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候车时间长、郊区公交线路太少……南京市民对公交车心存各种不满,政协委员们针对这个问题共提交了36个提案。昨天上午,南京市政协召开以“公交优先”为主题的提案督办会。会上相关部门“答复”说,今年该市原计划在公共交通建设方面投资1.4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更新公交车辆,如,今年1-5月已经更新了169辆公交车。同时还将再增加1亿元,成立“公交优先”发展的专项资金。
“建议公交企业推行智能管理系统。”南京市政协委员杨秀英在会上提出,她通过对南京的“边缘地区”,即江宁、仙林、浦口等区域的走访发现,学生出行相当不方便,而公交企业也很无奈,“平时客流非常淡,企业都是亏本经营,但是学生客流都是集中‘爆发’,常常在某个特定时段出现‘车少人多’的尴尬。”杨秀英说,这些特殊区域应该特殊对待,10分钟就发一班车,但是客流少,企业的成本确实太高。公交企业如能够推行“智能化管理”,及时掌握客流的动态信息,在人多的时候多开车,进行智能化调控,解决边缘地区的出行难。同时,杨秀英认为江南江北的沟通不能仅依靠桥梁和隧道。“桥梁和隧道解决的都是车辆通行,公交车、出租车、地铁都是公共交通,我看南京远期规划了4条过江地铁,希望能够尽快将规划变成实际行动,切实解决大部分老百姓的出行难题。”
记者了解到,有委员提出,政府对“公交优先”的补贴一直“羞答答”,以每年“一千万”的速度增加,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什么实质性问题。公交企业不能“企业化”了政府就不管了,眼下公交企业的定位有点模糊,如果公交是社会公益性行业,就应该建立优先发展公交的补贴制度。现在南京公交企业又有浓厚的公益性,又要按照企业来管理,势必导致经营尴尬。对此相关部门答复说,从1998年到2006年,政府在公交运行、车辆更新、站点建设等方面共计投入了5.7亿元,平均每年达到6300多万元。今年计划在投资1.4亿元不变的基础上,再增加1亿元,专用于“公交优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