客运力量从此退出了这里的历史舞台。




在竞争中南昌公交逐渐树立起了品牌,并且最终赢得了市场。当时从青山客运北站到五星农场,还有三部长途客运班线,由于客源的重叠加之经营不善,因此也同意由南昌公交收购。2007年9月30日,停开了十四年的南昌公交五星班线523路恢复营运;2014年5月1日,523改无人售票,同时由于青山南路实施公交专用道,为有利于对昌东方向的公交车辆的交通组织,根据交警部门的意见,523路等一批远郊线路改到李家庄发车;2015年7月1日,为顺利实施南昌公交价票调整政策,523路改路别为现在的163路;2017年7月,163路全部更换为柴油空调车,全新的体验,让到五星的乘客享受着与城市居民无差异的客运服务。用张艳平师傅的话来说,现在一切都很和谐。




不论是兵团、知青、还是干校,也不论是古镇、航空城、还是未来的白鹤小镇,坐着163路公交车,你可以见证鲤鱼洲以及南昌蓬勃发展的现在,也可以感怀一段历史岁月的沧桑!有一种出行叫乘着公交去旅行,人文也好、风光也罢,坐上163,来亲身体会一次新中国城郊公路客运发展的曲折和波澜,感受南昌公交与时代同步的发展节拍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8-21 23: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