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可能不了解公交司机的生存状况吧。其实我也不了解,因为我一个司机都不认识。但是通过我平时在公交车上对司机的观察,再结合公共传媒对公交司机的报道,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公交司机这个职业,是非常辛苦、劳累的。且不说那些发生在全国其他城市的不幸事件,就是在普通状况下,这个工作也相当不容易。多次看到公交司机在开车途中不停地把自动报站器的报站声手动掐断,也许是因为司机已经听烦了这一遍遍重复的声音了吧。当公交车上人多,乘客挤在门口要上车而上不来的时候,司机还要起来大喊,以让车上乘客尽量挤出点空间来,或者干脆让乘客从后门上车(这就是为什么要专门设置一个“各位乘客,上车后请往车厢后面走,谢谢合作”的提示语的原因,但实际上还是司机吼更管用)。这一点在BRT停中央站台的时候尤其突出,人少的时候还好说,人多的时候就很麻烦:车内空间本来就小,想下车的人要费好大劲才能挪动到门口(从后山下来的人更困难,要是有人带着大体积的行李就更难了);上车的人又好多(因为多长时间没来车了!),都要往上挤,还有人冒着被屏蔽门夹住的危险赶这一班车。有时候你想关门走了,车上马上就有人喊“要下车!”为什么?因为想挪动到车门前太难了。要是猛挤,倒是能出去,可是惹得别人讨厌;要是不挤,动都动不了。这样的经历积累多了,对司机情绪的影响可想而知。曾经在坐B1的时候听到司机和人聊天,一路上一直在发泄心中的不满。好几次坐过137第一班车,在区间车不能赶在第一班车之前的情况下,第一班车的压力极大:本来从北边来,车上人已经非常多了,而燕子山西路又涌上一大群人,环山路更是如此,到了国华·东方美郡,上学的学生和家长一拥而上,历阳大街西口又是一群学生家长,那个开车的女司机几乎崩溃了。当要等多个信号才能通过路口的时候,多次看见司机借着这点时间,趴在方向盘上歇着。一个月前的一天,气温达到36摄氏度,下午14:20我在榜棚街等151,车来了,司机说天太热,乘客太少,先在这里等十分钟再说,然后他就下去休息去了(榜棚街正好有阴影)。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可怜:在这样的酷暑,开着一辆不知翻新了多少次的旧车,带着仅有的几个乘客到了终点站,而这条历史悠久的街道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条线路又是通过这条街道的唯一线路——坐在车上,看看街上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再看看门窗大开、等待乘客的小车(可是能等来几个人呢?),还有车下好容易得到一次放松机会的司机,几乎要流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