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浦口区市民惊奇地发现,该区去年新跑起来的出租车竟然大多“不见了”。而在一些路边却停了不少竖起“停止营业”红牌的出租车。一些司机表示:黑车太多了,我们无法做生意!份子钱太高了,我们无法承担!一位急着过江办事的市民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在浦口竟打不到出租车。他无奈地表示: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呢?
的哥诉苦:
“一个月几百元收入太少!”
记者接到报料后,随即来到了浦口区凤凰大街,只见在距离浦口区交通管理局不足20米处的十字路口,200多辆出租车很有秩序地排成数排停在路上,但并未完全占满道路,时不时还有不少出租车开了过来,加入其中。浦涟出租车公司的小周告诉记者,他们这么做也是被逼无奈,“除去份子钱,没有休息,每天工作14个小时,净收入只有几百元”。
小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浦口区出租车的起步价是5元3公里,然后每公里2元,而现在居民打车几乎没有超过起步价的,就算每天跑60趟也才300元毛收入,一个月为9000元。这其中要除去每月3000元的油费,前期11万元的投入,分摊到每月为2400元,再减去每月交给单位2300元的“份子钱”,还能剩下多少?
浦口金陵交运公司的夏师傅说,现在的营运环境很差,尽管他们的经营范围为浦口区,但他们基本只在江浦街道一带营运,因为其他地方都有大量的黑车,特别是桥北客运站、泰山新村和顶山镇。他曾经在桥北客运站花了40分钟才拉到一笔生意,赚了5元钱。“这附近还有黑面的,以及经过改良过的电动马自达和我们抢生意。”很多司机表示,此次是“自发行为”。去年11月和今年1月份,司机闹过两次停运。“第一次公司退还每个司机1.8万元,第二次公司将份子钱降到2300元。之前停运我们有‘带头人’,最后都遭到报复,两个同行被打入院。这次没人敢出来和公司谈判。”
企业无奈:
“司机不愿意和我们谈判!”
记者来到金陵交运公司,该公司王经理解释说,这次拒绝营运的司机大多是浦涟出租车公司的,只有一小部分司机是他们公司的。他说,份子钱是符合区政府出台的指导价的。
王经理说,这2300元都是用在实处的,其中有720元是社会统筹费,保险费600元,养路费200元、个人税营业税200元,“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用每月也就500元,员工工资、管理成本、场地费,公司其实赚到的并不多”。王经理说,现在他们也想和司机冷静地谈一谈,但是司机们只顾着向媒体投诉,没有人愿意出来和企业谈。对于司机反映公司找人“对付”停运司机的“带头人”,王经理则表示“我们是正规的企业,司机的说法是无稽之谈”。
随后,记者来到了浦涟出租车公司,问及经理在哪里,大家都称经理到现在还没有来上班。
“黑车”偷着乐:
“趁你停运我多赚点!”
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每月的“份子钱”让司机埋怨,浦口区的“黑车”也让司机恨得“牙痒痒”。“以区政府为中心的三公里范围内‘黑车’比较少,可是一旦出了这个范围,‘黑车’可谓遍地开花。”金陵交运的一位李的哥如是说。
昨天14:50,记者坐上了李的哥的车,沿着文昌路、公园北路、浦珠路,最后到达南京工业大学浦口校区,全程2.5公路,十分钟内记者留心数了一下,共遇到35辆有“黑车”嫌疑的面包车。“快看,那肯定是辆黑车。”在公园北路时,记者看到一辆暗红色的七座面包车从一个巷子里出来,透过车窗,记者看到里面坐满了人。“那条巷子是通往海军指挥学院的,今天我们不做生意,‘黑车’的生意就非常好。”途中,记者共遇到7辆类似情况的面包车载着乘客。最后在工业大学门口,记者看到门口15辆面包车一字排开在候客。
主管部门叫屈:
“‘打黑’我们正在努力!”
15:20,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浦口区交通局的相关负责人。该局办公室副主任刘飞表示,接到司机停运的消息后,交通局已经要求企业尽快与自己公司的司机沟通。据刘主任介绍,按照市里的规划,浦口区共可投放300辆出租车。去年10月,第一批投放了200辆,分属金陵交运和浦涟出租车公司。今年春节前夕,又再次向市场投放了100辆车,从市场接受情况来看,这些出租车的投放确实受到当地居民的欢迎。
浦口区交通局局长刘玉明随后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从交通环境整治上来看,交通局按照区政府的部署,打黑工作确实是围绕江浦街道为核心,兼顾浦珠路和桥北附近,“今后会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对于目前打黑的范围何时扩大,刘局长表示“暂时不知道”。因为江浦街道区域内涉及到的管理都是统一的,而江浦街道以外,以泰山新村附近为例,存在多头管理的尴尬。“长途黑车是交通局管,黑中巴是客管处管,‘三小车’属于交管局管,要尽快净化这块市场,首先管理上就需要统一起来。”
而份子钱方面,该区运管所的卞所长表示,“这个价格和江宁、溧水以及苏北地区一些城市相比并不高。做生意谁能保证都是高利润呢?”
周海燕 曹卢杰 吉启雷 杨 娟
【采访手记】
别伤了“上帝”的心
不可否认“黑车”的存在要一分为二地看,正如浦口交通局“诉苦”,“黑车”一天不全部“消灭”,主管部门必定要背负“无能”的罪名,而打击力度过大,当地居民又抱怨:出行不方便了。相信现在浦口区街头的“黑车”并非一夜之间蹦出来的,“遍地开花”的“黑车”现象是相关部门管理的一个败笔,若能在其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加以疏导,如今正规的士司机也不会有怨气。另一方面,“黑车”又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受到当地居民的“追捧”,原因无非就一个:方便呗!这就更加需要政府反思:如何让居民出行更加方便些?
浦口区正处于新城区逐步城市化、与主城区接轨的过程中,这种发展的“阵痛”可以理解。去年南京市政府提出“跨江发展”的思路,浦口经济要发展起来,公共交通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努力和协调,去年10月份市政府“破例”给了浦口特殊政策,两家出租车企业进入浦口区,陆续投放了300辆出租车,浦口居民终于结束了出门坐“黑车”的时代。然而,在当地居民享受着“招手打的”的正规服务时,出租车行业却一再出现“停运事件”,看着崭新的出租车停在路边不能坐,“上帝”心里可不是个滋味。
浦口的本地出租车公司相对于主城的各家公司来说,只能算新生事物,任何一种新生事物,在它的发展与成熟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障碍,而事物要达到其完善与有序的程度,总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认识、接受过程。希望我们的的士司机、企业、主管部门能真心诚意地坐下来谈一谈,而不是采取偏激的“对峙”,让你们的乘客,你们的“上帝”伤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