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木城涧 于 2014-7-18 16:52 编辑
2013年,北京全市交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亿元,完成客运量93亿人次,同比增长5.7%,完成营业性货物运输量2.6亿吨,同比增长3.7%,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袖珍公交、定制商务班车等公交个性化服务,开行45条定制公交商务班车,提升公共交通品质,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从44%增至46%,中心城交通指数5.5,北京步入公共交通主导城市交通的时代。 2014年北京市交通行业预计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中心城交通指数控制在5.5左右,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8%,使交通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交通运行更加安全有序。
2013年开通45条定制公交商务班车 今年将建设京开高速和西南三环快速通勤走廊 2013年北京地面公交与轨道网形成有效衔接,日均运送乘客1320万人次。开通36条微循环公交线路,首次开设定制公交商务班车,开行45条78班次,乘客中近6成是自驾车主。完成26个公交电子站牌建设,推出“北京实时公交”手机软件,提供78条公交线路车辆到站距离和到站时间查询服务。更新老旧公交车3000辆。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从44%增至46%。 2014年将完善安立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京开高速和西南三环快速通勤走廊,推进京藏高速、四环路施划公交专用道工作。 明确区分公交快线、市区普线、微循环线、市郊连接线、郊区线、定制公交线等六大类地面公交线路,逐步实施线网调整,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优化调整普通公交线路,重点发展微循环公交线路,大幅新开定制公交线路,进一步延伸和联网公交专用道,提高便捷性和通达性以增强吸引力。 为落实公交设施保障,2014年将实施公交站台改造100处。实现全市公交车辆智能运营调度全覆盖,推进公交电子站牌建设,提供实时到站预报服务,提高服务品质。
2013年4条轨道交通新线建成 最高日客运量破1100万人次 今年地铁7号线等4条地铁新线建成 日均客运量将达1000万人次 2013年建成北京地铁14号线西段、地铁10号线二期、地铁8号线二期、地铁昌八联络线4条轨道新线,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465公里,最高日客运量突破1100万人次,轨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2014年,确保北京地铁6号线二期、地铁7号线、地铁14号线东段(金台路—善各庄)、地铁15号线一期西段(清华东路—望京西)等新线按时开通运营,形成527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日均客运量达到1000万人次。实施北京地铁1号线、地铁5号线、地铁10号线等骨干线路运力提升改造,推进地铁宣武门站、地铁国贸站等增建换乘通道工程。 北京地铁6号线二期西接地铁6号线一期草房站东至东小营站,线路全长12.395km,全部为地下线,共设车站7座 ,车辆段1处。地铁物资学院站采用暗挖法施工,其他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 北京地铁7号线西起丰台区北京西站,东至朝阳区焦化厂站,线路全长约23.7km,全为地下线,全线共设车站21座(含北京西站),原焦化厂内设置车辆段一处。明挖车站11座、暗挖车站9座,矿山法区间10个。 北京地铁14号线是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中一条连接东北、西南方向的轨道交通“L”型骨干线,西起丰台区永定河以西的张郭庄,北至朝阳区望京地区以北的善各庄。线路全长47.3km,其中高架线长约5.1公里,地下线长42.2公里。共设车站37座,车辆段1座,停车场1座。今年年底通车的金台路站至善各庄站线路长约14.2公里,至车辆段长约15.8公里。包括车站12座,区间12个。 北京地铁15号线一期西段(望京西站至清华东路站),全长10.3公里,新开通车站7座。 推进出台《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完善建设期运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运营设备重大升级改造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度,健全对供应商的责任追究和约束机制。积极推进1、2号线加装安全门及信号系统更新工程,建设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安全管理系统。
2013年市区两级完成疏堵工程230项 今年将完成城市道路疏堵工程100项以上 2013年建成园博园周边的梅市口路西延、大灰厂东路、京周公路新线、莲石路立交,基本建成广渠路二期(四环至五环段)、京新高速、京良路房山段。完成国道110二期特许经营协议谈判,引入社会资本36亿元,缓解政府投资压力。市、区共同完成疏堵工程230项,畅通微循环道路建设58公里。推行城市道路“巡养一体化”,建立24小时病害处理机制,及时修复道路病害,加强占掘路管理,私占私掘同比减少20%。 2014年将继续提升北京市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同时注重交通设施的养护、挖潜、改造,畅通道路节点和微循环,提高设施通达性和便利性。推进代征代建道路移交,打通一批断头路,改造重点功能区、交通枢纽周边的微循环系统,畅通城市次干路、支路微循环道路100公里。完成疏堵工程100项以上,对地铁出入口、枢纽广场、公交换乘点等小微设施改造,实施搭建商业区楼宇步行连廊、设置人行道过街安全岛、增设过街扶梯设施等系统整治工程。
2013年ETC实现京津冀鲁晋区域联网 今年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013年ETC发卡量达115万张,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顺利实现ETC京津冀鲁晋区域联网。 2014年将围绕北京新机场、京沈客运专线、京唐客运专线、京张城际铁路等重点项目,制订外围交通设施、城市道路规划方案并加快推进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京台高速、密涿高速南段,建成京昆高速北京段等工程。加快接驳设施建设,改造4处、新建13处3850个车位的P+R停车场。推动长途客运站外迁,加快大兴南兆、房山西南枢纽、通州土桥等长途客运站前期工作。此外,为加快货运枢纽和货运通道建设,将在进京主干线与本市货运通道节点位置建立货物流转集散地。
2013年北京市公共租赁自行车已达2.5万辆 今年建成10个绿色出行示范街区 2013年北京大力推进公共租赁自行车系统建设,全市规模达2.5万辆,在东城、大兴、通州等区域运转良好。 2014年将在公交、出租、旅游等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进物流园区和货物集散地使用第三阶段以上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车辆,开展绿色货运园区示范工程,绿色车队规模达到4万辆。推进市重点耗能交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开展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绿色循环低碳区域试点、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完成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监测平台二期、移动环境监测实验室规划建设。 制定城市道路自行车道步道建设和环境整治三年计划,完成80条城市道路整治任务,市区共同建成10个示范街区,配合、协调园林部门的绿道建设,形成相对完整、自成体系、环境优良的自行车步行专用道系统。继续推进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新投入公共租赁自行车1.5万辆,全市总规模达到4万辆。 推进交通协调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建设运输服务分中心和城六区分中心,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城市配送系统、停车信息采集和服务系统等一批重点信息化系统建设。建设交通数据云平台,升级交通指数发布系统,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社会化服务。 注:本文已经本人编辑,内容转载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