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运管发〔2010〕1号
关于印发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201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各郊区县交通局、燕山交通管理处,各城近郊区管理处,市交通运输考试中心,局机关各处室、后勤服务中心:现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2010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2010年重点工作折子工程》并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〇一〇年四月七日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深入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的重要一年,是全面推进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的至关重要的一年。……总书记在2009年10月7日考察北京国庆工作时就北京市交通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为首都交通发展指明了方向。去年年底召开的市委十届七次会议对全市经济形势做出了分析研判。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和全市交通工作会议分别就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体系和加快推进城市公交建设,全面落实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进行了整体部署和安排,对运输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0年全市运输管理工作要按照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全市交通工作会议精神,以更高的标准落实好《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公交城市”,加快构建安全便捷环保高效的运输系统,为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2010年全市运输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落实“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按照“巩固、调整、提高、发展”的整体思路,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大力推进“行动计划”的实施;全力推进“公交城市”建设进程,提高客货运输组织化程度;强化行业监管工作,进一步提升运输行业安全服务水平,促进运输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力争在行业管理重点工作上见成效,在行业发展难点上求突破。
具体工作目标是:“十一五”各项工作任务和市ZF实事折子工程全面完成;“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年度工作目标全面实现;“公交城市”建设进程稳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轨道新线顺利开通运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公交、轨道、出租等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物流运输服务和“绿色车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停车管理工作得到稳步推进;运输行业安全稳定形势得到有效维护;科技管理手段得到进一步强化;运管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以构建快速通勤系统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公共交通快速发展
1、继续实施公交优先措施
(1)在科学预测评估的基础上,新开调整公交线路30条,在部分快速路上开行公交大站快车,并依托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公交专用道和换乘枢纽站、中心站等,加快建设地面公交快速通勤系统。(2)更新节能环保公交车2478辆,加快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新增纯电动公交车200辆。(3)建立公交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公共汽电车运营安全管理规范》等7项标准宣贯,会同市交研中心积极调研,摸索规律,为线路开调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打好基础。出台公交线路开调风险评估方案,研究公交运营安全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公交线路开调延管理机制和公交行业监管机制。
2、提高郊区客运水平
(1)继续推进引导郊区道路客运体制改革,随着车辆到期报废更新,逐步将部分企业单车经营承包、挂靠的经营模式转变为公车公营,早日实现国有化、公司化、规范化的公共交通经营管理模式。(2)合理优化郊区道路客运线网布局,扩展优化郊区客运线网覆盖面,加强郊区客运网络与城区公交网络有效衔接,续建郊区客运站8个,新建10个。(3)加快推进运营黄标车更新、淘汰,改变车况差、污染严重的车辆状况。推动一卡通在郊区客运中广泛使用,推进通州、平谷、密云、燕山等区县实施一卡通系统建设工作计划,争取年内实现全市全部郊区客运车辆刷卡乘车。(4)按照《北京市郊区境内客运运输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监管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做好企业信誉和从业人员规范服务考核工作,提高郊区客运安全服务水平。
3、提高轨道交通网络化服务水平
(1)总结经验,提前介入,完成大兴线、亦庄线、昌平线、房山线、十五号线一期等5条线路年内开通准备工作,确保按时开通试运营,并提前研究新线与既有线路换乘站的客流组织方案,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接驳换乘方案以及驻车换乘站接驳方案。(2)进一步提高既有线路运输能力和安全服务水平,精心组织制定好地铁1号线车辆更新和信号改造,地铁2号线、5号线增购车辆,1号线、2号线、13号线和八通线加装站台安全门等工程实施方案,启动增购车辆、信号更新、加装安全门等项目前期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努力推进既有线路提高运力工作,为实现市区骨干线路最小发车间隔2分钟奠定基础。(3)做好新开线路转入正式运营工作,对4号线、5号线、10号线、8号线一期、机场线开展试运营效果评估,研究转入正式运营的条件,督促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推进转入正式运营工作。(4)完善行业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完成《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和《轨道交通运营设备更新改造技术要求》的前期调研工作,开展《轨道交通商业设施设置要求》的前期研究,尽快出台相关标准和规范性文件。(5)加强现有线路运营安全和服务监管,进一步深入贯彻《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管理规范》,督促企业做好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对区(县)运管人员的培训,推进日常监管工作的开展。
(二)以提升服务水平为核心,促进出租行业和谐稳定发展
1、加强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
(1)组织相关部门和中介机构开展对出租企业利润、驾驶员收入进行调查和审计,测算企业合理利润水平和驾驶员合理收入水平,提出解决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驾驶员合理收入、撤油补等行业难点问题的建议。(2)针对远郊区非法运营的“5元出租车”的实际情况,开展调研,结合纯电动车的示范运营,提出试点运营工作方案。(3)进一步完善油价与租价联动机制,做好租价调整的准备工作。
2、提升运营服务水平
(1)修订完善《更新出租小轿车技术要求》,将无障碍车和新能源车技术要求、出租车专用车型的生产和应用、出租车专用电子运营设施操作程序及技术性能一并纳入进行修订,为车辆大规模更新做好准备。(2)深入贯彻《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开展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和驾驶员运营服务规范培训。(3)充分发挥社会信誉评价系统的激励作用,完善测评办法,增加透明度,逐步形成处罚和激励机制,推动企业和驾驶员提高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4)制定电话调度中心服务规范,扩大入网车数,电话叫车量力争突破10000次/日;充分利用GPS调度中心和交通台信息引导作用,减少运力调派的盲目性。继续提高一卡通刷卡以及无障碍出租车服务水平,方便乘客出行。(5)开展企业党建工作调研和文明企业评选工作,评选和谐企业20家、“北京的士之星”1000名,树立典型,弘扬正气。
3、维护出租行业稳定
(1)完善市、区、企业三级维稳工作体制和ZF、工会、协会三方维稳机制,明确各级职责,完善驾驶员信息员网络和信访接待制度,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化解不稳定因素。(2)加强与相关ZF部门的沟通联系,巩固行业维稳工作的长效机制,共同做好行业稳定工作。
(三)以城市中心区货运配送试点为重点,推进建立城市物流配送体系
1、推进城市中心区物流配送
(1)按照《城市中心区货运组织管理工作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调查归集城市中心区的货运需求总量信息,力争在下半年实现信息发布,为总量控制提供数据基础。(2)制定城市中心区货运经营者的条件和货运车辆的车型、外观、安全、环保等标准,推进城市配送货运车辆标准化。(3)以药品、医疗废物、成品油配送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专业化配送方式,力争年内取得成效,并向其它专业化物流配送方式推广,开展生产生活物资配送研究。(4)积极推进农村物流“绿色车队”建设,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体系。
2、扩大“绿色车队”规模
(1)积极推动,加强协调,推动道路货运黄标车淘汰,年内新增“绿色车队”车辆5000辆。(2)加快公共货运物流信息平台研究,整合信息资源,推进危险货物运输信息系统和公共货运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3、规范道路货运市场秩序
(1)以货代企业备案为切入点,实施货代企业经营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促进货运市场组织化水平提升。(2)巩固化危专项整治成果,继续开展液化石油气高气瓶运输专项整治工作,推广使用专用车型。(3)开展对货运企业挂靠经营的专项调研,分析原因,清理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挂靠企业和车辆,规范运输市场经营秩序。
(四)以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为契机,加强停车行业管理
1、研究制定停车行业管理政策和制度
(1)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单位大院内部停车场使用情况进行深入挖潜,充分利用现有停车资源,改善局部地区停车难的问题。(2)针对一类区(13个繁华区)停车收费标准调整,修订完善行业管理规范,组织起草《北京市临时占道停车场规范管理实施意见》和《北京市临时占道停车场规划》,进一步完善临时占道停车管理依据,并开展专项培训。(3)配合公安交通部门对一类区临时占道停车场逐一进行复核、重新施划、重新备案和社会公示,确保差别化价格政策顺利实施。
2、进一步推进便捷换乘系统和停车楼建设
(1)配合做好宋家庄、四惠、苹果园等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推进工作。(2)推广地铁5号线天通苑北站驻车换乘停车场试点经验,结合轨道新线发展,积极推进亦庄线旧宫站、大兴线新宫站、房山线长阳站等11个驻车换乘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工作,方便市民换乘出行。(3)以人民医院立体自动化停车楼建设为试点,探索停车楼(库)建设管理一体化的新模式。(4)落实公共自行车系统试点方案,推进公共自行车租赁试点运行管理工作,引导人们“绿色”出行。
3、继续开展停车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1)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各大医院、商场、居住小区等重点地区周边停车难、停车乱问题进行综合治理,逐步为市民出行提供良好的停车环境。(2)结合《公共停车场运营服务规范》的实施,加强监管考核,对部分不符合法规要求的停车场取消备案登记。
(五)以完善制度和工作机制为重点,提高行业安全水平
1、完善行业安全管理体系
(1)加强行业安全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研究探索适合目前管理体制的安全应急管理模式,分析、摸索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依据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监管的新机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2)积极参与协调开展对公共交通、道路客运、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重点行业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隐患进行逐一排查和专项治理,防患于未然。
2、完善交通运输应急保障机制
(1)全面梳理和修订完善运输行业应急预案,建立反应灵敏、处置有效、保障有力的应急机制。(2)组织开展轨道交通、公共电汽车、客运场站、水域游船、化学危险品运输等行业应急演练,提高行业管理人员和一线从业人员应急保障和处置能力。
3、强化行业安全监管
(1)组织开展公交、轨道、旅游、水运、省际、汽修、化危等行业日常安全检查和区县互查,加强重大节日、重大政治活动等重点时期安全生产大检查,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重点抓好安全教育、安全制度和措施的落实。(2)通过明查暗访,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确保运营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