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京长江隧道2009年正式通车 收费站将设浦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17 1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5年3月29日,南京过江隧道热热闹闹地宣布开工。但时隔一年多,工程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负责隧道挖掘任务的盾构机至今没有进场,而且承建方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高层也出现震荡:包括公司总经理在内,约5人换班。对此,很多人担忧:工程能否如期完工。昨天,在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现场办公会上,有关人士当场表态:进度不会改变,2008年6月、8月,两隧道实现双向贯通,2009年正式通车。一知情人士还透露,建成后,收费站将设在浦口,市民到江心洲不用花钱。
  桥梁、隧道全长6165米
  据介绍,南京长江隧道主体工程距离长江大桥约10公里。江南出口接主城滨江大道和纬七路(即应天西路),通过纬七路再接城西干道和城东干道;江北出口接江北滨江大道和浦珠路。
  南京长江隧道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工程采用“左汊盾构隧道+右汊桥梁”方案,隧道埋深在江下11米—22米,工程总长约6165米。具体走向是从江北浦口区黄家村下地,穿过江底到江心洲为隧道,从江心洲钻出地面后,经过一段路面道路,连接一座桥梁和河西相接——主体工程主要包括江北接线道路、江北收费广场、过江隧道、江心洲地面道路、江心洲疏解工程、江心洲至江南跨夹江大桥等组成,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是目前长江上长度最长、盾构直径最大、施工难度最高、挑战性最多的过江隧道工程。
  隧道设计为双隧道,两者相距约20米,各为单向3车道,设计车速为每小时60公里,预计2008年底建成,2009年上半年通车。过江隧道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隧道设有公交车专用通道
  据介绍,双向隧道每个隧道均有三个车道,其中两个车道宽3.5米,一个车道宽3.75米。隧道设计专家介绍,这股宽车道为客车、公交车专用车道。考虑到南京长江隧道设计时作为城市内的道路通道,建成后不允许载重车辆通行。
  而该隧道与其它隧道相比,安全性特高。如果发生意外,市民可通过逃生滑梯来到隧道路面下的通道。隧道每隔80米在一侧路面上都有一个大盖子,市民只要按一下开关,这个盖子就会弹开,然后市民可顺着逃生滑梯来到路面下的通道。这个设计主要是考虑到隧道内发生火灾并产生大量烟雾时逃生所用。另外,隧道内还将安装水喷雾头、加强照明灯、车道信号灯、扬声器、监控摄像机、防冲击侧石、路边沟、电缆通道、安全通道等共23种设置,可充分保证行车安全。
  明年三月全面掘进
  目前征地工作基本结束,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全部施工图设计,咨询和审查等工作明年1月份完成,3月份迎接两台盾构机进场。据了解,南京长江隧道施工使用的盾构机规模居世界第二,直径达14.93米,相当于5层楼高,机组总重约4000吨,总长100多米,而此前,南京地铁一号线建设过程中所用的盾构机直径只有6米。届时,最快每小时江底可前进1米。
  但是这个“庞然大物”运送比较麻烦,经过调查后,长江隧道公司安排了大致的运输路线:新生圩出港后—太新路—和燕路--幕府路—城河北路—郑和路—江东路—江东中路—三桥绕城连接线—长江三桥—宁合高速—浦珠路—隧道工地。
  另外,工程的另一个重大节点即夹江大桥将在今年低水位期完成桥梁基础工程,8月份进场,9月份开工,08年9月建成。目前,夹江大桥桥型已初步确定为单塔悬索桥。
  去江心洲不花钱
  据介绍,南京长江隧道是《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条重要的城市过江快速通道。它的建成必将对南京的交通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交通专家预测,到2010年,南京跨江交通量将达到每天11万多辆次,比目前多出一倍,而隧道可分担其中的3.7万辆次左右,过江隧道距离长江大桥仅10公里,它的开通势必大大缓解长江大桥的通行压力。另一方面,过江隧道的建设还将有利于南京主城人口的疏散,推进江南江北一体化发展。最后,从建设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来说,过江隧道有利于周边城市资源、人口向江北新城区集聚,对滁州、 扬州甚至淮安、宿迁等地辐射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最让市民高兴的是,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收费站设在浦口,市民开车去江心洲并不用花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06-6-20 17:00 | 只看该作者
到浦口还是要钱的,那边的发展还是有希望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4-4-29 20: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