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艺群
近日,乘坐公交车路过海港区河北大街的市民发现,四道桥往西的下一站站名已经由超市改为典当行,这让公交车上一些不熟悉站点位置的乘客有些茫然,以为自己乘错了车。对于更换公交站名,市民质疑: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是否应该先考虑一下便民问题?
市民乘车有点“晕”
12月20日,记者在更名的公交站点看到,乘坐32路车的一位老人险些因为站名更换坐过了站。老人计划在该站下车,但从公交车报站器的报站声中,她没有听到这一站的站名,“以前都是听到‘**超市到了’的报站声,就在这里下车,谁知最近改成‘**典当行’了,还以为没到站呢。”幸好身边有人提醒,老人才没有坐过站。
还有乘客甚至不清楚这一站因何更名,一位市民听到报站疑惑地说:“典当行在哪里?”得知是一家新开的门店后,他觉得这既不是地标性建筑,规模也没有大到可以代表一个区域位置,单单一个店名作为站名会让人对地理位置的感觉更加模糊。“一个站名多年以来叫习惯了,突然改名会让人感觉很不方便,也容易引起误会。作为旅游城市,站名随便更换,游客来了乘车出行也会感到不便。”
记者在走访中得知,改名的站点不只是这一处,沿河北大街向西下一站的站名也由原来的“河涧里”改成了附近新建起的家具、家居广场的名字,而且是两个商家名称同时标注在站牌上。还有一些新开盘销售的楼盘选择为站点冠名,如17路公交车偏坡站点的站名就加上了楼盘的名字。
冠名收费补贴运营
据了解,秦皇岛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广告公司受理更换站名的广告业务,在原有站名后面加副站名,每条线路一年的费用是2.8万元,而且要求商家出钱将该站点所有线路的站名都更换。如果将原有的站名完全更换掉,则需要更大一笔费用,有些重要的站点例如“市政府”是不能更名的。
公交公司宣传部部长桂丽丽告诉记者,公交公司拥有站点的冠名权,但站名的命名始终坚持一定的原则,主要以地名、永久性和标志性建筑以及历史古迹为主,辅以小区、医院等相对稳定、有一定知名度、时间久远的名称定为站名。站点冠名主要是针对新开的线路和一些小地方设置的站点,一些站点也会随着附近建筑设施的改建和迁移而更换新的站名。目前,公交公司处于亏损运营的状态,冠名的微薄收入主要用于补贴公交运营。
便民问题不容忽视
对于更换站名的问题,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不过都一致认为可以追求商业利益,但必须先考虑便民问题。
市民胡先生认为,更换站名应考虑在商业利益和公共服务之间找寻平衡,站点的命名应让公交系统更好地为市民出行服务。从旅游立市的角度出发,城市的公交设施应最大限度地为乘客提供便利。站名应具有地理位置的代表性,不应因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过于草率、频繁地更换。
网友“乌云密布”认为,对站点进行商业化冠名没有问题,但公共资源结合商业模式不可忽视公众利益。站点的命名最好采取固定和变化相结合的模式,固定使用老的站名,可以在后面加注商家需要的副站名。随着冠名商发生变化,要不断地调整协调商业与便民、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
网友“砸碎千年铁锁链”则对站点的命名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站点命名最好有统一的命名规则;二是命名要具体,能够让乘客准确找到目的地;三是及时更新已消失的地名,比如原有一些国有企业改制的老厂区,现在都是新住宅小区了,还叫原来的站名就不太妥当;四是兼顾美感。其实叫什么名,只是个标志,能商业运作一下,让公交公司有点收入,取之于站用之于车,也有利于公交系统的良性发展,只要遵循便民的原则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