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政策利好惠及艰难运营的南京公交。近日有关部门称,今后每年拿出2.4亿元补贴公交,维持现在的低票价不上涨。南京希望通过3年努力,将市民公交出行率从目前的18.6%提高到24%。
交通专家称,市民出行其实也是消费行为,公交能不能“优先”,市民愿不愿意舍弃自行车、电摩、小汽车而乘坐公交,就要看坐公交划不划算。
考察公交“性价比”,一是看票价,二是看公交速度、舒适度。
平心而论,南京公交票价并不高:普通车1元,空调车2元;刷IC卡分别为0.8元、1.6元。维持这样的票价,公交企业全部亏损,政府每年补贴1亿元。但居民每天乘坐公交的这个票价,相对于其他私人交通工具,又不低。南京多的是空调公交,刷卡一次1.6元,一天两次,一个月花费将近百元,一年1000多元,可买四五辆自行车,2年下来能买一辆助力车;加上公交大多没有专用道、信号优先权,车速只相当于自行车、不如电动车,就更不足以吸引私家车主改乘公交。
从带动市民出行看,公交车是私家车的60倍;相比“铁甲蚂蚁”般漫溢道路的电摩、助力车,公交效率也高得多。但由于公交“性价比”不明显,近年个人交通工具“疯长”,私家车占到民用汽车一半强。新扩建的道路,很快被个人交通工具蚕食、填满,造成路“越修越宽,越来越堵”。
提高公交性价比,国内一些城市票价大降,北京今年空调车、普通车票价并轨,统一为成人卡0.4元/次、学生票0.2元/次,要将公交出行率提高到42%;我省常州公交票价成人票6折、学生票3折,成人坐空调车刷卡,一次0.6元,每年投入7.5亿元用于“公交优先”。这样的票价对于公交运营几乎“血本无归”,但北京、常州自有“划算”的算法。北京1年用于票价补贴34亿元,可过去由于塞车,350万辆小车仅是刹车油一天就花去3000万元,一年要花掉100多亿元!为解决拥堵而拓路拆迁的投入,和拥堵给整个社会、城市和节能带来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常州因降低票价补贴公交企业1亿元,但实行“公交优先”50天来,公交客运量增长了28.3%,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显著改观。
中外城市的发展经验都表明,靠城市外延扩张、增加道路供给来缓解交通压力,是一招“死棋”。城市交通的出路在公交优先。让公交在和个人交通工具的博弈中取胜,其办法除了加大公交线网密度,在路权、信号上“眷顾”公交外,实行低票价是重要的一环,这会使市民、城市交通双得益。“功夫在诗外”,公交降价不失为善于算大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