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0日,参加辽宁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各市人大代表陆续来沈阳报到,在东北大厦代表驻地,代表们惊奇的发现,在驻地大门的显眼处,停着两辆黄色“大鼻子”校车。1月15日,这两辆校车又开进了另一驻地辽宁大厦。这是辽宁省人大代表、曙光汽车集团黄海汽车公司董事长李海阳的创意,他在为能让中小学生们用上安全经济的“中国式校车”“公关”。
在这两辆校车的玻璃窗上,悬挂着黄海校车的宣传挂图。上边写着:黄海专用校车独特的十大安全技术:骨壮筋强、防火设施、警示装置、逃生通道、可调大灯……在详细介绍上,记者看到,黄海专用校车采用半长头设计、直通式大梁结构,无论发生前、后、侧面碰撞都会最大限度吸收撞击能量,确保车内生存空间,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这款专用校车还在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进行了国内首例加载式侧倾稳定性及侧翻试验。就是在车内加入了1000千克的配重,相当于30名10岁左右学生的重量,模拟了乘客在车辆突发侧翻情况下的状态,结果表明,校车在试验时和试验后车辆任何部分的位移均未侵入生存空间,车辆可照常行驶。“我们企业是参与《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专用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两项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单位,我们制造的校车当然会更加安全。”对这款去年11月研发生产的最新型校车,李海阳很自豪。
黄海客车公司是校车生产制造的先行者。2007年3月,他们自主研发的专用校车刊登在国家发改委《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上。曙光汽车集团黄海汽车公司也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小学生专用校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共有60多万所中小学,截止到2010年统计,我国有1.89亿小学生没有专业的校车乘坐,9000多万中小学生没有校车可坐。预计校车市场需求在100万辆至150万辆之间。
李海阳将他们的专用校车开到人代会上展示,在校车市场上有何战略?当记者将这个问题提给李海阳时,他变得严肃了。李海阳曾留学美国6年,考察了至少6所校车生产企业,他告诉记者,生产校车基本不挣钱。李海阳说:“看着一起起事故,我们汽车生产企业既感到心痛,也感到内疚。我们是造汽车的,为什么就不能给孩子们造出可以保证他们安全的校车呢!”
人代会上,李海阳还找到关注中小学生校车问题的代表们就解决购置校车资金、购车资金补贴方式、日常运营补贴、加强校车监管等问题进行商谈。许多代表前来观看这款校车,李海阳也不时当起讲解员。
1月15日,同是辽宁省人大代表的大连保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宋晓波一次就订购了15台,她告诉记者,他们了解李海阳,相信他,买他们的车心里踏实。她说,他们辖区有21台校车,都是个人的,没有一台符合标准,将近一半临近淘汰。然而,就是这些破旧车,还不够用。得倒三趟才能将中小学生接到校,最早一班6点多就得到校,孩子们5点多就得起床。我们第一批购置了15辆新校车,第二批将再购置10辆,这样,孩子们不仅能坐上安全的校车,还可以多睡一个小时。宋晓波说,购车费用全部由保税区财政负责出资。
“有购买意向的还有四五家,总数可达到几百台。”李海阳介绍这些收获时,面带微笑。(记者顾威)
作者:顾威来源工人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