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铁三号线成南京高新区经济发展新利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16 2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科技创新人才迅速聚集、平台建设加速推进、科创成果不断涌现……2014年,南京高新区被列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当年,南京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5亿元,园区109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0%,研发投入占比5.2%。如今,随着地铁3号线的开通运营,加之之前已开通的S8号线,地铁正成为高新区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利好。

高新产业急速跨越

地铁3号线的开通运营,标志着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综合监控系统、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全焊接鼓形车体技术平台的首个产品同步进入运营。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在高新区成立,2003年成功上市,2014年“国电南瑞”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地铁3号线的建设中,国电南瑞承担了其综合监控系统总包项目,工程范围涵盖了综合监控系统、环境控制系统、门禁系统、安防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的供货、安装、调试。3号线通车,给国电南瑞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利益,更是对其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接口测试、工厂验收、施工安装、现场调试等多项科研能力的考验。3号线顺利通车运营后,行业专家们对国电南瑞的科技水平以及调试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势必会为其带来更多的隐性价值。

得益于3号线的企业不止国电南瑞一家,3号线地铁列车是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全焊接鼓形车体技术平台的首个产品。浦镇拥有百年制造历史,是中国铁路装备制造业大型企业。2012年,由浦镇公司全焊接的3号线地铁列车在浦镇公司成功下线。它采用A型铝合金全焊接鼓形结构,4动2拖编组方式,比一般A型车空间更大,乘坐更为舒适,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性能更佳。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新区集聚了丰富的创新资源,拥有完善的创新体制,初步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轨道交通、生物医药、软件信息、文化创意、新材料与新能源等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人才、项目、企业聚集的创新发展的新高地。”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有了地铁的助力,未来高新区将吸引更多创新资源。

数据显示,2014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5亿元,公共财政收入45.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8亿元,生物医药、北斗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等主导产业的销售收入占区内经营企业销售收入的60%。

各类人才迅速集聚

近日,高新区引进人才熊智教授经过资格认定、技术评审、综合评审等程序,成功入选南京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

熊智教授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今年,他将带着“穿戴式微型导航定位设备的产业化研究”这一项目落户高新区。据了解,穿戴式微型导航定位设备是一种结合人体YD学建模与多信息融合技术的便携式个人实时定位装备,可为特种行业提供实时的人体导航定位与路径规划服务,并可采用服务平台实时监控人体的位置与YD状态,将解决GPS卫星定位与无线通讯定位技术失效环境中的个人实时定位问题,将打造以特定行业个人导航定位产品为代表的产业链,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下一步,我们将与熊智教授及时对接,结合区级人才部门的时间表,积极做好人才企业的注册与落户工作。”高新区人才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

地铁带动的不仅是企业的发展,更是人才的集聚。2014年,高新区作为高端人才聚集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引进高端人才团队2个,“千人计划”人才6名,培养科技创业家4名,入选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68人,位列四大开发区之首。

“南京拥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高新区又是南京创新驱动引领区和江北经济发展主引擎,整个浦口板块发展空间很大,来这里落户能享受到完备的政策支持以及机制保障。”熊教授对项目的发展充满信心。

“无论是海外高层次人才还是本土青年人才,发现、吸引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留住、培养和高效率使用这些人才。”该负责人说,“作为公共服务部门,我们在政策、服务、社会环境等多方面正在尽力提供支持,帮助人才创业成功,使得人才认为这是一片人尽其才、梦想成真的沃土,最终真正留住人才。”项目一旦通过,“321人才工作”的相关扶持服务,如拨付扶持资金、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办公场所和人才公寓等也会立即兑现,让每一位人才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实施项目。

产业平台彰显发展“乘数”效应

企业、项目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人才迅速聚集,势必会带来科技创新平台的加快建设。

日前,《江苏省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由高新区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牵头组织实施的北斗综合应用示范项目正式拉开建设帷幕。该项目将在全省智能交通、智能工业和智能公共安全三大领域推广应用北斗,完成智能交通、精细工业物流管理系统等6个重点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北斗应用是高新区打造的龙头产业集群。它的载体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3平方公里的产业区,定位为卫星应用高端产品制造区,重点引入功能模块、元器件、终端产品制造等产业链企业;0.5平方公里的研发区,定位于卫星应用技术研发和增值服务运营,重点引入芯片研制、地理信息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卫星导航运营服务等产业链企业。研发运营区的北斗大厦,由北斗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亲笔题字,是国内首座以“北斗”命名的产业研发大厦。

作为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基地,高新区北斗产业基地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覆盖亚太地区。随着《江苏省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北斗卫星技术将更多“飞入寻常百姓家“,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公安、电力、物流等领域。与此同时,高新区还以“北斗”为龙头,重点培育和吸引一批产业链上的关键行业加入,高起点打造卫星通讯产业群。目前,进入北斗产业基地发展的卫星通讯企业已有50余家,卫星通讯产业群初具规模,去年基地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

北斗应用只是高新区打造的产业集群之一。一直坚持创新发展之路的高新区,除了北斗产业基地,还有生物医药谷和南京软件园等特色产业载体,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南京软件园经过15年的集聚发展,目前已有国电南瑞、国电南自、擎天科技、焦点科技、源讯、萨蒂扬等500余家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入驻,产业覆盖电网自动化、电厂自动化、水利水电自动化、轨道交通自动化及新能源开发等领域。

一组数据充分说明了高新区的创新型经济活力。园区109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0%,研发投入占比5.2%;园区拥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1人、省“双创计划”人才30人、市“321计划”人才175人,还有省“产业教授”、“科技创业家”、“双创博士”及“333人才工程”等各类人才百余人……

“为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将按照‘科技创业孵化、机制创新引领、高端产业集聚、开放合作先导、绿色发展示范’的思路和要求,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体制机制。”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高新区已形成生物医药、北斗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等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成为南京创新驱动的引领区、创新型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江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那么如何建设苏南自主自主创新示范区?据介绍,高新区将分两个阶段分步实施。第一阶段为2015—2017年,以苏南一流国家级高新区为发展标杆,重点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人才引进培养等三个方面开展创新实践和探索。到2017年,力争实现主要科技指标达到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先进水平,基本建成与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效融合、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创新价值高效体现的开放性区域创新体系。第二阶段为2018—2020年,着力在科技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形成创新一体化发展的科技体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8-23 04: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