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大雪突袭石城,恶劣的天气情况使得多条公交线路只能采取临时掉头等紧急措施。但是,公交总公司客运六部的16路公交车不仅能够保障正常营运,而且只需等候4分钟乘客就能坐到车。一番打听才得知,从去年11月份起,该客运部的16路、33路、100路、38路、46路等7条公交线全部安装了GPS智能公交监控管理系统,站长只需坐在站房里轻点鼠标就能掌握整条线路每辆公交车的发车时间、行车速度、行驶位置、停靠站点等信息。
点击鼠标自动发车
在16路润泰市场终点站,负责车辆调度的孙站长坐在电脑前目不转睛地看着显示屏,记者看到,屏幕上方显示的是南京市区一块局部的地图,蓝色和绿色两种颜色的箭头不断在图上移动着。下方则显示每辆车的自编号、驾驶员的姓名、停靠的站名、经度、纬度、速度、方向等数据。紧接着,一辆辆16路公交车就有序地从站内发出。
“这就是GPS智能调度监控管理系统发挥的作用。”16路车队队长朱志俊解释说。原来,蓝、绿两种颜色的箭头代表16路每辆公交车行驶的方向,站长通过屏幕一眼就能掌握整条线路车辆的营运情况。同时,只需点击鼠标就能知道每辆公交车行驶的具体位置,而且还会显示出车的自编号、驾驶员的姓名、停靠的站名、经度、纬度、速度、方向等一连串的详细数据。
朱志俊告诉记者,在该套系统投入使用之前,已经提前把全队所有驾驶员详细的资料输入到电脑中。在每天的发车过程中,孙站长只需切换操作界面就可以根据派车单的顺序让每位驾驶员出车。
四分钟就能等到车
“一旦路上发生路堵等情况,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告之每位驾驶员。”朱志俊一边说,一边指着驾驶室的平台上一个类似于“黑匣子”的铁盒子。他说,该块“黑匣子”就是与站内平台一直保持联系的传输工具,在其旁边安装的长方形显示屏是与“黑匣子”是联网的,就是通过它第一时间告之每位驾驶员道路上的情况。说话间,显示屏上就传来一条信息:下雪天路面滑,请各位驾驶员谨慎驾驶。
为了证实朱志俊解释的情况,随后记者就在新街口南站等候16路公交车。9点13分,一辆双层16路公交车停靠站点。过了3分钟,又有一辆16路停靠进站。记者发现,半个小时的等车过程**有7辆16路公交车陆续进站停靠,乘客平均只需4分钟就能等到一辆车。
与此同时,一位下车的周先生也表示最近一段时间16路特别好等。他说,他家住在三牌楼,单位在新街口,每天上下班他都是乘坐16路。以前在等车时会“撞”上10分钟等不到车或连续来几辆车的现状,但最近一段时间16路特别好等,到站台只要站几分钟就有车进站,而且车辆连续进站的现象也比以前少多了。
司机“无站可溜”
朱志俊介绍,根据规定,16路高峰期发车间隔为2-3分钟,平峰期发车间隔为5-6分钟。考虑到盐仓桥路段的实际情况后,为了保障车辆不会出现“断档”的现象,孙站长及时将发车间隔改为4分钟,稍微比平时拉长了发车时间。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沿途市民乘车出行的问题,而且还轻松化解了车辆“断档”的现象。半小时后,盐仓桥路段积压的车辆被疏散后,孙站长再次调整了发车间隔。
同时,该套系统还记录了每辆车的行驶速度、行驶位置等数据。一旦市民投诉驾驶员不停靠站点、车速过快等现象都可以通过调查数据来分析。“每辆车的运行轨迹都有记录,这样既可对驾驶员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对于市民的投诉也可做到有据可查。”朱志俊解释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