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5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交见闻] 昨天上北京新闻内孩子的视频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4 0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羽翼年代 于 2012-6-14 14:26 编辑

我先说几点,首先我不知道他在不在这个网站!不过,他有两个观点我不能苟同:
(1)您说的老车都是闷罐车,我要问了,您说的是哪些老车?是BK670还是BK6141?我怎么觉得新车比老车闷罐?如果特12路外环特10路二楼不开空调!如果快速公交1线不开空调,人多闷吗?如果坐在小京后后门闷吗?
(2)您说的新车座椅是奔驰座?舒坦?我没觉得!坐过奔驰吗?大奔驰就安内种塑料版硬座,惨点,以前663和670上的海绵软座更舒服吧!
我是80后的意见,代表不了其他车迷,更代表不了诸位90后,发表下意见而已,您出门指路带本书,我觉得好多车迷根本不用指路的书!带书谁都能指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12-6-14 10:09 | 只看该作者
很认同第1条,80年代的那些老车,14米的链接能开9个天窗,而且几乎能开60度角,人再多也有气可喘;而现在的新空调车只有前、后两个换气窗,非空调车虽然中间也有天窗,但2米多高的车顶根本够不着,就算全打开也只有15度的一条缝,新风根本吹不进来,加上两侧的车窗只有一半能打开,很多坐在窗边的人怕吹不愿开窗,所以要是不开空调车厢里纯粹是闷罐

点评

确实,新车粘粘玻璃是好看了,但通风效果不如老车  发表于 2012-6-14 11:12
理解万岁  发表于 2012-6-14 10:33
3
发表于 2012-6-14 10:21 | 只看该作者
这人应该不在论坛 或者是潜水党
4
发表于 2012-6-14 11:14 | 只看该作者
在我昨天那个帖子里,有人说15楼就是电视上那个人,不过看了他的积分,感觉这个人很低调

点评

其实他在贴吧里不算低调,高三之前挺活跃的  发表于 2012-6-14 17:10
挺低调的,上北京新闻了!我要注意你昨天发了,我就不重新发帖子了,刚才校内分享的,有话就想说两句,新闻记者能懂毛啊!  发表于 2012-6-14 11:17
5
发表于 2012-6-14 11:21 | 只看该作者
我头一眼看你这个帖子,就感觉抄我的一样,尤其是那句不敢苟同,哈哈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1:22 | 只看该作者
qiyinan 发表于 2012-6-14 11:21
我头一眼看你这个帖子,就感觉抄我的一样,尤其是那句不敢苟同,哈哈

我还真没注意,我现在看看
7
发表于 2012-6-14 1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午饭 于 2012-6-14 11:32 编辑
木马巴士 发表于 2012-6-14 10:09
很认同第1条,80年代的那些老车,14米的链接能开9个天窗,而且几乎能开60度角,人再多也有气可喘;而现在的 ...


半开玻璃人家是为空调车设计让你开空调的……你不开……可不是闷热么……

这还没用当年福宝那玻璃呢,当年8**怎么不闷热啊
8
发表于 2012-6-14 11:39 | 只看该作者
新闻你也信,估计都是电视台提供的台词

点评

电视台必须得这么干!  发表于 2012-6-14 14:26
9
发表于 2012-6-14 15:4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也值得讨论?
10
发表于 2012-6-14 16:20 | 只看该作者
在媒体上露面怎么说话说什么话有时候身不由己。

点评

如果是我,我选择不露面  发表于 2012-6-14 17:25
11
发表于 2012-6-14 17:07 | 只看该作者
哇塞名人了
12
发表于 2012-6-14 18:52 | 只看该作者
紫肆 发表于 2012-6-14 17:07
哇塞名人了

上了两会电视
13
发表于 2012-6-14 19:07 | 只看该作者
求签名~名人呦
14
发表于 2012-6-14 19:28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多上过电视的车迷 个人认为只有几年前当过央视的那几位说的比较有深度 有水平
15
发表于 2012-6-14 2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kalagao123 于 2012-6-14 20:28 编辑
skok 发表于 2012-6-14 11:39
新闻你也信,估计都是电视台提供的台词

     电视台的记者因为不了解这些专业知识,一般不会给台词。但在采访前记者一般都会列一个采访提纲,基本脑子里都有一个大方向,然后引导着你去说他想要的东西。比如记者在简单的寒暄后,会向被采访者提问:“你认为现在公交与过去相比有哪些进步?公交哪方面你最喜欢?”这类的问题。这种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记者的意思就是我们抛开大间隔、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捡点儿好听的说,让“爱好公交”的“权威”乘客来宣传一下集团的正面形象。
      等你回答得差不多了,记者想要的东西从你嘴里说出来以后,他就会从你的问题中提炼一些积极正面的东西,比如你们刚才谈到“乘车环境改善了”,他就会说:“咱们现在的车都装空调了,舒适度和以往相比有了提升,您觉得对么?”这样的问题。记者想要的答案得到了,采访就结束了。

点评

专业的就是不一样 下次您老采访采访我呗?哈哈  发表于 2012-6-14 21:3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8-30 15: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