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742|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寻踪] 求证一些地名的来历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10 1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有些地名是以桥或者和水有关的地名
例如湾子,车道沟,西埠头,河滩,水道子,九渡河等等
密云西大桥,顺义东大桥朝阳东大桥,城里的北新桥,虎坊桥等等
请问这些桥是否存在过?
通惠河的终点在哪?
西拨子和二拨子是什么关系?
丰台镇是否只有北大街和东大街这两条大街(不包括四环)?
十八里店是从哪算起的(距离左安门十八里的村子?)
为什么北京只有南口镇,北口又在什么地方?
谢谢各位前辈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12-3-10 19:52 | 只看该作者
河滩应该跟永定河有关吧,同理湾子是跟护城河有关吧;北新桥,虎坊桥古时应该存在;通惠河的终点是京杭运河,也叫北运河
3
发表于 2012-3-10 20:09 | 只看该作者
西埠头位于海淀区西北部。东邻京密引水渠,隔渠与前、后柳林相望,西邻北安河路与锅炉厂相望,北邻后柳林排水沟,南至草厂村。因有买卖铺面地处村头而得名。村子内正德年间寺庙碑记称“杨家铺头”,是店铺之意。嘉靖年间刊刻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上称“铺头村”是铺面位置之意。万历成书的《宛署杂记》记为“幞头村”。幞头是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1949年编印的《河北省宛平县事情调查》第五区所辖村镇有“西埠头”。西埠头村呈方形,地下水丰富,水质甘纯,是生产小磨香油的上等用水。特产有小磨香油和破条篮子,有“东埠头帘子,西埠头篮子”之称。

点评

感谢讲解!!  发表于 2012-3-10 20:14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Teutonic.K + 5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12-3-10 20:1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通惠河",一般指从东便门大通桥至通县入北运河这段河道,全长20千米。
5
发表于 2012-3-10 20:38 | 只看该作者
元朝的通惠河从昌平白浮泉到通州城外入温榆河的河口。
南口因其地处居庸关关沟南部出口而得名,关沟北口就是八达岭的北门锁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Teutonic.K + 5

查看全部评分

6
发表于 2012-3-10 22:07 | 只看该作者
蓝岛那个东大桥必须存在过,解放前新东路、工体东路、东大桥路这一线是旱河,东大桥就是跨在这条旱河上的。这条河发源于左家庄附近,大体上是正南正北走向,一直到今劲松附近改向东南流,下游部分即今日的萧太后河。楼主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民国三十六年的北京城郊图,各大书店应该都有卖的。   丰台镇昔日最繁华的街道是正阳大街,正阳大街因火车站而兴。    北京北郊一系列“拨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请高人解答~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Teutonic.K + 5

查看全部评分

7
发表于 2012-3-10 23: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蚂蚁呱呱叫 于 2012-3-10 23:16 编辑

关于“十八里店”:据《北京市朝阳区地名志/政区聚落地名篇/区/朝阳区》:因距北京城前门约十八里,故名。

西拨子和二拨子好像真有关系。

关于“西拨子”:据《北京市地名志西部远郊区卷/延庆县/西拨子乡》:明代《西关志》载:“八达岭以北,系怀来墟摆拨马、军士。其本关摆拨军士,自本关八达岭起,南至京师兵部门前止,东至灰岭昌平州止,共一十一拨,督查员一员,军士24名,马25匹,每半月一换,轮流传报。”“白羊口三拨,军士六名。”此处为其中一拨,称“西拨”,再东五里有“东拨”。后于该地形成村落,故名西拨子。
关于“二拨子”:据《北京市地名志西部远郊区卷/昌平县/回龙观镇》:原为明代嘉靖年间巩华营所设第二处军防巡逻驻地,后渐成村落而称今名。


===
再补两个:
密云西大桥:“因村址临近白河大桥,在密云县城西,故名西大桥。”
北新桥:“此地元朝曾建有兴桥.其彩制已无考。明朝此地称绒家务角头。清称北新桥.当由元代兴桥演变而来,今桥虽不在,但名称一直沿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Teutonic.K + 5

查看全部评分

8
发表于 2012-3-10 23:22 | 只看该作者
车道沟是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地名,位于西三环和西四环之间,毗邻紫竹院公园,地处昆玉河、长河两条河流的交汇处,西面是昆玉河,北面是长河。车道沟究竟是曾经的一条河沟还是道路上压出的道沟,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说起车道沟,不能不说洪承畴,因为车道沟曾经是洪承畴的墓地。车道沟因为洪承畴才有了300多年的悠久历史,才有了一点小小名气。洪承畴是明清两朝的重臣,中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大人物。他是明朝的兵部尚书,曾总督豫晋川陕湘五省军务,镇压李自成起义,为巩固大明王朝的统治立下过“汗马功劳”。崇祯14年,清兵包围锦州,洪承畴受命统帅大兵往救,不幸兵败松山被俘。皇太极劝降,洪承畴拒不剃头、拒不投降,延颈承刀,只求快死。后来,见崇祯自缢于梅山,明朝大势已去,于是同意效忠满清,最后当上了清朝第一任汉人宰相,为大清帝国的统一中国尤效犬马,为安帮定国出谋划策,忠心耿耿。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病逝,享年73岁,康熙赐葬京师车道沟。很可惜,而今陵园的地上建筑都已荡然无存,地下墓穴也已另迁。上世纪70年代,还可见到守陵人的住所和一些倒卧在路旁的石人石马。三十多年过去了,守陵人的住所已被拆,石人石马也不知了去向。唯一留下的只是陵园里的30多棵不老苍松与常青翠柏,高十余米,粗约一人合抱,至今仍苍劲挺拔,被座座高楼大厦包围在车道沟院里的一隅之地,向人们证明了车道沟的古老与洪承畴曾经的不齿与辉煌,见证着车道沟的百年沧桑。车道沟的新主人,没有亏待这些苍松翠柏,并以它们为主体,设计了一个园林小品,每当春天来到,桃花盛开,玉兰绽放,迎春黄花分外香。古老的松柏也不再老态龙钟,棵棵再现出青春的光芒,这里是车道沟10号院里最古老而又最美丽的地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Teutonic.K + 5

查看全部评分

9
发表于 2012-3-10 23:23 | 只看该作者
西埠头村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基本情况 曾名杨家铺头、铺头,1984年设村委会。总面积5092.2亩,全村农业人口726人,居民303人。集体经济方面:2010年西埠头村经济总收入为5392万元,同比增长8%,村经济纯收入为166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11609元,劳动力人均收入为16046元。西埠头村驾校林立,海淀驾校、远大驾校、远航驾校、顺天时驾校、银镝驾校、益通驾校以及京海车管所都坐落于此。水果种植业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另一个主要来源西埠头位于海淀区西北部。东邻京密引水渠,隔渠与前、后柳林相望,西邻北安河路与锅炉厂相望,北邻后柳林排水沟,南至草厂村。因有买卖铺面地处村头而得名。   村子内正德年间寺庙碑记称“杨家铺头”,是店铺之意。嘉靖年间刊刻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上称“铺头村”是铺面位置之意。万历成书的《宛署杂记》记为“幞头村”。幞头是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1949年编印的《河北省宛平县事情调查》第五区所辖村镇有“西埠头”。西埠头村呈方形,地下水丰富,水质甘纯,是生产小磨香油的上等用水。特产有小磨香油和破条篮子,有“东埠头帘子,西埠头篮子”之称。主街东西走向。   西埠头有兴善寺,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目前尚存正殿三间,银杏树二株,《大明敕建兴善寺碑记》、《大明兴善禅寺碑铭记》各一,碑文大部分清晰,是了解当时附近地名的重要依据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Teutonic.K + 5

查看全部评分

10
发表于 2012-3-10 23:25 | 只看该作者
水道子位于北京市崇文区西部的一片地区。北起清化街,南至东晓市街,基本呈卧“丁”字形,以原为水道而得名。
 明朝时此地为一片水洼地,清宣统年间《清北京城图》名南水道子,因在三里河之南。解放前,这一带房屋破旧,多为碎砖头筑成,雨后土路泥泞,难以行走。在此居住的多为手工业者和打鼓儿的。解放后,翻修了破旧房,铺了沥青路,环境得到改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Teutonic.K + 20

查看全部评分

11
发表于 2012-3-10 23:27 | 只看该作者
九渡河镇位于北京市怀柔区西南部,东与本区桥梓镇、渤海镇相邻,南和西北部与昌平区、延庆县接壤。镇域总面积17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17公顷,其余均为山场。该镇有18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人。九渡河镇黄花镇村早在公元525年北魏时就称黄颁谷,金代形成固定村屯,元代设置黄花镇千户所,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是一个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而密集的京郊古镇。
九渡河镇辖18个村委会(四渡河村、黄坎村、吉寺村、团泉村、局里村、 花木村、九渡河村、黄花镇村、东宫村、西台村、黄花城村、撞道口村、石湖峪村、西水峪村、二道关村、杏树台村、庙上村、红庙村)。
12
发表于 2012-3-10 23:31 | 只看该作者
北新桥,名字叫桥,可实际上没有桥,更没有桥翅,这里面有个民间传说。北新桥在北京东直门内大街与雍和宫大街的交汇处。有北京地铁五号线的北新桥站。
在朱元璋的时候后,天下大定。突然有一天朱元璋做了个梦,梦里说龙王和他的老婆要把北京的水全部带走,因为连年的战争让上天愤怒了。于是朱元璋就请教了当时的宰相——刘泊温,刘泊温沉默了一会便对朱元璋说到:看来连年的战争确实让龙王愤怒了。朱元璋问可有什么补救的方法?刘泊温说有是有,不过要找一名忠心耿耿的大将来化解,于是找了一位立有赫赫战功的大将。   刘泊温向他交代道   今天午时你穿战袍、骑战马、到东门外看到有两个老人,一个男的一个女的,推着水车在路旁休息,你上去把水车刺坏,别问为什么,刺了后不要回头;不然你性命难保,回到午门里就没事了。于是那个大将领了命令,午时到了东门,果然看到有一对老夫妇推着水车在路边休息。他上去就把水车刺坏了,头也不回的向午门狂奔而去,到了午门门口大将想到应该就没事了吧,就回头向后看了一下,结果他看到的是后面波涛汹涌的巨浪向他扑面而来,就这样这个将军死了,水留下了。那一男一女乃是龙王化身,死去的将军就是明朝的大将高亮!   高亮一枪扎破龙女变的水篓之后   龙婆就带着受伤的女儿逃到了山北的黑龙潭,在那里安了家业。现在,黑龙潭里还有一种能撞石头的小鱼儿,相传这是“龙种”,是龙婆的子子孙孙。高亮扎破水篓以后,惹急了龙公,他带着波浪滔天的大水,追赶高亮。高亮死后,水也还了原。可龙公这口气,总也咽不下去,可是又惹不起刘伯温,就带着龙子和龙子那一肚子甜水,顺着玉泉山泉眼,钻到地底下去了。这也就是玉泉山的泉水之所以又多又甜的缘故。龙公心中暗想:刘伯温啊刘伯温!我惹不起你这牛鼻子,就算罢了吗?城,你总有个修完的时候,修完以后你刘伯温走了,那时就该听我老龙的了!所以,龙公、龙子就在地底下的泉眼里头忍了下来。   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年两年,北京的八臂哪叱城终于修完了。   刘伯温正准备回去见皇帝交差   八臂哪吒城
  忽然想起那捣乱的孽龙来。他想:这可恶的孽龙保不齐我走后他又要来捣乱了!唉,要是有姚广孝在这里坐镇,就好了,可是他当和尚去了,这可怎么办?   于是,刘伯温只好先去找姚广孝。这一天,刘伯温在西南城外一座庙里找到了姚广孝,表明他的来意后,刘伯温又说:“八臂哪吒城图,是咱们两个人画的,我回去交差的时候,就说北京城也是咱们两人修的,你还是二军师爷。”姚广孝听后很高兴,就答应了。于是,刘伯温便打点行李,带着随从,离开北京去见皇上交差了。   那龙公听说刘伯温走了,就带着龙子,顺着地下的水道,往北京这边走来。父子俩来到北京城底下,看见一处海眼,就往上撞,不想,非但没撞出去,龙头上还撞了一个大包,原来上面有“镇物”。接着,龙公、龙子又撞了好几处海眼,脑袋都撞肿了,也没撞出去,他们心里真是恨透了刘伯温。这一天,走到北京城的东北方,又看见了一处海眼,龙公带着龙子又一撞,没想到,这回一撞就撞出了地面。这地方,就是后来的北新桥。   龙公和龙子撞出海眼后   龙公变成了一个老公公,龙子变成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父子俩带着水就上来了。海眼的水,还不厉害吗?一眨眼的功夫,北新桥的一南、一北、一东、一 西,全成了大河了。附近的老百姓哭天喊地,慌忙逃命。唯有龙公、龙子,深在水皮上,走来走去,透着那么扬扬得意。   这时,早有人报告二军帅姚广孝了。姚广孝一听,心里说:刘伯温还真有两下子,他料到孽龙要捣乱,果真孽龙就来了!姚广孝换好衣服,拿着一把宝剑,飞快地向北新桥奔来。到了北新桥,他用剑一指,三划两划,就把水止住了,跟着腾身一跃,也跳到水皮上,大喊一声,“孽障,还敢发水淹北京城吗?叫你们瞧瞧二军师爷的厉害!”龙公吃了一惊,心想:刘伯温明明不在北京了,怎么又出来了一个二军师?这二军师,也实在不软,宝剑一划,水就止住不涨了,我们倒要小心防备他!想着,就对龙子使了个眼色,父于俩各自亮出一把青龙剑,不由分说,恶狠狠地朝着姚广孝扎来,姚广孝急架相迎,只见一片冷森森的剑光,三个人立时就杀在一处。单凭一个龙公,姚广孝是能够制服的;单凭一个龙子,他更是手到擒来。可是他们父子俩联手,姚广孝就吃不住了。姚广孝一剑比一剑慢,眼看就要败了,正在这个紧要关头,眼前云光一闪,只听龙公哎哟一声,就躺在水皮上了,大腿上鲜血直流。这事来的很快,不但姚广孝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龙子也愣住了。姚广孝正往对面寻找人影的时候,就听有人大喊了一声:“姚军师,快拿小龙,我乃大宋朝岳飞是也。”姚广孝一听,心中十分高兴,一边向龙子挺剑刺去,一边高叫:“岳元帅留步!。岳元帅没有回声。小龙正在这愣神的功夫,被姚广孝一剑扎倒。龙公、龙子被捉住了,北新桥一南、一北、一东、一西的水,也就随着落下去了,并且永远也不会再涨起来了。   把龙公、龙子锁起来以后   姚广孝倒为难了,把这大小两条孽龙放在哪里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龙公锁在北新桥的海眼里,海眼上修一个深深的井筒子,拴上长长的大锁链,井上再修一座三间大殿的庙宇。庙里供什么神像呢?姚广孝想起帮他拿住龙公的不是岳元帅吗,就供岳飞吧。龙公在被锁进海眼之前的时候问道:“姚军师,难道要关我一千年、一万年吗?什么时候我才能出来呀?”姚广孝说:“等这座桥旧了,修起桥翅儿来,就是你的出头之日。”打这儿起,这里就叫了北新桥,北新桥从来也没有过什么桥翅儿。 姚广孝又把龙子锁在崇文门镶桥下的海跟里,龙子也问:“姚军师,难道关我一千年、一万年吗?我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呀?”姚广孝说:“只要你听见开城门的时候打碘,就可以出来了。”打这儿起,崇文门开城、关城不再打碘,一律改为打钟。老年人都说:”北京城九门八碘一口钟啊”。人们看到北新桥北边还有一座镇海寺,就更信这个传说了。
之前的故事大致相同, 传说朱元璋当皇上的时候,一天晚上梦到龙王对他说:“你连年战争,百姓民不聊生,我很生气,我要和我的夫人把北京城的水全部带走,一滴不留。”   醒来以后,朱元璋就把这个梦和当时的宰相刘伯温说了,刘伯温道:“陛下,看来战争真的惹怒了老龙王。”于是,朱元璋找来了当时的大将高亮。高亮领命,中午到东门,高亮挑破龙女变得水篓。高亮死后,龙王和夫人就逃进了北京北面的黑龙潭。   刘伯温算到,自己走后,龙王必来闹事,想水淹北京城就必须进入北新桥的海眼才行,因此刘伯温决定找来“江猪”商量,他对“江猪”说:“你先在这里镇着,等我建成了北京城,这里的桥变旧了,你再出来。到时候我好好谢谢你!”江猪听刘伯温这样一说,想了想就跳进了这里的海眼。   江猪跳入海眼之后,刘伯温就对周围的老百姓说:“这里以后再也不能叫旧桥了,就叫北新桥吧!不然江猪一出来,老龙王和它一起捣乱,那你们就不得安宁了!”   至此之后,原来的旧桥改名为北新桥,这里的海眼也就永久地保留了下来。
北新桥的古井曾经一直裸露着,据当时一些住在北新桥周围的老北京说,他们小时候经常在古井边玩儿,每次向里面扔石头以后,很长时间都听不到回声,没有人知道古井到底有多深。   也有一些运气不好的小孩子贪玩,掉下去的,人下去以后就没有了踪影。当时人们都想将这口古井封上。   不久,日本人侵华,很快进了北京城。   一天,一帮日本鬼子来到北新桥附近巡查,有人怀疑这里的古井里藏着八路军。于是,小队长就下令把伸入古井的铁链子斩断,但是铁链子十分结实,日本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能弄断铁链。   后来,一位小日本出主意,要把铁链子从井中拉出来,于是一帮日本兵开始拉铁链。可是日本兵一拉就是七天,铁链子堆的有十多米高,还没看到尽头。这时候,古井里不断传出一阵阵海啸的声音,十分恐怖。小日本全都害怕了,胆小的还尿到了裤子里,只好又把铁链子乖乖地放回了古井里。
听说日本人捯过铁链子,红卫兵也捯过——红卫兵捯那次据说有许多人真的在现场看过。铁链子拉上来两解放卡车,还是不见有尽头。不过这时候井里开始有很可怕的呼啸声,就像是水管子水压太高了那种可怕的声音,还有隐隐的类似雷鸣的声音;红卫兵还是往上拉链链子,井里开始有水翻腾,都喷出井口了,像是开水滚开了那样,还有腥气。可是没人敢劝别往上拉了,上岁数的人都是说作孽什么的,都很忧惧的样子……后来红卫兵也怕了,请示了上边儿。这时候水都开始往外喷了,好多水。大家全怕了,吓得红卫兵玩命的把铁链子往井里扔,全扔完了,井才渐渐的恢复平静了。有人信誓旦旦地说:这是千真万确的,现在那一片上了八十岁的老人都知道。
听老人们说,早先的时候,北新桥那个十字路口确实有一座汉白玉的旱桥。旱桥,顾名思义,也就是个摆设,因此桥身也不大。那时候,北新桥那一片儿全是胡同,路面也不像如今这么敞亮,那时候把口儿的大华商场算是这一片儿最大的商店了。   那口井在最开始还没有大华商场的时候,井的四周有个小护栏,也是汉白玉的。在井的后上方有一座关公的神像。   后来大华商场装修的时就把井埋在地下了,上面是间小屋子,常年锁着。   再后来因为拓马路,那桥也就拆了;大华商场也越来越不景气,百货变成了电器专卖;再后来也不行了,修地铁就给拆了。
在87岁的戴锦强大爷记忆里的传说和北新桥海眼“锁龙”的版本不大一样。从小他就听老辈人讲,北新桥海眼被一种叫做“江猪”的神兽镇着,一旦海眼“睁”开,北京城就有难了,将整个被水淹没。   戴锦强记得小时候北新桥十字路口的东北角有个茶馆,大伙都说海眼所在的古井就在茶馆里头。他们一群小孩子总惦记着要看看古井,可每次一到茶馆门口,伙计就会出来轰,不让小孩接近。   听说解放后有人试着拉动井口的大铁链以破除迷信,开始只有两三个人拉,铁链纹丝不动。后来召集了十几个壮汉一起使劲,没想到,铁链一动,井底就传来瘆人的声音,呼呼作响。壮汉们屏住呼吸继续往外拉,可是怎么也拉不到头,仿佛井下是个无底洞。最后还是以放弃告终。   上世纪50年代,茶馆还在老地方,戴锦强终于见到了古井的庐山真面目。古井在茶馆的大门里头,井口盖着一个圆形的大磨盘,估计两三个小伙子都掀不动。磨盘上打了个洞,铁链就从里面伸出来,一圈一圈绕在粗铁棍上,铁棍则横放在磨盘上。   戴锦强冲着磨盘的洞口朝井里喊话,几秒钟异常安静后,井底传来巨大的响声,吓得他一个猛子跳起来,瘫坐在地上。   茶馆拆了之后,盖起了大华百货商场,把古井也埋在了地底下,从此就再也没人见过古井了。
13
发表于 2012-3-10 23:33 | 只看该作者
宣武区虎坊桥:曾有虎房和石桥,纪晓岚故居名扬天下   一个冬日的早晨,我来到了虎坊桥。十字路口西北角,坐落着京华印书局的旧址;西南角是湖广会馆与工人俱乐部;东北角,高大的晋阳饭庄之下,是古色古香的纪晓岚故居。在宅子门口,有一株盘曲缠绕的紫藤。时值深冬,它早已枯黄,默默地守候在那里。对它,我轻轻道一声珍重,期盼那昭苏万物的春风,能唤醒这沉睡的仙子,重现紫云垂地、香气袭人的风采。   当年,纪大学士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多次提到“虎坊桥”这个地名,还解释过这处宅邸的来历:“余虎坊桥宅,为威信公故第。”威信公就是清初将领岳钟琪,他才是宅子最初的主人,纪晓岚是后搬来的。   在北京的“虎”字地名中,虎坊桥恐怕是名气最大的。不过,现在这里既没有虎,也没有桥,究竟是怎么得名的呢?程迓亭《箕城杂缀》有云:“虎坊桥在琉璃厂东南,其西有铁门,前朝虎圈地也。”在明朝,这里是养虎的地方,还加了大铁门,防止老虎逃跑。现在菜市口的东北方向有条铁门胡同,应该就是当年虎房铁门所在地。   “虎”字的来历解决了,再来看“桥”。我查了一些老地图,才知道这里原来的确有条河道。在明清时期,有条由北向南流的沟渠,经过京华印书局西侧一直向南,通到先农坛西北方向的苇塘之中。虎坊桥就是在这条沟渠上修建的东西向石桥,位置大概在今天虎坊桥十字路口的西侧。到了近代,填沟筑路,石桥也逐渐湮没无闻,直到2000年前后拓宽骡马市大街时,才短暂地重见天日。而今,虎房也好,石桥也罢,都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唯有“虎坊桥”这个地名依然鲜活,在全新的大都市中,承载着那古老的记忆……  
从象来街一直往东南走,就是虎坊桥了。这是明朝宫廷圈养老虎的地方。明朝饲养老虎有好几个地方,主要是皇宫内部的虎城——太液池之西北隅。老虎养在地下井里,上面筑有小墙,老虎在下面咆哮跳跃。   除虎城外,虎坊桥就是最大的养虎地方(今魏染胡同一带)。附近的铁门胡同就是当年虎圈西边铁栅栏所在。老虎也要参加朝会活动,所以有些老虎也是驯服了的。《明史·江彬传》记载正德皇帝经常“搏虎为戏”,老虎未经驯服,皇帝当然不会去接近它们。   由象来街往东,紧邻宣武门有条未英胡同。明朝皇帝喜欢饲养老鹰,相传这条胡同原来的名字是喂鹰胡同。这样看来,北京南城象来街、虎坊桥一带,在明朝时候还是个动物饲养区呢!
  北京宣武门西边路北有一幢长方形的十层办公楼。那个院子30年前原是北京大学第四院的所在地。
14
发表于 2012-3-10 23:33 | 只看该作者
通惠河是元代挖建的漕运河道,由郭守敬主持修建。自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开工,至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完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不仅是北京的一条经济命脉,而且也是京城著名的风景游览区,而这个游览区域主要位于朝阳区。
通惠河位于京城的东部,是元代挖建的漕运河道。由郭守敬主持修建。自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开工,到至元三十年(1293年)完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最早开挖的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全长82千米。其中从瓮山泊至积水潭这一段河道在元代称为高梁河。   通惠河开挖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因此积水潭,包括现今的什刹海、后海一带,成为大运河的终点,商船百船聚泊,千帆竟泊,热闹繁华。在元朝中后期,每年最高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一直得到维护,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叶。   后来在元末明初,由于战乱和山洪的原因,通惠河上段从白浮村神山泉至瓮山泊的一段(称为白浮堰)废弃了。现在的通惠河,一般指从东便门大通桥至通县入北运河这段河道,全长20千米。   为了节制水流,以便行船,在通惠河的主要干线上修建了24座水闸。从西向东有11个闸名,依次称为广源闸、西城闸、朝宗闸、海子闸、文明闸、魏村闸、籍东闸、郊亭闸、杨尹、通州闸和河门闸。据《元史》记载,其中有些闸在元贞元年被改称。“其西城闸改名会川,海子闸改名澄清,文明闸仍用旧名,魏村闸改名惠河,籍东闸改名庆丰,郊亭闸改名平津,通州闸改名通流,河门闸改名庆利,杨尹闸改名溥济。”   通惠河明代以后改称御河(玉河)。1956年,城内的部分全部改为暗沟。水质明显变差,在20世纪后半叶,河水如墨汁。后来在在御河下水道的南河沿大街南口建截流井,把污水及菖蒲河的水排放到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通惠河水质逐年改善。[
15
发表于 2012-3-10 23:36 | 只看该作者
北新桥只有海眼,没有桥。

九渡河,显然是在一条河上渡了9次,好像是流沙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9-9 01: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