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公交站点的诞生
2012-01-09 04:11 来源:北京日报
一件社会事情的解决总有相关单位出手,背后通常关系群众利益。
去年11月初,一个电话打进本报“党报热线”,急切的声音响起:“我今年78岁了,身体不太好,常去北医三院看病。瞧完病回家可是个难事儿,乘车不方便,下车得走老远。那个331路,能不能在我家对面路西的牡丹园北站停一停呀?”打电话的是家住海淀区牡丹园西里的夏老太太,话语中充满期待。
这位老人回家怎么不方便?记者实地体验一下老人的出行。
11月10日中午,记者从路东的牡丹园北站乘47路前往北医三院;又过马路到医院对面,没见到47路的站牌子,只能乘坐331路返回。往返一趟我们发现:由于北医三院门前的花园北路向西只能沿学院路右拐弯,47路、331路这两趟车在该地区都是单行线,去时只能坐上行线的47路,回来只能坐下行线的331路。而331路在路西的牡丹园北站没有站,站点设在南边约800米远的地方。
医保规定的医院每次只能开两周的药量,患者需要常去医院。而北医三院每日门、急诊量上万人。老人说:“看一次病骨头架子要散了,下了车,这段路得歇好几起儿才能到家。”
打出租?老人讲:“花钱多不说,那些出租司机见拄拐的还不乐意拉。”
花园路街道办事处介绍说,这位老人的看法很有代表性,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牡丹园各小区常住和流动人口4.84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占了20.4%,有八九千人呢!
我们走进牡丹园西里健身区,10几位老年人正在那儿晒太阳、锻炼身体。上前一问,果不其然,他们和夏老太太的想法几乎一样,也都盼着在牡丹园北增加一站。(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11月15日,记者所反映的群众建议进入公交集团运营部和该线路所属的公交集团客四分公司。“一个车站增站要具备很多条件,程序涉及交管和站台施工等部门;增设站还时常遇到一部分居民愿意,一部分居民不愿意,当居民意见不统一时,公交部门就会左右为难。但是,老百姓的难事我们要尽全力办,尽快办!”他们这样表示。
11月16日公交人员老刘和小王顶着寒风到现场查看。一看,他俩乐了:该站位有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带,站台全长30米、宽2米,停有6条线路,不算太多,可以再增停一条;特别是路面具备公交车进出站的“港湾”(渠化段),乘客候车棚嘛,也足够大,还有一些技术性问题也完全可以解决。经过专业评估,331路具备在此增站的基本条件。
公交增站须经交通管理部门批准,海淀交通支队很给力。11月23日,该交通支队优先办理了客四分公司331路增设车站的申请;11月28日,会同公交勘查现场,并当场予以批准。
11月29日,331路增加牡丹园北站的新站牌表,传至公交站牌制作厂家,新站牌开始制作。
12月7日14点30分,标有“牡丹园北站”的新站牌逐站安装;当日15时,在公交网站、热线和车内语音播放、车厢路线图还没来得及变更的情况下,从香山发车的331路得到指令,在该站停靠。
北京公交,因为一位普通市民的建议,一个新的站点诞生了!
一座城市,把市民放在心上,市民就会把这座城市放在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