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缓冲柱上岗 八通乘客不慌
为不锈钢质地 近日在四惠始发站露面 地铁站:员工自主研发 可防乘客拥挤致伤
本报讯(记者 鲁曼)晚高峰在八通线始发站四惠总站上车回通州,因抢座位发生摔倒或者争吵的情况将有望终结。
近日,该站列车停靠的站台上新增了一个半人多高的大圆柱,有效阻止了乘客乱哄哄“涌入”列车。
昨天晚上6时30分,记者在八通线始发站四惠总站看到,一个不锈钢质地的大圆柱突兀地立在乘车等候区。
大圆柱高1.2米,直径60厘米,被7颗螺栓牢牢地固定在地上。每当一列空车进站,它正好“卡”在上车门的正中央。
起初乘客不太“接受”,特意避开有“柱”的车门上车。但随着客流增多,避不开的人只好经过大圆柱。
记者发现,由于柱子很宽,几乎“堵”了一半车门空间,人们上车必须排成两列队伍,从车门两侧的“缝隙”进入,速度立刻变缓了。
家住通州的王小姐对晚高峰乘坐八通线回通州深有体会,她表示上车就像是打仗,一不小心还会受伤。
“大家上了一天班,都想抢个座位,车门刚一开,四五个人被后面的人流推着进去。”王小姐抱怨说,她既摔过,还崴过脚,有一次连凉鞋都挤掉了。
王小姐略带兴奋地告诉记者:“有了这个柱子,虽然看着碍事,但是上车安全了,我举双手赞成。”
地铁站回应
自主研发 尚在试验
记者了解到,新增的这一个缓冲柱是由该站地铁员工自己画图定制的,一周前才试验上岗,在北京还是头一份。
据介绍,八通线四惠站在高峰时段内每分钟客流可达500人次。设立这个缓冲柱就是为了防止乘客在上下列车时发生摔倒、夹伤等意外事故。
经测算,缓冲柱对应车门的上车速度由15秒40人减为35人,未对乘客上车速度造成较大影响。预计试用两周后,地铁站拟将缓冲柱的数量逐步增加,但目前尚无在本市各站推广的计划。
昨天晚上在八通线四惠站,乘客自动被缓冲柱分流 摄/记者 郭谦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