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地铁班次不够,还是人们都爱站在门边,造成拥挤?
配合政府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计划,SMRT和新捷运都在昨日开始增加早晚繁忙时间的地铁服务班次。
记者第一时间到大巴窑地铁站观察,发现班次增多后依旧有人上不了车,但这并不是因为乘客太多,而是人们不肯往车厢内移动。
昨天在上午8时至9时短短一个小时内,共有29趟南向列车经过大巴窑地铁站,比之前多一个班次。该站和东西线的加冷地铁站,是上午时段载客量达最高峰的地铁站之一,平均载客量分别达1300人到1400人。
然而,受访乘客并没有感觉到地铁服务的频率有变。那是因为,南向列车在增加班次前已是每隔两到三分钟川行一趟,接近系统所能承受的极限,短时间难以增加更多趟次。
乘客黄勇发(23岁,资讯科技从业员)便观察到,早上的南向地铁偶尔会放慢行驶速度,有时还会停下来,“或许是前面还有地铁所以不能走太快。”
但SMRT说,增加班次后,一些地铁站的繁忙时段等候时间减了至少1分半钟,例如上午时段大巴窑站的南向服务和加冷站的西向服务,以及傍晚时段诺维那站的北向服务和武吉士站的东向服务。
列车班次虽频密,却还是有人被“拒于门外”。记者昨天看到的情况是,多数列车的车厢中央都有空位,足以让人摊开报纸阅读,门边却挤得水泄不通。
这让上午8时20分到大巴窑站乘地铁到市区工作的郭原鸣(30岁,银行执行员),几乎天天都碰到挤不上首班进站列车的情形,他还试过等到第三趟列车才能上车。
他说:“人们总是不往车厢中间移,所以很多时候都挤不上车。而且,地铁的间隔时间不是很平均,有时等了3分钟才有列车抵达。”
经常也得等下一列车的邓刖玶(36岁,房地产公司经理)却认为,即使搭不了第一列车,下一列也很快就到站。但她还是觉得,地铁抵站的时间应更平均,才不会出现月台越积越多人的现象。
根据记者现场计算,多数班次的间隔时间介于1分钟到1分半钟,只有两三个班次的抵站时间相隔近3分钟。
郭原鸣进一步指出,繁忙时间的列车停留时间似乎也很短,一些走向月台的人还来不及进入,门就已经关上了。
至于傍晚的繁忙时间情况,邓刖玶也透露,自己傍晚搭地铁回家时,会因为想找位子坐下,而宁愿多花一点时间先南下到滨海湾终站,才北上大巴窑。
黄勇发下班时也会碰到同样的问题。
他说:“尤其经过政府大厦、莱佛士坊和多美歌三个转换站时,更加拥挤。”
除了上午繁忙时段的南向服务增加多一个班次外,西向服务也在同个时段增加两个班次。
SMRT受询时透露,每周增加的83个班次中,有44个班次在上午时段,39个班次在傍晚时断。
新捷运则指出,东北线每周增加10个班次后,目前每日的早晚繁忙时段有37趟次服务。该线上午繁忙时段载客量达最高峰的地铁站是文庆站,傍晚时段则是小印度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