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来了,很多市民都会外出赏花,但小伙子杨森棋却给自己规划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出行计划——重走老公交线路。3月初至今,他已经走完了十几条老公交线路,并在每一站都拍照留念。他说,整理这些线路不光是出自一种怀旧情结,更是希望借此记录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已经走完十几条线路 “行走老公交之16路,曾经有一辆叫16路的车,它走在一条当时荒芜,现在繁华的道路上。”这是在自己的微博上,杨森棋对于16路的定义。这个周末,他拿着提前做好的14张站名卡片,从海光寺一直逛到水滴体育场,每到一站,就会举着老站名拍一张照片。 “这趟公交线被并入了12路,现在已经没有了。很多站也改了站名,比如说南营门站就是现在的海光寺总站,美膳酒楼站改成了环湖西里站。”一边拍照,他一边向记者介绍着。 重走老公交线路这个事儿,杨森棋是从3月份开始进行的,已经走完了十几条线路。动机其实很简单,因为过年整理屋子时,他看到了自己曾经收藏的老公交地图,一下子激起了对老公交的怀念。“我是一个90后,我所指的老公交,也不过是上世纪90年代还在运行,后来取消或是班次减少的那些公交线路。不过也就是在这20几年里,天津公交的变化就很多,值得我们去记录一下。” 为此,他在查看1999年公交地图的基础上,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重走老公交”的出行计划。里面既涉及了2路、7路、16路、25路等这些已经消失的公交线路,还包括14路、91路等这些曾经很热门,如今已变成定点发车,车次减少的线路。 照片上传分享老故事 行走中,杨森棋看出了许多城市的变迁,这是他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你看,曾经16路位于红旗南路凌庄子附近的终点站名称叫‘温州服装城’,可能因为那时温州服装城是那里的标志,而如今温州服装城在河北区,那片地方的标志换成了‘水滴’体育场。还有,原来2路公交走海河边,几乎路过了所有的桥,海河两边都是双向车道。但随着危改和海河沿岸改造,不但这条公交线路没有了,海河两岸不少路段也变成了单行……” 每走完一趟线,他都会将新老站点的对比照传到网上,和网友交流线路的变化,分享和线路有关的故事。这一下子引发了网友的共鸣,纷纷留言讲起了自己和老公交的故事:“说起2路,我总能想起窄窄的闸桥北路、运河北路的花鸟鱼虫市场和爱民桥边的羊汤味道。”“小时候,在母亲怀抱中坐过很多大公共,在渤海大楼坐过1路、在黄河道坐过3路、在西站坐过10路、在南市坐过24路。那时公交车特别好记,现在的公交线如雨后春笋。”“当年坐25路,给我姥姥去西南角大邮局领20多元的退休金,指定那领。现在姥姥已逝,退休金也涨了N倍,时间过得太快了,但是回忆还真真切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