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马先生在公交车上被小偷划破口袋,丢失上千元。他觉得,当晚公交车厢内没开灯,不但乘客上下车不方便,也给了小偷可乘之机。北京公交车曾要求夜间行车时车厢内开灯,但公交工作人员称,因为玻璃反光,影响行车安全,这一规定已不强制执行,改为司机视情况开关灯。
市民马先生经常乘坐105路电车。25日下午将近6点,天已黑,他从校场口上车,到友谊医院东下车,“行驶时车厢内都是黑糊糊一片。” 马先生说,车内黑,乘客又特别多,到下车时他发现,裤子口袋被划破,钱包和里面的上千元钱都不翼而飞。“小偷防不胜防,但如果车厢内打开灯,是不是乘客就可以多注意些?”马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2005年,全市1万多辆公交车,夜间行车时车厢内灯要求全部打开。“当初做这个规定,不光是为了防止扒窃,主要是希望远途乘车的乘客可以看看书看看报。”市公交集团公司服务部工作人员说。
但这一规定后来慢慢不再强制执行,工作人员称,这是因为“有时候开灯会影响行车安全”。现在一律由司机视情况需要自己开关灯。有公交车司机向记者介绍,新公交车都采用日光灯,容易折射。公交车采用的胶玻璃也对光有折射作用。如果开灯,前挡风玻璃处看到的就是车里的景象,斜对面有车开过来,前挡风玻璃会是漆黑一片,很影响行车安全。尤其在一些沿途照明设施并不好的路段,路灯都不亮,外围不亮,车厢开灯反光会更严重,很容易造成撞车事故。
市公交集团服务部工作人员说,除安全考虑外,乘客对车厢灯的需要也不同。“有的乘客远途乘车,就想趁黑闭眼休息。车厢灯的使用问题,还得仔细研究。”工作人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