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委有份统计:近5年来,城内道路建设共投资约590亿元,新建、改建道路780余条。地铁一号线投运,我市成为中国第7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城外相继建成宁杭一期、宁淮、宁蚌、宁常等高速公路,并完成绕城公路改扩建工程,实现了高速公路“跨江成环”,预计到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将突破9800公里,路网总量和主要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全面小康指标要求。
——至“十一五”末,南京将基本形成健全完备的高速公路网、结构合理的干线公路网、规模适度的农村公路网,实现省辖市当日往返,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4小时抵达,都市圈周边主要城市1小时直通,初步建成“东引西联,南北畅通,两环联动,辐射周边”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在市交通局,一张四通八达、活力四射的交通蓝图让人眼前一亮。
如何使今后交通更加便捷?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建委主任陆平贵说:“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就要联系城市发展实际,优化交通结构、完善道路功能。”
市交通局局长庞顺根说:“交通是能让百姓最直观感受到城市变化的行业,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让人民群众共享交通成果带来的生活便利。”
围绕十七大指引的方向,我市交通城建部门一份道路畅通建设工程的“大菜单”制定完成。
完善功能:加快主城新区对接
“看看修建了隧道后的龙蟠路多宽阔!”公交司机李师傅边开车,边骄傲地向外地乘客炫耀说。今年5月竣工通车的龙蟠路地面加隧道一共有12车道,使市区交通面貌锦上添花。
市建委副主任邹建平说,今后在完善主城道路网系统上,将坚持主城与新市区、新城道路建设统筹并举。计划到2010年,基本完成主城内部“井字加内环”快速道路系统和“经六纬九”的主干道网络建设,支路网和节点建设有较大突破,道路网密度有较大提高。
快速交通:绕城一圈见不着红绿灯
在市建委开出的“菜单”上,2010年前完成城市快速道路系统,可让人们体验到绕城一圈见不着红绿灯的情景。
主城内将形成由城东、城西干道、纬三、纬七路组成、长24公里、围合35平方公里的“井”字形快速内环道路系统。
在城市快速路系统建设中,目前要完成快速内环北线(新模范马路)、纬七路东延、滨江大道西线北段(下关大桥到定淮门)、滨江大道西线南段(纬九路到秦淮新河)等道路建设,还将规划建设快速内环西线南延(凤台南路),启动城西干道快速化改造,加快宁镇路、纬一路快速化改造的规划建设,基本形成主城快速路系统。
随着2010年快速交通系统的建成,南京人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通畅。目前快速内环东线,从新庄立交桥开车到机场一路见不着红绿灯,到河西用时不到10分钟。快速内环北线(新模范马路)定淮门大桥拓宽建成后,内环系统框架搭就,乘车在快速路上绕城一圈,也见不着红绿灯。
跨江交通:“五桥一隧”格局初步形成
南京是濒临长江的城市。自南京5年前提出“以江为轴、跨江发展、呼应上海、辐射周边”的城市发展战略后,沿江交通基础设施加快了建设步伐。
随着长江二桥、三桥竣工通车后,如今站在江边放眼望去,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地铁同步过江的大胜关长江大桥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长江四桥建设也将开工建设。随着纬七路过江隧道的开工,新的过江通道在给南京人到江北生活带来诸多遐想的同时,南京总体交通规划中的“五桥一隧”的跨江格局也将初步形成。
地下交通,拓展交通设施新空间
乘地铁一号线从城北迈皋桥到河西新城的奥体中心,不过半个小时,比地面公交少了近1个小时。
地面交通资源短缺地下来补,地铁的开通,在让南京人感觉快捷顺畅同时,地铁二号线的建设,3号至6号线规划的公布,将老百姓旧有的平面交通概念变成了立体交通。届时,地铁延伸至江宁、浦口、仙林,南京老城与周边新市区联系将更加紧密。按照规划,未来10年将是南京地铁建设高峰期,到2015年,贯穿江南江北,南京地铁的总长度将达到120.2公里,是目前一号线长度的5倍还多!
优化结构,城外打造便捷公路网
庞顺根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城外将按照“一小时都市圈”、“四小时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目标,加快现代化对外交通体系建设;目前,绕越公路东南段已开工建设,长江四桥也将开工,预计到2010年,我市规划全长150公里的绕越公路将全面建成通车,形成城市二环交通,届时城外交通疏解能力将得到根本提升;按照主城内15分钟上快速内环,快速内环15分钟出城上高速,以地铁、跨江通道和快速干道、大型停车场和地下人行通道为重点,来加快主城交通网建设,未来几年,交通将变得更加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