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
【公交客运】截至1999年底,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共有公交车辆1299辆,其中公共汽车1197辆,电车102辆;营运线路76条,其中市区线路70条,郊区线路6条;营运线路长1742.6公里,线网长1060.7公里;站点1654个。全年票款收入1.44亿元,比上年提高27.67%;营运里程6212.31万公里,比上年增加1414.28万公里;客运量4.05亿人次。全年车厢服务合格率和车辆整洁合格率分别达到96.13%和98.49%;更换新车型,淘汰了全部老式公交车,新建公交停车场8处,新购公交车300部,新辟、调整、延伸公交线路29条,其中新辟公交线路19条,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出行。
年末全市共有出租车辆12000多辆,客运出租经营公司72家。
【35路线被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公交35路线是济南市公交行业的老先进,开线10多年来曾获得国家和省市级荣誉称号20多项。1997年以来,该线更换双层车,实行无人售票,提出“无人售票,有人管理”的服务口号,在车内增设了报刊杂志、常用药品、方便袋、安全拉手、地图、方便钩等服务项目。6月初,建设部派人专程到35路线考察,命名其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全国获此荣誉的有50个单位,其中公交行业12个,山东省只有35路线一个。
【公交车票价格调整】自1999年12月1日起对公共交通汽(电)车票价格进行了调整:公交票价由每人次0.50元调整为0.60元,豪华车票价格不变;成人月票由25元/张调整为35元/张,单位公共通用月票由40元/张调整为50元/张。自2000年1月1日起,学生季票改为月票,由原季票24元/张(合每月8元)调整为月票15元/张。
2001年
公 交 客 运
2000年, 济南市“大公交”工程成效显著。全年新增车辆500辆,全市公交车辆达1700辆;新辟线路13条,全市营运线路增加到89条,营运线路总长度达1949.7公里;完成票款收入21453万元,比上年增长49%; 完成行驶里程7909.2万公里,比上年增长27.3%;运送乘客4.59亿人次。全年车厢服务合格率和车辆卫生合格率分别达到96.81%和98.39%。
2000年, 除部分郊区线路外,所有公交线路均实行了IC卡电子车票。5月底前,二环路以内的小公共汽车线路全部取消。纳入济南市“十五”发展规划的轻轨建设方案已经确定。给出租车规定了“服役”期限,同时要求符合条件的在运出租车年底前全部改装为双燃料用车。全市淘汰“面的”出租车4006辆,共更新符合环保要求的出租车2259辆, 出租车档次明显提高。全市出租车总量为10700辆,客运出租经营单位60家。
公交总公司开始实行IC卡电子车票
1月28日起, 市公交总公司开始在全市公交车辆上实行IC卡电子车票,首批实行线路是50路、 53路、56路、58路和68路5条线路。截至年底,除部分郊区线路外,所有公交线路均实行了IC卡电子车票。
该收费系统是市公交总公司投资1200多万元设置的。IC卡分为普通卡、成人月票卡、学生季票卡、老人卡、残疾人盲人用卡,乘车收费标准与原来相同。该IC卡为非接触式卡,乘客上车时将卡置于车载收费机感应区内,收费机绿灯亮并发出“嘟”声后,收费过程即结束。IC卡车票的实行,有效解决了乘客坐车找零钱难的问题,使市民乘车更加方便。
二环路以内小公共汽车线路全部取消
为实施“蓝天工程” 和“畅通工程”,经市政府同意,2000年5月31日前,二环路以内的小公共汽车线路全部取消。
为使小公共汽车平稳退出城市客运市场,市政府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和政策。一是允许在绕城高速路以内、二环路以外设置小公共汽车营运线路; 二是市区内不再发展小公共汽车,凡达到国家规定报废年限的小公共汽车予以强制报废,不再办理营运手续; 三是给予自愿退出客运市场的小公共汽车经营单位和业户,退1辆小公共汽车换1辆出租汽车指标的优惠政策; 四是自2000年6月1日起,对二环路以内仍从事小公共汽车营运的车辆和单位,将依据《济南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条例》从严处理。
由于工作细致, 措施得力,政策到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二环路以内营运的7条小公共汽车线路全部取消, 210辆小公共汽车全部按照规定更换成环保型出租车,从而结束了二环路以内小公共汽车线路的历史。
轻轨建设方案确定
为编制《济南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0年,济南市邀请北京市城建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南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济南市轨道交通筹建处等单位进行了济南市城市客流量调查和城市现状与发展、 城市交通现状及特征分析,并根据济南市未来发展对快速交通的需求,确定了5个备选方案。 10月24日,经过全国轨道交通专家评审后,确定A方案为线网架构基本方案。
该方案由4条线组成, 分别为东西线、南北线、旅游线和支线,线网规模按93公里至108公里控制。 1号东西线和2号南北线走向基本稳定,符合市民出行习惯和客流方向,这两条线在按专家意见对敷设方式和环境保护作进一步研究后,进行调整完善和优化。此项方案将纳入济南市“十五”发展规划,指导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002年
公 交 客 运
2001年, 济南市继续实施大公交工程,购置各类营运车辆428辆,改造天然气公交车356辆, 新辟公交线路16条,调整线路19条。截至年底,公共交通营运车辆达到2190辆,营运线路105条,营运线路总长度2235.2公里。全年运送乘客4.86亿人次,车厢服务合格率和车辆整洁率分别达到98%和98.02%。在完善大公交体系的同时,合理控制客运出租汽车的发展, 全年将出租车控制在10700辆,并进行了出租汽车经营企业的资质达标工作。
银行卡电子车票推出
2001年9月1日,一种新的银行卡开始替代以往使用的公交电子车票。这种银行卡是市公交总公司与华夏银行合作开发的“华夏万通卡”,除具有普通的银行卡功能外,还具有电子车票功能,用户只需将银行卡磁条中的存款转存到电子钱包中,就可持卡乘公交车,上述操作都在一张卡上进行,极大地方便了乘客。市公交总公司发行的IC卡车票可免费转换成万通卡。
公交汽(电)车票价调整
2001年9月1日,公交汽(电)车票价上调。普通的零售票价格仍执行一票制,由原来的每人次0.6元上调为每人次1元;豪华车票由原来的每人次1元、夏季每人次2元(含冷气费) 一律调整为每人次2元,不再分季调整。对使用华夏万通卡电子车票乘车实行优惠制,乘坐普通公交车每人次0.7元,乘坐豪华车每人次1.5元。同时,将原来的纸板月票改为电子月票(IC)卡形式,成人电子月票由原来的35元调整为50元;学生月票由原来的15元上调为20元。此外,年满70周岁的老人可享受成人电子月票价格30%的优惠。
“绿色”公交车通过鉴定
2001年10月17日,由市公交总公司研制、改造的双燃料公交车通过了专家鉴定。双燃料公交车是将过去以汽、柴油为主要燃料改为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减少汽车尾气对城市造成的污染。 改造后的公交车技术状况良好,动力性能提高10%以上,同时可以节约燃料成本。 柴油车每百公里油料费用为51.49元,而双燃料车每百公里燃料费用为43.40元。截至年底,公交总公司共改装双燃料汽车356部,并全部投入运营。
外省民营企业承包经营4条公交线路
2001年12月28日,市公交总公司正式退出K50、K53、K57和K90路公交线路的运营,由福建民营企业百利宝济南汽车服务分公司承包经营,结束了济南公交行业一直垄断经营的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