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历届市人大、政协对公益行业涨价的意见,太原市物价局昨召开座谈会
既有人大代表动情地为民呼号,也有公益企业无奈地倾诉,还有专家学者客观、冷静地分析……针对太原市历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公益行业价格上调提出的意见,昨日,太原市物价局组织社会各界,召开省城民生民情价格问题座谈会。参会人员都认为,公益行业价格不应过高,政府、企业都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代表委员声音
公交IC卡应有更多优惠
“太原可享受IC卡优惠的公交线路太少。”太原理工大学武士俊认为,去年4月25日,太原公交调整票价后,公交IC卡的优惠幅度调整为A卡9折、B卡6折、C卡2.5折,但仅适用于39条国有公交线和12公里以上的股份制公交线。与其他城市相比,太原公交IC卡优惠幅度、范围太小。
政协委员王建华建议,在太原,70岁以上老人仅能免费乘坐国有公交线路,而在太原117条公交线路中,国有公交线仅35条,“股份制公交线路既然占用社会公有的道路资源,就应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
■企业说法
公交:无力承担过多社会福利
太原公交总公司总经理高潮说,国务院曾明确规定城市公交承担的社会福利事业,主要包括对老年人、伤残人的免费乘车和公交IC卡的优惠,以及为政府承担的其他公益事业,应由政府进行相应补偿。“仅IC卡优惠一项,公交企业年减收达2000多万,对老年人免费乘车的补贴,据市财政测算,一年的补贴数量应在5000万左右,但太原市政府对公交的财政补偿仅3970万元/年,企业无力承担过多的社会福利。”
■专家点评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孟铁认为,社会公益行业的调价涉及民众、企业和政府三者的利益,这三者形成一个个矛盾体。要解决这个矛盾,关键需要政府规范投资领域,核算公益行业在百姓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既不能让企业在亏损中再生产,也不能让民众在困苦中生活。他建议,政府应建立长效的价格预测分析机制,来缓解涨价的速度和幅度;政府、公益行业和民众实行“三三制”,建立价格风险基金,在涨价之际,为弱势群体提供相应的补贴。
太原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薛耀文认为,省城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10%,而物价水平仅有1.9%。他表示,“涨价补弱”是一个城市健康发展的常态,一个成熟的政府应给百姓一个生活的立足点,让百姓看得起病、上得起学、退得起休。同时,企业也应在其能力范围内,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