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401|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交见闻] 【日本铁道情报】JR嵯峨野线将在京都-丹波口间建设新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6 2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ackzheng 于 2015-2-7 17:41 编辑

抱歉各位,标题党了。
的确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这么条消息,JR西日本和京都市达成协议,在京都这个还算比较繁华的地方的高架路线上建个新站,2019年建成。
车站位置图:

因为一般这种工程一看就不好搞,建成得且等(4年啊)呢,就一直没想关注。刚看到论坛里有关于北京东站接驳的讨论,感觉我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由于无论决策者,到百姓的设计,从思路上就没摆脱“传统思想的限制”。想到这,就突然间又想起这则新闻来。看上图,新站这位置,修车站的话的确是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其实车站位置应该是比红点靠南一些)查了下街景:

比较远的那座高架,从地图上能看出是货物用联络线,与新站无关。新站是会在眼前的这座高架上建起,长度肯定是不会太短,上下行各一个站台。
再查查北京东站西边那块:

(插一句,希望大家先把全贴看完再发表看法,不要以为很多事情不现实,或者不可能实现,记住事在人为)
简直了,这条件,比京都那地方好多了,北京东站这张街景图的右手边是个货场,大家都知道。货场的北侧动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南侧呢?如果把东站站房挪到路南,并且西移,那么并不需要多大的工程,接驳很好做。话说是不是似曾相识?对,早已有过成功的案例了:

对不对?大钟寺那附近在北三环本是个角落式的地方,铁路附近发展缓慢嘛……开了地铁站,现在也是挺重要的一个交通中转站了,不是么?
而且就现在红莲南路那个状态,广安门站也具备这么折腾一番的条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好评度 +30 收起 理由
峥宝宝 + 30 很有想法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5
来自 2楼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2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ckzheng 于 2015-2-8 00:21 编辑

在继续车站转型/改造这个话题之前,我先来插点别的话题。
关于车次:的确,目前来看,各大火车站站台都比较紧张,尤其是北京站,但是如果我们真的要做出一套成熟的通勤铁道系统,那么这些站台真的可谓绰绰有余!
此话怎讲呢?
东京站:一台二线尽头站,一小时折返近三十对车,怎么炼成的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Vo5WDJFEY8/

这是我在别的帖子里贴过的一段视频,可能很多人没见过。东京站中央快速线场,本身就是由于东京站空间不足,叠在上面的高架站台,岛式站台,两股道,只能站前折返。站后折返、库线一律没有。然而,就这么挤的两股道,在每天早8:01~9:01一小时间,发出的列车多达29列之多!看视频大家大概总结出他们高效率的原因了么?
1、上下客用时短(现在地铁清人挺快的吧,如果北京要建这种通勤铁路,也完全做得到这点)
2、道岔换得快,给人“车在交叉渡线上来回穿梭”的感觉(这个真是事在人为的事了,中国的调度我看还是太“散漫”了,根本紧张不起来,干不了大事)
3、时刻安排灵活,由于快车慢车、不同路线停站有别,不能保证就以非常均匀的频率进出站,所以在视频里我们看到了列车在站前等待这种场景,这样才能保证站台最大程度的利用(中国的情况同上一括号)
先说这么多。我还是那句话,不奢求中国铁路能达到视频里这水平,要求放宽两三倍,能做到就不错了。仅需给通勤线一两个站台,线多方向杂,倒是真的,不过我们并不需要那么高频率地发车。比如说平峰十多、二十多分钟一班车,真要是那么快地折返,根本不会对站台占用有大的影响。

追加一张,北京站线路布置图。虽说理想和现实相差甚远,但是很显然现实还不至于太糟,硬件的不足完全有希望从软件方面解决!

来自 3楼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00: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ckzheng 于 2015-2-7 01:45 编辑

【YY】以下是我根据日本城市铁道通勤的思路,整理出的现北京周边具备改造、扩能、转型潜力的路线。
先做下说明,其中彩色(色彩是随手瞎选的)的线路,是可以按照地铁式的运营方式运营的(典型的招骂哈,还是请先往下看再吐槽),具体线路采用具体的策略,但思路大同小异。
黑色表示的,是一些由于客流较小、难以改造等原因,提升空间不大的线路。暂时加几趟绿皮站站乐,再观望吧。
灰色表示的,是高峰时间为了减轻换乘之苦,提供的直通车服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策略。可以引进日本的liner或绿色车厢思路,小站直接通过,上车保证有座,但需要多花钱,在车票以外,再买一张坐席指定券。
红圈处为换乘站,完全是地铁站模式,另外一整条线路如果不太方便的话也可以分段运行。图没法画太大,因此中途站多省略,大家大概看个形状就都能认出来,一般通勤班次全部是各站停车。

特殊说明:京津城际提升空间的确不大,不过当然不是因为客流小或是难改造之类的……是因为现在它的密度已经非常合适,只需改进软件上的思路,比如自由席乘车制度(不对号、不指定车次),以及分等级运行。现在京津城际的等级太乱了,简化之后仅需两个种别:1、北京南一站直达天津(C20xx),车次可以适当减少。2、站站乐(C22xx,一半是北京南-亦庄-永乐还停么?-武清-天津-塘沽-于家堡,一半是北京南-……-武清-天津西),与现在相比要增加车次,可以用CRH6这类列车运行。小站设计待避,票价可以稍微设一点差别,这样就可以做到直达模式与地铁模式兼顾了。
还有以下思路:
1、比如京通线这样的,可以把北京到发的列车全部缩到隆化,隆化-北京在合适的时间设大站快车(类似日本的特急列车那样的)接驳。这种思路的确是找骂,不过实施起来的话线路运营绝对井井有条,等沈局开始建通勤网络了(可能么……)再搞搞合作。
2、和谐长城号接着开没问题(可以改直达,缩到八达岭,延庆用更适合通勤的车跑),还可以在比较有优势的线路上开快车(像京承这样的)。另外,像北京-三河-蓟县这种线路潜力巨大,看现在长途车那么火爆,好好经营的话绝对有钱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来自 4楼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00: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ckzheng 于 2015-2-7 02:46 编辑

关于扩能的分析:
重点关注上图中那个大蓝圈,那个是西北环、东北环、南环铁路的结合,合成一个大环。沙河-三家店之间那段受种种因素限制,不需要密度太大,这样一来,需要扩能的部分就主要集中在东北环上了。在一些瓶颈路段,比如四惠-酒仙桥段、沙河-黄土店段,相比阻力会非常大。这里我要举出的案例是东京即将开通的上野东京线:
如今,JR线从东京到上野一般只能选择山手线或京滨东北线。其实在很久以前,东京站向西南(横滨·名古屋·大阪)方向的东海道线,与上野向北的宇都宫线·高崎线是可以连通的,也就是说,东京-上野间,与山手线、京滨东北线并行的还有一组双线铁路。但是为了给东北新干线通进东京站腾地,这段路线后来被拆了。后来,他们发现,山手线和京滨东北线虽说效率挺高(借张图:
),但还是扛不住,于是有了再次把南北打通的想法。但是原来的地方已经被新干线占了啊!怎么办?大家也知道,日本大城市里寸土寸金,房子恨不得贴着铁道建,根本没地方再加一组双线,于是有了下面的方案(路线现已建成,下月正式通车,名称从当时的“东北纵贯线”改成了“上野东京线”,很喜欢旧名字):


看懂他们的策略了么?其实就是把线路摞起来,像盖楼房一样弄一段双层路段。图中写得很清楚,我就不多说明了。工程就在闹市中进行,目前看来是相当成功的,简直是“见缝插针”的感觉,把有限的那一抠抠空间利用到了极致。所以,还是那个道理,事在人为,现在中国路不够用、站台不够用之类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不想解决而解决不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来自 5楼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0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ckzheng 于 2015-2-7 02:32 编辑

关于线路改造:
大家都知道,上面yy中的很多线路,目前的用途是货运或是调车。上述的一些扩能工作做好之后,还需要做的大概就是加(移)站,以及使线路适应小间隔运营(比如高架化,装栅栏什么的)。这里我举两个日本的案例:
加站案例:武藏野线
武藏野线是东京外围的一条半环状路线,是典型的客货两用线,间隔相对较大,平峰大概十分钟一班(这间隔在东京真不小了),也时常会有货车通过。我也是前两年看线路图的时候无意间发现,2012年武藏野线加了一站。此站名叫吉川美南,从地图上看,站前算不上繁华。这站相当于是在正线中间加了条折返线,并且都设了站台,另外盖了座高架站房(同时也可作为上跨铁路的行人通道),修得还算漂亮。从街景上来看,的确,周边比较荒,但是事实证明,此站的开设,极大程度地刺激了周边的经济发展。可见,修了站,不愁周边不繁华,城市通勤铁路如果真的能提供便捷的服务,那么其作用就与地铁区别不大了,自然会受欢迎。


货改客综合案例:おおさか东线(大阪东线)

おおさか东线是大阪东部的一条小线路,就是图中久宝寺-放出的那条,它的前身是城东货物线,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开始运营,当然,全部是货运班次。上世纪末,货改客开始酝酿,随后,线路进行了高架化,增设了一些车站,最终于2008年正式开始客运运营。未来的几年里,おおさか东线的北段将会开通,线路将向北延长至吹田、新大阪(这段路线也就是城东货物线的另一部分,改造工作现正在进行中)。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设站的案例:
↓与其他公司的铁道线十字交叉之处,适宜设站。高架化使得建设车站十分便利。如换乘自家线路,如上面yy中的“新百子湾”、“玉泉营”站,则可通过调整设站位置,设计换乘通道,简化换乘的过程。

↓与干线公路十字交叉之处,适宜设站(如东北环线宜增设北皋站)。顺便说下,这条公路的地下还有条地铁~
看看这站厅,反正是自家楼下,想弄多大弄多大,用不了划出来一片当菜市场(越后汤泽站……),下班的路上就能把菜买了,方便,自然受欢迎。

再来看一看おおさか东线北段施工的情况↓,嗯,的确是极具潜力,值得期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来自 6楼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02: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ckzheng 于 2015-2-7 19:55 编辑

举这么多日本的成功案例,要说我们跟日本差在哪呢?其实资本上,真的不差什么,但是种种细节上,都差的太远,以后有机会我再详述。(话说日本这站员可能还真不是摆拍,因为他们平常差不多就是这个状态,可能要比这个更忙碌吧,他们的确是勤快得很,不像某铁路总公司,太霸气了,至少我找遍日本,也找不到这么逍遥的)


暂且先写到这吧,永远记住,事在人为,现在北京地区铁路的条件真的不错,好好利用真的能有极好的效果。太晚了,困死了,有机会再接着说吧,我毕竟是外行,还请各位多多指点,多多与我交流!谢谢

最后在此表达对日本宫城县的敬意,复兴加油!
------===完===------

后续讨论见11楼、13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来自 11楼
发表于 2015-2-7 17:41 | 只看该作者
不要以为很多事情不现实,或者不可能实现,记住事在人为

为这句话赞一个!

说来其实我这几个月也一直在研究北京市域铁路这种东西的,而且思路也和LZ的有些相似(学习日本,结合我国实际)。我做的研究选线已经基本成型了,下一步正在转向用车的研究。看到LZ发上来的这个内容,我把我自己的也贴出来吧(以“外环线”为例):


(请无视圈内的以学校命名的地标)

外环线全长97,2公里,设站39座。其中新建线路27,3公里,改建线路(主要是加复线)44公里。在我的规划中我在线路中大量使用“乘降所”(实际上是座车站,但并非国铁标准上的站)。我从黄土坡(0公里位)开始对线路简单介绍:

南段没什么可说的,只是方便由京沪、西黄线南上的乘客经外环线去望京、酒仙桥等方向,顺便捎带一些沿线的居民。
东段(百子湾以北)除了方便东南角的居民外,百子湾将设为始发站,并且设车辆段等设施。东水南庄与京秦线换乘,方便燕郊居民去往望京等方向,分流地铁10号线。四惠东方便乘客换乘1号线。外环十里堡-星火设站较密(考虑到规划有CBD线并行,这条线借热电厂专线向西至东二环,直接服务CBD核心区),可以考虑设置大站快车。将台东临近将台,可方便去将台工作的居民。
北段(望京北—安河桥北):望京北(外环望京)可通过开设接驳车连接14号线善各庄站(大家更爱到首站坐车,即便首站也不一定有座)。外环北苑、立水桥等站可以接受一些受够了13号线短编组的通勤一族,通过K28——安河桥北新建区间换乘4号线,到达中关村等地区,分流地铁10号线和15号线西段。地铁昌平线在K28线路所加站,方便昌平线乘客换乘外环线(毕竟京包线离昌平县城较远)。就是不知道百望山站能不能够到M16的站。这张图显示的是改良后的版本,改良前外环线穿香山,由香泉环岛向旱河路继续向南。改良后线路接近龙背村,在安河桥北设站与4号线换乘,外环线北段、西段乃至全线都被盘活了,也不再需要穿山,节约了建设成本。
西段:旱河地区居民去中关村、上地、望京等地再也不用到巴沟挤10号线啦!外环线上跨北五环,从玉泉山和玉东郊野公园中间穿过,在四季御园附近转向南,沿旱河向南至101线。改造101线杏石口路以南区域(没错,就是这么屌)使之适合运营大容量通勤列车。什邡院换乘京门线(虽然和M6西段并行,但是这条“京门线”通达更远,旅速更快,容量更大),方便门头沟居民北上,或者去衙门口站换乘R1线去往中心城区以及CBD地区。衙门口南设站和西长线换乘、石景山南和京原线换乘,方便房山、燕山地区居民进入市区。晓月苑这种居民区就不用说了,丰西VI场和II场由于主要针对丰西职工通勤,宜只在换班时间运行的列车在这两座车站停靠。

我计划在年中完成整个计划(因为牵涉到用车、调度、服务等多方面),但线路规划目前即将完成,LZ如果感兴趣我可以私信把整个路网都介绍一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按错了,没回复上,改手动引用了,见13楼  发表于 2015-2-7 19:54
来自 13楼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9: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ckzheng 于 2015-2-8 00:02 编辑
CRH380B-6216L 发表于 2015-2-7 17:41
为这句话赞一个!

说来其实我这几个月也一直在研究北京市域铁路这种东西的,而且思路也和LZ的有些相似 ...

嗯,总体思路咱们是一样的,您的方案里没有利用丰沙和西北环,而是建的新线。
大量使用“乘降所”这个思路的确是世界各地普遍采用的做法,但是呢其实这些车站毕竟能覆盖到的范围十分有限,而建起配套接驳则会不一样。那么在设站选址时需考虑以下几点:
1、不一定要只挑现在繁华的地方设站。其实我所理解的南环段不仅仅是能捎带一些沿线的居民,更是要刺激城市外围新城的发展,比如世界公园那边、垡头那边。有一个成功得有点极端的案例——新横滨站↓
昔:
今:
新干线刚通到那的时候,那就是一片荒地,之后呢,受新干线的带动,现在那已经是横滨市的一个副中心了。
2、基本上一个区建一个站足矣,比如回龙观把黄土店修修其实就够了,站前(南北分别)配套开通往周边各地的接驳公交。3、接驳尽量便捷,您忽略了一个挺重要的交叉点,我比较看重的北皋,这个位置实在太好了,玩法多种多样:站前可以开巴士总站通往东北方向,机场高速上可以设公交港湾,还可以和机场线建换乘站,极具潜力。
既然说到这了,还是举おおさか东线的例子吧,周边发展的都差不多了,那么这条线就相当于在城市里添加一条新通道,要考虑是否便捷,这几个中途站,说真的,太不均匀了,不过呢,每个站都能连接到干线公路或是其他公司的铁道线上,等于车站的覆盖就随着这些接力而延伸,换乘设计的越便捷,乘客也就越爱选择。如果在换乘过程中加点商业化的东西(公路换乘菜市场,铁道换乘百货店,我是说出闸换乘的话,比如国铁换地铁),还会成为当地的商业小中心,赚钱,还受欢迎。

当然了,一条环线远远不够,通勤铁路的话还是得靠放射形线路撑起来,都需要重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
发表于 2015-2-7 08:36 | 只看该作者
人都是逼出来的,就像欧洲人把无转向架车厢用到了极限
8
发表于 2015-2-7 11:1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事在人为”一词用得好。国内很多所谓的“技术困难”“尚缺乏xx的条件”之类的说辞其实就是“不为”的借口而已。说到底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条块分割思想的产物。铁路部门从不把地方上的公交公司地铁公司放在眼里,不屑于跟地方上合作。地方上的公交公司地铁公司也没资格(也犯不上)去跟铁路部门索要闲置资产。所以,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京郊大量铁路资源在撂荒着,没撂荒的S2虽然和M13并行那么远,一个换乘站也不安排。很明显,只要不打破这种条块分割,就不会出现类似美国国铁(Amtrak)和波士顿公交公司(MTBA)通勤铁路同轨同站的状况。
9
发表于 2015-2-7 11:55 | 只看该作者
希望京津冀一体化之后这个地区轨道交通能跟台湾差不多,先不和日本比
10
发表于 2015-2-7 12:01 | 只看该作者
欧萨卡            
12
发表于 2015-2-7 19:22 | 只看该作者
jackzheng 发表于 2015-2-7 00:45
关于扩能的分析:
重点关注上图中那个大蓝圈,那个是西北环、东北环、南环铁路的结合,合成一个大环。沙河 ...

“现在中国路不够用、站台不够用之类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不想解决而解决不了。”这句话不能赞到不能再赞了!!
14
发表于 2015-2-7 20:25 | 只看该作者
不知照楼主这么搞会不会把京哈本线的运行中断

点评

而且等以后高铁通了,那既有线也会多出许多空间  发表于 2015-2-7 20:38
通过各种手段,包括灵活调度、利用正线以外的线路、长途车调到城市通勤低峰期到发。像京通线这种线路可以考虑长途车全部退出京局(缩到隆化),用地铁式的快车接续,班次有了条理,各瓶颈、交叉点的压力自然会小  发表于 2015-2-7 20:36
15
发表于 2015-2-9 12:36 | 只看该作者
jackzheng 发表于 2015-2-7 12:51
嗯,总体思路咱们是一样的,您的方案里没有利用丰沙和西北环,而是建的新线。
大量使用“乘降所”这个思 ...

不过我在设站的时候考虑更多的还是地区发展程度和站间距,因为我希望市域铁路的旅速比地铁更快。所以就没有在目前不发达的地方设站,但是预留站位和开大站快车也是可以的。就比如丰西VI场和丰西II场这两个站。目前设计 是只用于丰西职工通勤,但谁知道30年过后那里会是什么样子呢?也许可能会比晓月苑更大吧。

另外一个就是北段设站的问题。扒张图告诉你我为什么仍然保留意见(放回帖末尾了,今天编辑器有点问题,插不进去图)
假设我真的只在黄土坡设了这么1个站,然后弄一个大的公交场站,放20来条线路进去。早高峰时候,回龙观大部的通勤族都挤到这一个车站来,很容易使车站拥挤不堪。如果分散设站,通勤族可以就近选择最近的市域铁路车站,各站的负载也就相应减少了,候车的舒适度也能相应提升。这样还能吸引一些本来是开车的人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另外,龙泽苑和立水桥看上去有些重复设站的意味,但是这两站都有和地铁的换乘(R3和M5)。


另外一点就是关于车站周边的用地。车站+便民超市也是一个好点子,不过我本人来讲更倾向于在车站建写字楼,有点类似于港铁的模式。这样一来可以让通勤族出站后就可以直接到达工作地点,二来可以收地租,这是一种非常赚钱的方式。如果在北皋设站的话除了交通的换乘以外就需要建一些周边设施吧。还有,机场线该扩能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4-6-10 09: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