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的线路图,一直不带地铁标志。(好像广州的车牌上有换乘标志),不知为什么北京公交突然要加标志,而且是匆匆忙忙的加(传说……)。既然加了,就应该想办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多提供一些信息给乘客,尽量服务好一点。社会在不断进步,工作要不断改进。原有的设计有不足,改进了,大家抱欢迎态度。就像图上的圆点改了箭头,不是挺受欢迎的吗?
当然在一张小纸上要想提供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但尽量多提供一些,考虑多一些,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关键是设计者是否真正站在乘客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把提高公交的运行效率,城市的运行效率当作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符号是一种简要的、浓缩的表达方式,它需要乘客利用自己已有的、或继续学习学到的知识、加上推理来理解符号的含义,为自己的出行服务。要想在一张纸上表达所有知识和信息显然是不现实的。
八--八通线,机--机场线。刚来北京的不知道,看一回,问一回,你知我知,很快就约定俗成了。这就是公众的认识过程。网上有很多新名词,不也是逐步流传开来,才为大家所知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