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达岭景区区域功能布局示意图
zz from http://news.sina.com.cn/c/2010-01-16/092519481300.shtml
本报讯(记者于丽爽 通讯员王玉玲)所有车辆不准驶入八达岭景区;景区内原有的17个停车场全部迁出;新增40余辆环保车接送游客。记者从正在召开的延庆县“两会”上获悉,今年“十一”前,八达岭长城景区将实现封闭管理,文物将得到更好地保护。
车辆穿行景区、人车混行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八达岭景区。据了解,八达岭高速开通前,八达岭旧线(S216)是连接长城内外的主要通道。旧线从景区穿过,直接经过长城中心区关城的两个城门洞。4米宽的城门洞只能容纳一辆汽车单向行驶,流量大时,排队等候的车辆曾一度排到两公里外,严重影响八达岭旧线的通行能力。八达岭高速开通虽然缓解了景区的交通压力,但没有建辅路,旧线仍然承担着繁重的交通压力。而且,由于高速上禁止8吨以上的重型车辆和农用车通行,景区和城门洞成了这些车辆的必经之地。扬尘、遗撒、噪音、尾气等,对长城文物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发生过车辆撞到城门洞的事故。并且,景区内车辆和游客混行,存在安全隐患。
八达岭特区办主任赵建军告诉记者,景区实行封闭管理,主要解决车辆穿行景区、危害文物和游人安全问题。
为置换八达岭旧线的交通功能,2007年4月,八达岭过境线工程开工。过境线从林场向南,经过青龙桥、过潭峪沟隧道后折向西北、经隧道过长城后沿潭峪沟至南园,不再经过景区。过境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将在今年“十一”前通车。将过境车辆“请”出后,特区办又改造内部路网。先后启动了110辅路应急线工程、野生动物世界出口收费站道路改造工程、黑龙潭停车场出口道路改造工程等,景区内部交通实现单向循环,与八达岭高速的连接也更便捷。
景区封闭管理后,其他车辆也不得进入。赵建军介绍,封闭管理的范围是12.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以前建在这里的17个停车场,将全部迁出。在核心区外围,新建5个大型的生态停车场。以后不管是旅游车辆,还是景区的工作车辆,都不得进入核心区。所有人到了外围停车场,将换乘环保车去往景区各处。为此,景区今年将购进40多辆环保车,设计2条线路,把5个停车场和所有景点串联起来,不但随叫随停,而且站点都设在最方便游客的地方。“过去是想来进不来,想走出不去。景区路网改造后,行程安排将更加自由,游客想来就能来,想走就能走。”
据介绍,封闭管理后,为提升服务水平,景区正在建设一套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一个电子平台,24小时监管游人分布、环境卫生等景区运行状况。目前该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预计“五一”前可投入使用。
“我们在7个登城口安装了17台闸机,游客进景区直接刷IC卡,通行速度将大大提高;游客服务中心可以提供电子商务、手机充电等服务;游客服务中心外,还安装了一个10平方米的电子屏幕,提供电子导览服务。”赵建军说,一系列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也将在“十一”前陆续实现。 |
|